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的持续增长,约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难愈合伤口,这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亟需更高效的治疗策略。糖尿病伤口愈合受高血糖和相关并发症干扰,导致愈合延迟、血管生成受阻及胶原沉积减少。
目前疗法在应对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巨噬细胞衰老等问题上效果有限。牛磺酸因其抗氧化、抗炎特性被认为是潜在治疗剂,而二氧化铈(CeO2)通过动态清除活性氧(ROS)表现出理想特性,两者协同作用有望提升疗效。为克服药物递送障碍,研究提出基于水凝胶微针贴片的系统,提供非侵入性、可控递药方式,促进伤口愈合。
针对上述问题,郑州大学徐冬冬团队将负载牛磺酸的二氧化铈(CeO2@Tau)包裹在明胶甲基丙烯酰(GelMA)水凝胶中,最终制备了CeO2@Tau@水凝胶@微针(CTH@MN)贴片用于糖尿病伤口治疗(方案1)。CTH@MN在作用于巨噬细胞时,发挥了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并通过激活自噬减缓了细胞衰老。随后,证明恢复免疫稳态的巨噬细胞通过神经修复、细胞迁移和血管再生调控了组织再生,在糖尿病伤口小鼠模型中,CTH@MN打破了氧化-炎症-衰老的恶性循环,恢复了局部伤口的免疫衰老微环境,最终提升了伤口愈合效率。同时,CTH@MN几乎没有副作用,赋予其广泛的临床转化潜力。该文章于2024年10月03日以《Multifunctional Hydrogel Microneedle Patches Modulating Oxi-inflamm-aging for Diabetic Wound Healing》为题发表于《Small》(DOI:10.1002/smll.202407340)。
研究示意图:多功能 CTH@MN 贴片的制备过程及其促进糖尿病伤口愈合的复杂机制
(1)CeO2@Tau的合成和表征
该团队制备了中空介孔二氧化铈(CeO2),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图1a),其表现为规则形态的球形结构,大小均匀且分散良好。能谱分析(EDS)显示CeO2中碳(C)、铈(Ce)和氧(O)的分布特征(图1b)。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检测验证了CeO2中Ce4+和Ce3+的共存,这与文献报道的一直(图1c)。随后,将CeO2均匀分散在牛磺酸溶液中,经过充分搅拌得到CeO2@Tau,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并确认了牛磺酸成功负载到CeO2上(图1d)。同时,CeO2和CeO2@Tau的平均水合粒径分别为162.86 nm和169.72 nm,电位分别为-16.02 mV和-13.89 mV(图1e, 1f)。CeO2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ase)和过氧化氢酶(CATase)方面展现了优异的模拟活性,这得益于Ce4+和Ce3+离子之间的动态价态互变(图1g)。为了探讨CeO2与牛磺酸结合前后的抗氧化潜力,分别用过氧化氢(H2O2)处理样品,并跟踪反应后H2O2的残余量。结果表明,8小时反应后,牛磺酸的残余H2O2浓度为90.87%,显示其抗氧化效果较弱;而CeO2和CeO2@Tau组的H2O2残余量显著降低,分别为29.47%和20.93%(图1h)。此外,CeO2和CeO2@Tau在清除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方面也表现出显著的效果(图1i, 1j),这些结果突显了CeO2@Tau卓越的抗氧化特性,表明它是治疗与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有前景的候选物。进一步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评估了CeO2@Tau在不同浓度下对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当CeO2@Tau的共培养浓度升高至200 µg mL−1时,巨噬细胞的活性仍保持在97.21%,显示出较低的细胞毒性(图1k)。
图1. CeO2@Tau的表征。a)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的CeO2的代表性表面形貌图像;b) 通过能谱分析(EDS)测量的CeO2中C、O和Ce元素的含量和分布;c) 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量的CeO2中Ce的价态特征;d) 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测量的牛磺酸(Tau)、CeO2和CeO2@Tau的光学性质;e) CeO2和CeO2@Tau的平均水合粒子尺寸;f) CeO2和CeO2@Tau的Zeta电位;g) CeO2@Tau中Ce3+/Ce4+的价态转变;h) 不同样品在8小时内的H2O2清除效率曲线;i) 不同样品在8小时内的·OH清除效率曲线;j) 不同样品的O2−清除能力;k) 不同浓度的CeO2@Tau与巨噬细胞共培养24小时后的生存率
(2)CTH@MN贴片的制备与表征
研究通过将CeO2@Tau与GelMA水凝胶溶液混合,经过多次真空抽提、干燥、交联固化,并在405 nm紫外光照射下固化,制作出CTH@MN微针贴片(图2a)。微针的20×20阵列排列,显示出其整齐的排列模式(图2b)。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了微针尖端的锥形结构,这种结构有助于微针更容易穿透皮肤(图2c)。进一步通过SEM元素映射确认了CeO2@Tau在微针贴片中的均匀分布,确保了药物的持续释放(图2d)。随后研究了CeO2@Tau在PBS和DMEM溶液中的释放性能,CeO2@Tau在30分钟内达到了释放饱和,PBS中的累计释放率为85.2%,DMEM中的为89.8%。这些数据表明该微针贴片在体外具有良好的药物释放特性(图2e)。微针的压缩测试结果表明,微针能够承受超过0.2 N/针的压力而不发生破裂,证明微针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够有效穿透皮肤,实现药物输送的功能(图2f)。CTH@MN贴片应用于小鼠背部后成功穿透皮肤,并留下清晰且均匀分布的腔隙,渗透效率达到87.3%(图2g)。此外,CTH@MN贴片能够迅速在创伤部位溶解,展示了其良好的吸湿性和生物降解性,进一步增强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图2h)。
图2. CTH@MN贴片的制备与表征。a) CTH@MN贴片系统的详细制备过程;b) CTH@MN贴片外观和形态的高分辨率照片;c) CTH@MN贴片微观结构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d) CTH@MN贴片的元素映射图;e) CeO2@Tau从CTH@MN贴片在PBS和DMEM中的释放曲线;f) 不同贴片样品的力-位移曲线;g) 将不同贴片样品插入小鼠背部皮肤后的渗透效率;h) CTH@MN贴片插入小鼠皮肤30分钟前后的明场显微照片
(3)体外抑制巨噬细胞的高炎症状态
为了在体外模拟糖尿病创伤的特征,比较了正常和糖尿病创伤的病理微环境。结果显示,与非糖尿病小鼠相比,糖尿病创伤的ROS水平(图3a,b)、葡萄糖浓度(图3c)和促炎性M1型巨噬细胞比例(图3d)显著增加。在巨噬细胞培养基中加入H2O2(1 mM)和葡萄糖(25 mM)以模拟这些条件后,使用CeO2、牛磺酸和CTH@MN浸提液处理巨噬细胞,观察其炎症表型。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HG组M1型巨噬细胞比例从对照组的16.3%升至27.2%(图3e),而CTH@MN显著降低这一比例至15.9%,展现协同抗炎作用。基因表达检测(图3f)显示,HG组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IL-6)增加,抗炎因子(IL-4和IL-10)减少,而CTH@MN显著逆转这一趋势。ELISA验证了CTH@MN对促炎刺激的抑制(图3g)。ROS水平评估显示,HG组ROS信号增强,而CTH@MN显著减少ROS至接近对照组水平(图3h)。此外,CTH@MN促进了抗氧化酶SOD1和GPX1的表达(图3i)。Western blotting分析(图3j,k)显示,CTH@MN通过下调NF-κB及其抑制子IκBα的磷酸化水平抑制了NF-κB通路活化。综上,CTH@MN通过调控ROS/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图3l)。
图3. CTH@MN通过抑制ROS/NF-κB通路在体外发挥抗炎作用。正常和糖尿病创伤组织的a) ROS荧光图像、b) ROS水平的定量分析、c) 葡萄糖水平和d) M1型巨噬细胞的比例;e) 经不同处理后的CCR7和CD206标记的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图;f) 不同处理组巨噬细胞中炎症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g) 不同处理组巨噬细胞培养基中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h) 不同处理后巨噬细胞中ROS水平;i) 不同处理后巨噬细胞中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水平;不同处理后巨噬细胞中NF-κB通路蛋白表达的WB条带(j)及定量结果(k);l) CTH@MN贴片通过抑制ROS/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4)通过自噬激活介导的抗衰老活性
基于前述研究,评估了CTH@MN对巨噬细胞抗衰老的潜力。在体外模拟衰老环境下,外源性H2O2和葡萄糖诱导巨噬细胞衰老,结果显示HG组的β-半乳糖苷酶染色显著增强,而CTH@MN处理显著降低了该水平(图4a)。进一步分析发现,HG组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16INK4A(p16)表达显著上调,CTH@MN处理则有效减少了p16阳性细胞比例,恢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图4b, d)。此外,DNA损伤标志物γ-H2AX在HG组中显著升高,CTH@MN显著降低了其表达,表明DNA损伤减轻(图4c, e)。为了验证CTH@MN的抗衰老机制,与自噬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自噬体荧光染色(MDC)和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HG组自噬活性受抑,而CTH@MN处理显著增强了自噬活动(图4f, g),WB结果进一步确认了这一效应(图4h, i)。通过使用自噬抑制剂bafilomycin A1抑制自噬流,发现与CTH@MN组相比,CTH@MN + bafilomycin A1组的衰老巨噬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图4j),证实CTH@MN的抗衰老作用依赖于自噬通路的激活。
图4. CTH@MN通过激活巨噬细胞自噬在体外发挥抗衰老作用。a) 使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不同处理后衰老的巨噬细胞;b) 各处理组巨噬细胞中p16表达的免疫荧光染色代表性图像;c) 各处理组巨噬细胞中γ-H2AX表达的免疫荧光染色代表性图像;d) 巨噬细胞中p16免疫荧光染色的相对定量结果;e) 巨噬细胞中γ-H2AX免疫荧光染色的相对定量结果;f) 使用MDC标记巨噬细胞自噬体后,流式细胞术测量的信号强度;g) 巨噬细胞MDC荧光强度的定量分析;h) 巨噬细胞在不同处理后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WB条带;i) 巨噬细胞在不同处理后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定量结果;j) 使用巴氟米星A1抑制自噬通路后,巨噬细胞β-半乳糖苷酶染色图像
(5)CTH@MN 启动组织修复相关细胞行为
该研究全面评估了CTH@MN对创伤修复过程中巨噬细胞功能的促进作用。通过将不同处理过的巨噬细胞培养基与新鲜的DMEM混合,制备了巨噬细胞调理培养基(MCM),该定制的MCM被用于神经干细胞(Neuro-2a)、成纤维细胞(L929)和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的培养(图5a)。利用CTH@MN处理的巨噬细胞调理培养基(MCM)培养神经干细胞(Neuro-2a),结果显示,HG组的β3-微管蛋白表达较低,而CTH@MN处理的MCM组则显著提高了β3-微管蛋白的表达,表明CTH@MN能够促进神经分化(图5b, c)。此外,CTH@MN增强了成纤维细胞(L929)的趋化性和迁移能力。在Transwell实验中,HG组的成纤维细胞趋化能力较弱,而CTH@MN组则表现出显著提高的迁移能力,12小时和24小时的迁移率均较其他组更高(图5d, e, f, g),这些结果表明,CTH@MN能够加速成纤维细胞迁移,促进创伤愈合。进一步地,CTH@MN也促进了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的管腔形成,MCM来自CTH@MN处理组的血管内皮细胞显示出更强的增殖活性和管腔形成能力,提示CTH@MN有助于恢复功能性血管网络(图5h, i),这些发现表明,CTH@MN通过其抗炎、抗衰老作用,促进了神经、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推动了创伤愈合中的组织修复进程。
图5. CTH@MN启动了体外的组织修复行为。a) 巨噬细胞调理培养基的制备与应用示意图;b) 不同处理后Neuro-2a细胞中β3-微管蛋白表达的代表性免疫荧光图像;c) 不同组Neuro-2a细胞中β3-微管蛋白免疫荧光染色的相对定量结果;d) 通过Transwell实验评估不同处理下L929细胞趋化能力的代表性图像;e) 通过Transwell实验测定不同处理组中趋化诱导的L929细胞数量;f) 共同培养0、12和24小时后,刮痕实验的代表性图像;g) 共同培养12小时和24小时后L929细胞的迁移效率,通过刮痕实验测量;h) 不同处理下EA.hy926细胞管腔形成实验的代表性图像;i) 不同处理组EA.hy926细胞形成的管腔数量
(6)CTH@MN促进小鼠糖尿病伤口愈合
鉴于CTH@MN在体外表现出的多重活性,开展了一项糖尿病小鼠创伤模型的体内研究(图6a)。从第0天起,分别用生理盐水、空白微针、CeO2@Tau和CTH@MN治疗,并在第3天重复。创伤的愈合过程通过拍照和面积测量进行评估(图6b)。结果显示,CTH@MN组创面更干净、渗出更少且愈合更快,21天时几乎完全愈合(图6c),优于其他组。
组织学检查表明,CTH@MN显著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图6d,h)。二氢乙啶染色显示CTH@MN缓解了创伤组织中的氧化应激(图6e,i)。Masson染色结果显示,CTH@MN组胶原沉积更密集且排列更整齐(图6f,j)。免疫荧光结果表明,CTH@MN显著增强了创伤组织中α-SMA和CD31的表达,促进血管再生(图6g,k)。
ELISA结果进一步验证了CTH@MN的免疫调节作用:显著下调促炎因子IL-1β和IL-6,同时上调抗炎因子IL-1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图6l)。这些结果与组织学观察一致,凸显了CTH@MN在加速创伤愈合中的潜力。
图6. CTH@MN促进糖尿病创伤愈合的体内效果。a) 小鼠糖尿病创伤模型的构建、治疗和评估过程的综合示意图;b) 整个治疗过程中小鼠背部创伤的可视化图像;c) 各种治疗组创伤面积的时间进展曲线;d) 第21天小鼠创伤组织的代表性HE染色图像;e) 第21天小鼠创伤组织的ROS染色荧光图像;f) 第21天小鼠创伤组织的Masson染色结果;g) 第21天小鼠创伤组织中CD31表达水平的免疫组化染色图像;h) 第21天HE染色创伤组织中炎症区域的相对定量分析;i) 第21天创伤组织中ROS水平的定量评估;j) 第21天Masson染色创伤组织中胶原沉积的定量分析;k) 第21天创伤组织中CD31表达水平的定量结果;l) 通过ELISA测定的第21天创伤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
(7)CTH@MN 在体内的免疫调节作用
为了深入探讨CTH@MN促进创伤愈合的免疫学机制,该研究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创伤组织中巨噬细胞的炎症特征(图7a)。在第7天,CTH@MN组的M1型巨噬细胞比例从对照组的21.7%下降至4.06%,而MN组和CeO2@Tau组的下降幅度较小,分别为16.4%和14.1%(图7b)。值得注意的是,第7天各组之间M2型巨噬细胞比例没有显著变化。然而,在第14天,CTH@MN组M2型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远高于其他治疗组(图7c)。这些结果表明,CTH@MN能够在创伤愈合初期抑制促炎性巨噬细胞的作用,并促进其向抗炎状态转变。为了验证这一转变过程的分子机制,进一步研究了创伤组织中NF-κB通路的表达。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CTH@MN在抑制NF-κB通路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治疗组(图7d,e)。免疫组化染色和定量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图7f,j)。此外,CTH@MN处理组创伤组织中的γ-H2AX(图7g,k)和p16(图7h,l)表达显著下调,表明CTH@MN有助于缓解细胞DNA损伤并抑制创伤微环境中的衰老过程。同时,CTH@MN还显著增加了创伤组织中自噬标志物Beclin-1的表达(图7i,m),强调了其在促进细胞自我更新和修复中的作用。
图7. TH@MN在体内的免疫调节活性。a) 第7天和第14天创伤组织中CCR7和CD206标记的巨噬细胞流式细胞图;b) 第7天不同治疗组创伤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的比例;c) 第14天不同治疗组创伤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的比例;d) 第7天不同治疗组创伤组织中NF-κB通路蛋白的Western blot带图;e) 第7天不同治疗组创伤组织中NF-κB通路蛋白的定量分析;f–i) 第7天创伤组织中f) NF-κB、g) γ-H2AX、h) p16和i) Beclin-1表达的代表性免疫组化染色照片;第7天创伤组织中NF-κB(j)、γ-H2AX(k)、p16(l)和Beclin-1(m)的免疫组化染色定量结果
「研究小结」
该团队创新性地将牛磺酸与CeO2纳米颗粒结合,并巧妙地将其包裹在GelMA水凝胶中,制备了CTH@MN贴片系统。该多功能系统在清除ROS、抑制巨噬细胞过度的炎症反应、恢复创伤微环境平衡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疗效。此外,CTH@MN贴片通过激活自噬并刺激组织再生修复机制,展现了抗衰老特性。
该团队的研究强调了CTH@MN系统在全面调节氧化-炎症-衰老过程中的巨大免疫调节潜力,为其在顽固糖尿病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希望的前景。
https://doi.org/10.1002/smll.202407340
来源:创赛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