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导师为避嫌拒绝女生单独汇报”的新闻引发热议,这种看似“过度”的防范,究竟是无奈之举,还是明智之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多老师参加工作时,师生之间的互动还相对简单。

但随着时代变迁,特别是近些年来发生的种种争议事件,让每一位教师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

好多学校去年一年就出台了多项新规定:办公室谈话必须开门、课题指导需要集体会议、外出调研要有同行教师陪同等。

这些措施在一开始确实让很多老师觉得不便,但渐渐地,大家都认识到这是对师生双方的一种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高校环境中,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既親密又疏离,这种微妙的平衡需要双方共同维护。一位老师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在教育这个领域,宁可不近人情,也不能越过红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具体的避嫌措施,情况可谓五花八门。

有的导师坚持所有的交流都在公共区域进行,有的要求助手或其他学生在场,还有的干脆将所有沟通都转移到线上平台。

最极端的案例是我认识的一位教授,他在指导女研究生时,总是会邀请自己的妻子一同出席,无论是论文指导还是课题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做法乍看之下似乎有些过度,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这种谨慎和自我保护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旦出现误会或者不实指控,对教师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声誉都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度的防范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我注意到,一些男导师开始倾向于不再招收女学生,这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性别歧视。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做法可能会影响到优秀女性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而不是设置障碍。我们需要在保护和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师生互动机制,设立明确的行为准则,同时保证学术交流的顺畅进行。

我想说的是,在这个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任何不当行为都可能被放大和扩散。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用专业的态度和行为赢得尊重,而不是靠回避和防范来自我保护。学生也需要理解老师们的顾虑,共同维护一个健康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