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在剿总总部召集北平守军军长以上人员开会,会上傅作义宣布北平守军全部接受和平改编,当傅作义在会上宣读北平和平解放时,李文和石觉两个兵团司令长官以及一些中央军军长对傅作义的决定不赞同。当时北平守军拥有25万守军,傅作义的嫡系部队大部都已经在平津战役第一、二阶段被歼灭,傅作义手头的嫡系部队仅剩35军的1个师、第101军的两个师和剿总警卫团建制人员齐全,25万守军中有20多万守军被李文、石觉等中央军将领控制。当傅作义宣布北平和平解放后,李文和石觉为什么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反抗,而是乖乖地乘坐飞机离开了北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傅作义宣布北平和平解放时,李文和石觉两人并不是不想反抗?而是没有反抗的能力,傅作义在宣布北平和平解放前,早就做了充分的准备以应对李文和石觉等中央军嫡系将领。傅作义为了北平和平解放采取的应对措施可谓软硬兼施,从这些措施来看,傅作义不愧是战区级司令,这些措施总的来说分为软措施和硬措施。

硬措施:

硬措施是保证北平和平解放的关键措施。傅作义早在1948年12月份就将剿总司令部从北平西郊迁往城中,将剿总周边的部队全都替换成自己的嫡系部队,还在景山上部署了一个野炮团,可以随时支援剿总周边的部队,这样保证了剿总的绝对安全,有了这个前提才能进行下一步的部署。

其次,傅作义对守军防守区域作了调整,还将中央军嫡系部队全部调往城外驻防,城内守军为傅作义嫡系和其他可以控制的部队。中央军嫡系部队分别部署在北平城北、城南、城东三个方向,傅作义自己的三个嫡系师部署在城西。与此同时,解放军几十万大军也将北平外围包围。这种情况下就算李文和石觉带着20万中央军嫡系部队进攻傅作义,几十万解放军大军可以从外围与城中的傅作义嫡系部队夹击,最多48小时内解决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傅作义还以保护守军将领家属,解决守军后顾之忧为由,派嫡系部队将中央军守军将领城中的家属都控制了起来,这下中央军这些将领还能怎么办?这是最好的应对措施。当傅作义宣布北平和平解放时后,李文和石觉以及这些中央军军长都在傅作义嫡系部队的控制中,连自己的部队都接触不到,难不成拿着手枪以鸡蛋碰石头?当傅作义宣读的那一刻,李文、石觉等人也只能在会上发发牢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软措施:

傅作义不光采取了上述硬措施,还采取了一系列软措施。傅作义宣布北平和平解放后,同意派飞机将李文、石觉以及其他不愿意留下来的军师长等将领送回南京。傅作义当时完全可以不将他们放回去。傅作义当时决定将他们送走一方面也算是给校长一个交代,毕竟大家共事多年,没必要把事情做到那么绝。

另一方面,傅作义将这些不赞成起义的中央军嫡系将领送走,也有利于北平守军平稳地接受改编。他们出去之后也不可能回到部队,当时北平城外围的水泄不通,他们出去也进不来。这些中央军师长、军长、兵团司令长官都走了,也就意味着这些中央军嫡系部队指挥系统散了,底下那些普通官兵更没有必要反抗。所以将李文和石觉等人送走也是有利于北平和平解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在傅作义宣布起义的前几天,校长甚至给傅作义发来了恳求的电报,大概意思就是你傅宜生迫于形势接受改编,我理解你,但是希望看在共事多年的份上,将13军少校以上军官以及必要武器通过飞机送往南京。当时机场还控制在傅作义手中,傅作义表面上答应了校长的请求,但13军毕竟是石觉兵团主力,要是直接将13军军官都送走的话,也不好给另一边交代。于是傅作义就通知了解放军,让解放军配合他,当南京派来的运输机抵达机场时,让解放军炮兵封锁跑道,这样运输机就无法降落,自然就无法将13军军官运走。南京连续几天往北平派运输机,都无法降落,最后傅作义仅仅将李文、石觉等人送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傅作义为了安抚这些普通官兵,傅作义还给官兵发放慰问金,普通士兵都能获得一个大洋,还给大家发放罐头等物资,不光给官兵发放,还给军官家属也送去了一份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得不说,傅作义还是很会安抚北平守军的!在傅作义软硬两套措施下,北平25万守军牢牢地掌握在傅作义手中,随后25万守军接受了和平改编。从傅作义采取的这些措施来看,傅作义其实早在1948年年底就看清了局势,傅作义在平津战役开打后就有了改编的想法。

傅作义之所以一拖再拖,先后经过三次谈判(从1948年12月14日至1949年1月21日),是因为傅作义想通过谈判达到最优解。有句话说得非常好,战场上没能获得的东西,是不可能通过谈判获得的。随着平津战役第一、二阶段中傅作义嫡系部队大部被歼灭,平津守军在不到两天内被歼灭,北平彻底成为一座孤城,此时北平守军如果不接受改编,最多一个周就可以全歼这25万守军。

和平改编对于傅作义本人来说也是最好的出路,北平肯定是守不住的,他本人提前乘坐飞机去南京的话,那守军就会一哄而散,至此成为光杆司令。留在北平坚定守住,那就是第二个陈长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