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5月,中南海。

一份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同志逝世的悼词,摊开在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那宽大而明亮的写字台上。

这是一份由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肖永银将军亲笔撰写的悼词,在谈到王近山同志的历任职务时,依次为第二野战军纵队司令员、兵团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然后,他的最后一任职务则为正军级-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曾任第二野战军政委的邓小平沉思片刻,果断提起笔来,把“副参谋长”几个字圈去,用遒劲的字体写上“顾问”两个字。

次日,中央军委补发任命通知,任命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为南京军区顾问。同时,邓小平明确指示,王近山同志的后事按大军区领导规格办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近山将军

1992年3月,军事科学院出版回忆王近山同志的文集,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书名——“一代战将”。

江泽民同志题词——“杰出的战将,人民的功臣”。

杨尚昆同志题词“王近山同志英勇善战,战功卓著”。

李先念同志题词——“人民的战将王近山”。

至此,历史终于为戎马一生、骁勇善战、功勋卓著但却命运多舛的一代名将王近山作出了公正、客观的评价。

顺手牵羊,智歼日军观战团

和共和国的许多将军一样、王近山也是从火别山的红安县走进红四方面军并逐渐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的。他中等身材,面孔白晰,浓浓的眉毛下有一双极为和善的眼睛,嘴角常常挂着微笑,讲起话来慢条斯理,一句一顿,口齿清晰。

就是这样一位白面书生似的将军,却有一个与他的外表极不相称的外号——“王疯子”

他喜欢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在枪林弹雨中谈笑自若,视若无物。打起仗来拼命往前冲,有时要派六、七个警卫员跟着他,以便当他往前冲时拉住他。他不听劝说,就几个人压在他身上,有时他气得又急又火,又踢又咬。

在血火交织的战场上,“王疯子”之名勇冠三军,闻名遐迩。

1943年10月,时任太岳二分区司令员的王近山奉129师刘邓首长之命,率386旅之16团从太行山回师陕北,保卫延安。全团二千多官兵在王近山的率领下,晓行夜宿,一路西行,很快就来到了太岳根据地边缘的临汾县韩略村一带。据前方侦察员报告韩略村村旁的公路上常有日军经过,且地势险要,非常适合打伏击。王近山司令员当机立断,决定来它个顺手牵羊,利用韩略村的有利地形和敌人的松懈麻痹,以速战速决的手段,打一个干脆利落的伏击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时期的王近山

10月24日凌晨,担任伏击作战任务的6个连队借着浓浓的夜色,隐蔽进入了韩略村公路两旁的庄稼地里,迅速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上午8时,由临汾方向传来了汽车发动机的声音,紧接着,编有3辆小汽车和13辆卡车的日军车队,满载着日军官兵进入了我伏击圈。王近山一声令下,担任截尾任务的6连首先打响了第一枪,紧接着,前面的日军汽车也在接二连三的地雷爆炸声中被掀翻在路旁。突遭袭击的日军官兵慌忙下车应战,我军布置在公路两旁的轻重火力,居高临下,泼水般地射向敌人。顿时,整个韩略村公路上杀声震天,弹雨横飞。许多日军还没明白子弹来自何方,就糊里糊涂地送了命。

王近山司令员见突遭袭击的日军惊慌失措,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和反击,遂命令司号吹响了冲锋号。我军官兵当即向敌人发起勇猛的冲锋,一场惊心动魄的肉搏战开始了。只见公路上刀光闪闪,喊杀声、惨嚎声不绝于耳。战士们的刺刀和大刀与日军指挥官们的军刀相互格击,闪闪的刀光下不时传来日寇军官们狼嚎般的惨叫声,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血战,180余名日军全部被我军歼灭。

战后,我军从打扫战场时缴获的文件中得知,被歼的这支日军就是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组织的所谓“皇军军官观战团”。

原来,身为侵华日军总司令的冈村宁次,为了推行他在扫荡我太岳根据地时所采用的所谓“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不仅到处大吹大擂,扩大影响,还特意组织日军“支那派遣军步兵学校”的5、6中队和其他一些军官,组成华北派遣军司令部战场参观团,共180余人,赴太岳战区观战学习。没想到,观战团一到太岳区,就迎头碰上了我八路军著名战将王近山和英勇善战的太岳16团。包括一名少将旅团长、一名联队长在内的120余名日军军官和60多名士兵悉数被歼,不可一世的“皇军军官观战团”在我英勇的抗日军民面前灰飞烟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定陶战役中

英雄虎胆,喋血苦战大杨湖

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在刘邓麾下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任第6纵队司令员。虽然身居要职,但他秉性依然。往往只要他在战士们面前一出现,便会引起一场不小的轰动,随后大家就会明白,一场大战、硬战、恶战就要开始了。

1946年8月,蒋介石一下出动了14个整编师共38万余人的强大兵力,向我晋冀鲁豫解放区发动进攻。当时,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刚刚打完陇海战役,人困马乏,粮弹两缺。全军仅有4个纵队约5万多人,许多建制团甚至连两个营的兵力都不足。

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刘邓首长决心集中现有兵力,首先歼敌孤军冒进的整编第3师。该师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参加过远征缅甸的对日作战,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其师长赵锡田毕业于黄埔一期,是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的外甥。此人自负狂妄,志大才疏。

通过反复权衡和分析战局,刘邓首长认为:只要我们抓住整3师孤军冒进的有利态势,以坚决果敢的进攻吃掉该敌,就能一举扭转我军在中原地区的被动局面,否则正如邓小平所言:“只好打起背包,回太行山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以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区区5万疲惫之师,要想吃掉兵力与自己相差无几、但装备远远强于自己的整3师,谈何容易。

在野战军召开的作战会议上,各纵队司令都对刘邓首长提出的首歼整3师之方案不置可否。对于这些久经战阵的勇将们来说,他们并不是怯战,而是觉得此战太过凶险。在敌38万大军的钳形攻势中虎口拔牙,如果稍一失手,5万大军就会血流成河,整个中原战局就会造成满盘皆输的恶局。毕竟,双方的实力对比太过于悬殊了。

就在大家面面相觑、沉默不语时,6纵司令员王近山拍案而起,当着刘邓首长和各纵队司令的面,他慷慨激昂,言出如山:

“我和政委(杜义德)商量过了,我们纵队打。我王近山立下军令状,我们纵队和整3师干!打得剩下一个旅我当旅长,剩下一个团我当团长,剩下一个连我当连长。全纵队打光了,我们对得起党,对得起太行山的父老乡亲!”

关键时刻,英雄虎胆的王近山铁肩担道,豪气干云,一番掷地有声的话语,让一向绵里藏针、感情内敛的邓小平激动万分,他指着王近山大声说:“好样的!我支持你!”刘伯承也呼地站了起来,对王近山说:“你打!你大胆打!”

四十年以后,邓小平对王近山勇立军令状一事还记忆犹新。他说:“那不叫疯,那叫革命的英雄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缴获的蒋军坦克

王近山慷慨领命,率部一个猛虎掏心,直扑整3师师部所在地——大杨湖。

大杨湖是一个有200多户人家的村庄,四周地形开阔,村外有一道壕沟,深约3米,村南有一个大水塘,芦苇茂密,形成天然屏障。

为了保护师部的安全,赵锡田把整3师战斗力最强的20旅59团放在了大杨湖。该团进入阵地之后,立即构筑完备的防御工事。在村内主要道口,筑有暗堡工事,结合穿墙破壁的枪眼,构成了密集的交叉火力。为了扫清射界,赵锡田命令飞机扔下汽油弹,将村外的民房、柴禾堆全部打燃,使得大杨湖上空火光冲天,烈焰滚滚,一片通红。

9月5日夜,6纵总攻大杨湖。打响前,刘伯承亲临6纵指挥所,对王近山及在场人员说:“我年纪大了,跑不动了,今天来给你们看管行李。”

素来持重的刘伯承亲临前线,足见大杨湖之战至关重要。王近山一声令下,6纵18旅旅长肖永银亲自上阵,率部向大杨湖发起了波浪式的冲锋。战至次日拂晓,6纵共有6个团的兵力攻进了村落,并把敌59团团部及残敌压缩在了一片还算坚固的院落当中。

仗打到这个份上,已经是刺刀见红的时刻了。我6纵虽然攻入了6个团,但每个团的兵力都还不满500人,有的团甚至还不足百人。敌人虽已穷途末路,但仍在负隅顽抗,垂死挣扎。经过苦战,我军也伤亡惨重,攻击锐势已是强弩之末。

紧要关头,王近山果断投入为数不多的预备队,并组织起机关干部和勤杂人员,全军气势如虹,全力投入了拼死决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杨湖我军阵地

短兵相接的战斗空前惨烈,代价高昂。就像两个负伤恶斗的人的殊死肉搏,双方的血都快流尽了,但都咬紧了牙关,彼此不放手,仍旧继续搏斗,看两个人中间究竟谁先倒下?战至最后,敌人终究没能顶住6纵最后的倾力一击。血泊中的大杨湖,终于被王近山踩在了脚下。

大杨湖一失,整3师的防御体系顷刻间土崩瓦解。我刘邓大军其余各部乘势进击,迅速对残敌进行分割围歼。一番恶战,骄横跋扈的整3师全军覆没,师长赵锡田束手就擒。

强渡汝河,狭路相逢勇者胜

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经过艰苦的跋涉,十万大军越过黄泛区,渡过涡河、沙河、颖河、洪河,尾后拖着数十万如狼似虎的追兵,一路冲杀来到了汝河。

在这支南下大军中跃马挺枪的开路先锋,依然是一代猛将王近山和他那能征善战的第6纵队。一马当先到达汝河的先头部队是肖永银的18旅,尤太忠的16旅和李德生的17旅一左一右,依次跟进。

肖永银刚刚率部来到汝河岸边,就见河南岸烟尘大起,马达轰鸣。敌人的堵截部队已先我一步到达对岸,并摆开了一副阻我过河的架势。经过长途奔袭的刘邓大军后有追兵,前有强敌,中间还隔着一条性命攸关的汝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油画《激流-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说到汝河,其实它并不宽大,只有60公尺宽,水流也不太急。但经过长年的冲刷,它河漕深陷,河堤陡峭,水深丈余,根本无法徒涉。千军万马,要想渡过汝河,必须在敌人的火力之下架设浮桥。

机敏干练的肖永银大手一挥,马上派一个营的兵力在敌人未展开兵力之前强渡汝河,争取在南岸建立一个牢固的桥头堡,以掩护部队架设浮桥。利用唯一的一叶小船和几个木筏,先头营开始在敌人的猛烈火力之下强渡汝河。一些性急的战士干脆往河里跳,拼命向对岸游去。

经过浴血奋战,先头营终于登上了汝河南岸,并牢牢地建立了一个桥头堡。艰苦的架桥工作开始了。天上,敌人的飞机在肆虐;地下,敌人的重炮在轰鸣。昔日温驯清洌的汝河水伴着一声声巨大的爆炸声变成了冲天的浊浪,架桥勇士们的鲜血把河水染成了红色,一个个年轻的躯体在猛烈的炮火中撕裂、倒下,顺水漂走……

直到日落西山,没有敌机的狂轰滥炸,浮桥才勉强架成。此时,我后卫部队已与追兵接火,而在汝河南岸,敌人的一个整编师也拉开了架势,准备全力阻我过河。

生死关头,刘伯承、邓小平来到了6纵,来到了血战中的18旅。望着王近山和肖永银那坚毅的面庞,邓小平一字一顿地说:“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打过去!”

刘伯承也环顾众将,豪迈地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从现在开始,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敌人动用多少飞机大炮,我们都要以进攻的手段对付进攻的敌人,从这里杀出一条血路。历史决不能逆转,大军南下的战略决策不能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达汝河北岸的我军将领

刘邓首长的坚定信心,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6纵的将士。王近山虎吼一声:“传令全纵队,狭路相逢勇者胜,杀开血路,突过汝河!”

6纵这次是拼命了。肖永银亲自下到营,代替营长指挥;团长下到连,营长下到班。全军上下每一支步枪都装上了寒光闪闪的刺刀,每一颗手榴弹都掀开了盖子。曳光弹、信号弹一道道划过,似金线银弧在夜空中穿梭。踏过浮桥的队伍狂飚一般冲向敌阵,气吞万里如虎。

火光中,无数战士的身影一掠而过,奋勇向前。团长、营长、连长也和他们一样,端起上了刺刀的步枪与敌人拼杀。打下一个村庄,又扑向另一个村庄;碰上敌人就扑上去拼杀,消灭了就再往前冲。冲锋的队伍像龙卷风一般向前滚动,所向披靡。

至天色微明,6纵突击队终于为全军在汝河南岸打开了一条长10公里、宽4公里的通路,并在这条通路两侧一字排开,抗击敌人的反扑,像两条坚固的堤坝,护卫着通道的安全。

在6纵的猛烈攻击之下,汝河南岸的阻截之敌终于溃不成军。我刘邓大军的后续主力日夜兼程,快速渡河,终于越过千里跃进之路上最为困难、也最为险恶的这道屏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士们通过汝河浮桥

反常用兵,刀劈三关取襄阳

1948年6月,粟裕率我华东野战军主力与敌大战豫东。为配合华野作战,刘邓率中原野战军之1、2、3、4纵队出击平汉线,遂行钳制敌援军的作战。

大战在即,刘伯承棋看三步,命战斗力甚强的王近山6纵在豫南的唐河地区隐蔽休整,持重待机,准备一举袭取汉水之滨的战略要地——襄阳。

襄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铁打的襄阳”之称。它南跨江沔,北接京洛,地处要冲,水陆交通方便。三国时孙坚战死砚山,关云长水淹七军,皆在此地。接到刘邓攻取襄阳的命令,王近山即率部直扑襄阳门户老河口,在桐柏分区部队的配合下,6纵于7月6日兵临城下,完成了对襄阳的包围。

襄阳之所以称之为“铁襄阳”,是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的北、东两面紧临汉水,是天然屏障;城南和西南群山耸立,地形险要,有凤凰山、羊祜山等高地,可以居高临下,瞰制城南和城西的所有通道。再加上襄阳城四周筑有高三丈、宽二丈的石头城墙,城墙外还有一条深丈余、宽3~4丈的外壕屏护。如此坚城依山傍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说它是“铁襄阳”实不为过。

在详细勘察了襄阳外围的地形和敌人的兵力配置之后,攻城总指挥王近山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对着地图沉思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承

从历史上看,取襄阳都是先攻山,后夺城,这是由于襄阳外围的地形特征所决定的。正因为如此,国民党守军才以外围的大山为依托,构筑了坚固、完备的防御工事,准备与我军来一个“守城,但不战于城”的打法。

苦思良久,王近山把几位旅长找来,果断地说:“都说攻襄阳要先夺山后攻城,这一次我要破破例,撇开大山,从山下走廊直捣西门,攻破襄阳!”望着几位旅长或吃惊或疑惑的表情,王近山充满自信地说:

“这几天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敌人守襄阳依仗的是什么?山!他们正想利用这些山和我们拼消耗、拖时间,以等待援军。我们攻山,则正中敌人下怀。而我们撇开山,直接攻城,正如猛虎掏心,敌猝不及防,大山上的火力又够不着我攻城部队。我这叫趋利避害,攻其不备。”

很快,王近山的“撇山攻城,主攻西门”的作战方案报到了野战军指挥部。刘伯承一见笑逐颜开:“襄阳已是我掌中之物了!这个王近山,真机灵!”

邓小平平时驭下极严,从不轻易表扬人,尤其对纵队一级的干部。但看了王近山的攻城方案之后,他却欣喜地说:“王近山有两个难得:一是别人叫苦的仗,他敢主动要求打,这是勇;二是打硬仗有讲究,这是谋,二者兼得。”

要想攻破西门,一定要先破三关:琵琶山、真武山、铁佛寺。王近山临阵点将,把刀劈三关的任务交给了李德生和他的17旅。同时他命令部队,襄樊战役不获全胜决不罢休,不完成三项任务不算全胜。这三项任务是:第一,抓万名俘虏;第二,缴获敌人的化学炮;第三,活捉敌襄阳守军司令、大特务头子康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承与邓小平

7月9日黄昏,李德生率部打西门第一关琵琶山。经过15分钟血战,17旅49团第3营攻击得手。但亲自率部队攻击的49团团长苟在合不幸阵亡。

在粉碎了敌人的数次反扑之后,17旅49团又扑向了第二关——真武山。战士们被团长牺牲的消息激怒了。他们把仇恨凝聚在刺刀上,似旋风一般杀上了敌阵。守敌虽然动用了包括化学炮在内的所有力量进行顽抗,但战至晚上8时,真武山还是被我军攻克。

至此,17旅已连克二关,兵临距襄阳西门和西关大桥仅仅50米的第三关——铁佛寺。铁佛寺是三关当中最难劈的一关。它和西门城楼之敌成犄角之势,用绵密的火力控制着进城的唯一通道。李德生见硬攻肯定会造成巨大伤亡,遂指挥部队改变打法,用挖交通壕的办法迫近敌人。经过地面和地下双路突击,铁佛寺终告攻克。襄阳城完全暴露在了我军面前。

7月15日20时30分,王近山终于发出了总攻的命令。经过一夜血战,襄阳之敌2万余人被我全歼,敌襄阳守军司令、国民党中常委、大特务头子康泽,终于被我军活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捉康泽

一波三折,坎坷路上走四方

全国解放以后,王近山出任第3兵团副司令员兼第12军(原中野6纵)军长,并率部来到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和举世闻名的上甘岭大战。回国之后,他先后出任公安部副部长和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硝烟散尽,和平年代的生活是宁静的。但对于戎马一生、身经百战的王近山来说,这种宁静却蕴育着另一种危险,这种危险来自于他的情感世界。一个在战场上纵横捭阖、所向无敌的一代名将,在陌生的情场上却手足无措、进退失据,结果给他造成了令人扼腕的悲剧。闯入王近山的情感生活并且不顾一切地爱上他的人,恰恰是他结发妻子的妹妹———位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

面对这畸形的爱恋,王近山不知所措了。如果他当时毅然斩断情丝,一口回绝,也就不会出现后来发生的悲剧了。可是,耿直、坦诚的王近山却未能躲避……妻子也明白了王近山感情变化的原因。为了给自己讨回公道,这位同样资历很老的老革命选择了那个时代最为典型的做法:把一份“状纸”交给了组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近山在农场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组织”却比清官的权力和威力大多了,当组织一出面时,原本算不清的“情账”一下子就扯清楚了,是非分明,一目了然。处于不利状态下的王近山怒从心头起,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向组织递交了“离婚申请报告”!

作为北京军区副司令,王近山的个人生活已不是纯粹的个人问题了,他的家庭纠纷惊动了中央领导人。老首长、老战友纷纷相劝,但都不能动摇王近山进行“家庭改组”的决心。终于,王近山为他的执着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撤销大军区副司令员职务,行政降级,调往河南某农场任副场长。

面对这一结果,王近山默然无语。然而,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就在将军被撤职、降级以后,突然而来的脆弱的爱情也悄悄离他而去了——她放弃爱情,走了。

所谓患难见真情。就在王近山在心中默默地咀嚼着自己的痛苦、孤零零地收拾离京的行装时,识字不多但却深明大义的保姆小黄站了出来。她诚恳地对将军说:“首长,你这样的身体,到那么苦的地方去,没个人照顾怎么行呢?我没有文化,只要您不嫌弃我,就带上我吧!我照顾您一辈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排左一肖永银,左三王近山

看到小黄纯情、质朴的面孔,铁骨硬汉王近山含泪无语凝噎。王近山带上她走了,后来,她成了王近山的妻子。时光如水,转眼间到了1969年春。在党的“九大”召开前夕,已在农场劳动了近十年的王近山写了三封信。一封给自己的老部下、时任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的肖永银,另两封请他转交给许世友,其中一封信请许世友转交给毛泽东。

在北京开会期间,许世友面见毛泽东,一向耿直的将军为了王近山的命运,向共和国领袖仗义执言:“主席,战争年代有两个人很能打仗,但他们现在的日子很不好过,一个是王近山,一个是刘志坚,恳请主席过问一下。”在许世友的努力之下,王近山终于重回军界,到许世友任司令的南京军区任副参谋长。

1969年7月,火炉南京烈日炎炎,酷热逼人。在火车站的站台上,站着三位专门来迎接王近山的高级将领,他们是: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肖永银,xx军军长尤太忠和xx军军长吴仕宏。当历经磨难的王近山一手拎着一口旧皮箱,一手拎着三只老母鸡从脏乱不堪的硬座车厢上下来时,三位昔日的部将唏嘘不已,感叹万分……

1974年,时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的王近山被查出得了贲门癌,四年以后,在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