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俊华
通讯员 王军
李龙清,湖北松宜救护队有限公司救护队队长。28年来,他组织参与各类灾害事故救援609起,解救遇险遇难人员396人,挽救生命184人,疏散被困人员375人!
在幽深密闭的矿井巷道,在危机四伏的事故现场,在命悬一线的悬崖峭壁……他带领救援团队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以科学严谨的专业精神,践行着一名应急救援人的责任与担当,在一次次的生死逆行中,给生者以希望,给逝者以尊严。近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李龙清,听他讲述了28年来的一个个救援故事。
每一次逆行,都是和“死神”的擦肩
“干我们这一行,一要不怕苦,二要不怕死。”1996年,22岁的李龙清从松宜煤炭矿务局调到湖北松宜救护队时,就把这句话刻在了心上。
垮塌的巷道内,堆满石头煤块,顶上下泻的石渣煤灰直往脖子里灌……这是李龙清带队参与松宜煤业公司坛子口煤矿重大冒顶事故救援的惊险一幕。
“事故发生在晚上9点左右,当我带着队员赶到时,得知有3名矿工被困,生死不明。”在勘查现场时,李龙清发现巷道垮塌严重,杂物和煤已将巷道封死,施救现场环境十分恶劣。
巷道太窄,无法用机械作业,现场调运装备也会耽误时间,救援多延迟一分钟,3名被困矿工就多一分危险。怎么办?李龙清当机立断,提出采取小断面支护进入巷道紧急施救,得到地面指挥部同意。
在狭小的空间里,李龙清和队员们靠人工除障架设小支架,一点一点前移。8名队员连续奋战20多小时,清除渣石56车,终于打通了垮塌的巷道。发现3名被困矿工的那一刻,他们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这一次成功施救,松宜救护队受到国家安监总局通报表彰,也被列为矿山救援的成功案例,并收录进授课教材。
矿山救援环境复杂、难度大、风险高,每一次出征都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每一次救援也意味着和死神的擦肩。
秭归县沙镇溪王子沟煤矿发生瓦斯突出事故,5名矿工被困。带队参与救援的李龙清发现,有队员出现畏战情绪不愿下井,李龙清拍拍队员的肩膀,“兄弟们,别怕,跟着我。”说罢,第一个下井。下到井里后,李龙清快速拿出救援方案,安设风机、风筒,清理巷道,经过76个小时连续作战,排放瓦斯1.1万立方米,清理巷道100多米,清除煤炭600多吨,5名遇险矿工全部升井。
松宜救护队副队长杨华事后回忆:“当时矿井瓦斯浓度严重超限,只要稍稍有一点火花,就会引发爆炸,井下所有人都将无法逃生。李队长临危不乱,最先下井、最后出来,起到了稳定军心、高效救援的关键作用。”
松滋市谭家洞煤矿“1·21”火灾事故、五峰县塘黄坪煤矿“8·2”瓦斯爆炸事故、松宜铁路“3·10”内燃机车起火……28年来,在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刚下火线又接新警,对作为一队之长的李龙清来说是常态,他最长曾连续作战超过100个小时。
命悬一线时,他用专业化解高风险
应急救援是高风险行业,要求救援人员具有过人的身体素质和应变处置能力。
李龙清到现在还记得,那是在他参加一次矿山救援时,他和队友都在钻塌方的巷道,前面爬行的队友突然双腿乱蹬,李龙清一激灵,扯着那名队友的腿就往后拖,并迅速将其送到井外急救。
后经检查发现,这名队友空呼器供氧瓶的阀门已接近关闭状态,“规范的做法是氧气瓶开满四圈再回半圈,他可能只开了半圈或者一圈,导致在爬行时阀门因摩擦关闭,供氧不足遇险。”
在李龙清看来,在应急救援中,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就可能造成致命伤害。在一次矿山应急救援比武中,担任总裁判的李龙清发现,一名全副武装的参赛队员才开始比赛,走路就跌跌撞撞的。感觉不对头,李龙清赶紧跟过去观察,就在这名队员昏倒的一瞬间,李龙清一把扶住拉下他的氧气面罩……事后检查装备发现,这名队员因为太紧张,赛前忘更换二氧化碳吸收剂,差一点因为过量吸入二氧化碳窒息。
一次次经历提醒李龙清,对突发状况的应变处置来自于平时的训练和业务的熟练,应急救援每一个细节都关乎人命,施救人员的个人防护是重中之重。
为提高队员的个人防护能力,李龙清毫不保留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队员们;每次只要在单位值班,他都会亲自带领队员完成4.5米徒手爬绳、15个引体向上、15公斤负重1000米跑等晨训任务。
参与救援过太多各类灾害事故,李龙清比谁都更懂得,“救援人员跑得再快,也比不过出事前的预防和自救”。
湖北松宜救护队有限公司自2005年被确定为全省矿山救护培训基地以来,李龙清参与辅导培训学员300余期次,受训人员达1万余人次,深入村(社区)培训居民群众2万余人次。
阵痛中转型,他带领救护队涅槃重生
2017年,随着最后两座矿井的关闭,松宜矿区结束了百余年的煤炭开采史,依附于煤矿救援的救护队也站到了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口。
李龙清不忍心这帮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就此解散,看准了松宜应急救护的金字招牌,放弃外地矿山企业的高薪聘请,接受了宜都市松宜矿区管委会的接管。
为实现救护队由矿山救护向危化救护的转型,锻造“一专多能”的救援队伍,2019年,松宜矿区在省市各级政府及应急管理部门支持下,投资3524万元将松宜救护队从松木坪镇整体搬迁至枝城镇。
2022年下半年,为推进宜都市化工园区标准化建设,整合应急救援力量,根据宜都市政府的要求和安排,松宜救护队需整体迁入宜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化工园。
在搬迁之前,不少队员因化工园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问题不愿意离开老基地,有技术骨干甚至有离职的想法。李龙清在了解了队员的思想动态后,和他们一个个谈心,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提升队员待遇、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伙食标准,从根本上解决了队员的后顾之忧,稳定了军心。
2022年12月,松宜救护队顺利迁入新基地,新基地具备体能训练、应急备勤、救援培训等功能,实现了从矿山救援到危化救援的成功转型。
松宜救护队在李龙清的带领下,连续15年被国家应急救护指挥中心评定为二级质量标准化矿山救护队,成为湖北省应急救援骨干及标杆队伍,为全省应急救援提供专业培训。救护队已发展成为鄂西地区一支具备应急救援、安全检测、救护培训、物资储备、森林防灭火的重要应急力量。
20余次受伤,最遗憾的是对家人的亏欠
“我不看现场,绝不出施救方案。”这是李龙清一直以来坚持的硬性要求。也正是因为需要事前勘查现场,他比其他队员更多了一分危险。
“到了灾害事故现场,你根本没有时间思考怕不怕的问题!”28年来,面对每一次的生死考验,李龙清在被问及怕不怕时,他总是这样回答:“每耽误一分钟都是人命,对救援人员来说,待救人员的生命高于一切。”
在宜都尖岩河煤矿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施救中,李龙清在检查时,一根半寸长的铁钉扎穿了防护靴。一阵剧痛过后,他像没事儿一样和队友继续投入救援。历时8小时,李龙清和队友终于从井下2000米处成功救出1名被困矿工。
“当时只想着救人,没觉得疼。”当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李龙清才想起踩到了钉子,钻心的疼痛瞬间从脚掌涌上来,低头一看鞋子早已被血水浸透。
像这样的受伤,李龙清共经历了20多次,手上、腿上也留下了十多处特殊的黑色伤疤,“在现场临时包扎时,煤渣煤灰来不及清理干净,伤口长好,煤渣也长在了肉里。”
参与应急救援28年来,最牵挂李龙清的,莫过于其家人——
7岁的小女儿最喜欢跟爸爸睡,每一次应急出征,睡醒的女儿发现爸爸不在身边,就会吵着妈妈问爸爸去哪儿了;
李龙清出任务但凡超过一天没回来,爱人就会打电话,问他冷不冷,需不需要给他送衣服;
远在松木坪镇大哥家的父母,每次看到有灾难救援的报道,都会打电话,提醒他保重身体注意安全……
对父母,李龙清亏欠更多:2009年4月,患病的母亲去世前一天,他因下井救援,未能赶回见最后一面;今年11月18日凌晨3点,他接到大哥电话,父亲病危想见他一面。等他赶到松木坪集镇时,父亲已经掉气了——双亲离世时都没能见到最疼爱的“幺儿”,这成为李龙清心里最深的遗憾。
28年来,李龙清参加了每一个春节值班值守,他对父母最大的安慰,是“每年陪父母吃一顿团年饭”。
28年应急出征,身上留下的十几处伤疤,是他生死救援的见证,更是他勇于担当的勋章。李龙清先后获得湖北省安全生产培训教师资质、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全国大中队长资质。2023年,他被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认定为首批矿山救护队标准化定级工作专家,被聘为湖北省第二届安全生产专家,先后获得“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