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我国多个地区,一种创新的农业种植模式——“菌菜轮作”正在悄然兴起。这种模式不仅有效利用了冬季闲置的土地资源,还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益,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
据津云消息,“菌菜轮作”是根据食用菌和蔬菜两大作物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不同需求,利用同一个蔬菜设施,综合安排茬口,秋冬季种植食用菌,春末食用菌生产结束后,菌渣就地还田,种植春夏季蔬菜作物,如此循环。“菌菜轮作”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和作物的持续增收。
在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宫河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就是“菌菜轮作”模式的生动实践。示范园内的设施大棚采用循环种植模式,农户们在收完一茬辣椒后,立即着手播种羊肚菌。羊肚菌生长周期短、效益高,经过半年的生长期,到次年四五月份就能成熟。紧接着,农户们再利用同一块土地种植夏季蔬菜,实现了一年两收的目标。
为了让“菌菜轮作”模式发挥最大效益,正宁县现代农业示范园还进行了智能化升级。园区内集成了大量物联网技术,如智能放风系统、数据上传和5G网络等,实现了对大棚内湿度和温度的自动控制。此外,园区还为每个大棚量身定制了保温棉被,以确保冬季菌丝的生长速度。此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措施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降低了运营成本。
据齐鲁壹点消息,在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桑阿镇后李赵庄村食用菌产业科技示范园,当地也采用了“羊肚菌+网纹甜瓜+蔬菜轮作”的新模式。这种轮作模式不仅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还显著提升了下茬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据估算,该模式亩均可达到7万元的收益,具有较大的研究推广价值。
同样,在甘肃省武都区和贵州省剑河县,当地也积极探索“菌菜轮作”模式。据中国甘肃网消息,武都区月照乡建立了“菌菜”轮作种植基地,通过发展羊肚菌种植产业,打破了传统种植模式,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而剑河县南明镇则依托当地独特的区域和气候优势,实施“稻菌”轮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土壤肥力,还实现了“冬闲田”向“增收田”的转变。
“菌菜轮作”模式的推广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作物的产量,更为农民提供了多样化的增收渠道。例如,在正宁县现代农业示范园,该模式已经带动了周边150多名群众就业,每名工人的年均工资达到3万元左右,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赚取收入的方式,当地农民实现了收入的稳定增长。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