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缺酒的白酒行业,李渡酒业何以称为“国宝李渡”?
11月25日,南昌日报报道“李渡镇郑家山国宝李渡酒庄在修建停车场时,意外发现疑似唐代洪州窑遗址”,经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组织考古专家进行现场勘察断定,挖到的地方属于晚唐到五代时期的窑址,是生产核心区域。
这是继发现中国白酒最老古窖之后,在国宝李渡发现的又一重大发现,对于研究唐代洪州窑烧造历史、制瓷工艺,尤其是进一步探讨洪州窑烧造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彰显了国宝李渡所根植的江西文化的深厚,更让人感受到了国宝李渡“双遗址三古六朝 千年老窖万年糟”的“厚度”。
扎根于文化沃土之中的李渡,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厚度”,见证了白酒发展演变和不同时代工业文明,也让其是白酒物质文化遗产和江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奠定了区别于其他大多数美酒的“不可复制,不能重造”基因,更成为企业穿越行业调整期的核心竞争力。
█ 唐宋元明清,从古酿到今
在国宝李渡酒庄唐代洪州窑遗址发掘的文物中,备受关注的是有很多酒壶等酒器和防止窑中上下温度差异造成器物粘连的支烧等唐代洪州窑文物。这并非国宝李渡首次发掘此类文物:此前,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里,出土过江西吉安元代吉州窑的黑釉高足杯,也有河北邯郸磁州窑的瓷器。
▎国宝李渡酒庄发现的支烧器
然而,在国宝李渡酒庄发掘洪州窑却是首次,让人看到洪州窑的贡品瓷之美、盛唐文化气度以及江西之美。洪州窑是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亦是青瓷起源地,是中国最早创烧瓷器的窑址之一,其烧造历史比“瓷都”景德镇还要早一千余年。
《旧唐书·韦坚传》记载:天宝二年,水陆运使韦坚率漕船三百艘赴长安,其中豫章郡(洪州)船载“名瓷、酒器、茶釜、茶铛、茶碗”进献唐玄宗,可见洪州瓷在唐代确已达到“贡品瓷”的工艺水平。著名诗人王勃于滕王阁登高宴饮,乘醉挥毫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使用的应是江岸洪州窑的酒器;“茶圣”陆羽也在世界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中,将洪州窑列入“唐代六大青瓷名窑”。
▎抚河流域
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何冰表示,洪州窑此前多在赣江流域发现,此次如能确定是洪州窑,则填补了在抚河流域的空白,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水路的发达,为经济带来正向影响,带来陶瓷生产、酿酒文化的兴盛。
“学界有一种说法,一部河流史,就是一部文明史,”何冰表示:“隋唐大运河开通之后,漕船可以沿抚河、赣江等河流向北汇入鄱阳湖,通长江、循运河北达京城,历史上的‘黄金水道’初步形成。李渡位于抚河东岸,便利的水运交通使其成为历史上的商贾繁华之地,也带动区域陶瓷生产、酿酒产业的兴盛。”
▎李渡镇
翻开江西地图可以发现,李渡所在的李渡镇位于江西五大河流之一的抚河中下游,早在唐太宗贞观年间,这一带就兴建起码头,名为“清远渡”。“朝发抚州,午至李渡,夜抵南昌”,说的就是李渡作为交通枢纽的作用。
如今,唐代洪州窑遗址的发现,再次印证了李渡镇曾经的辉煌,为消费者开启一场古今文明对话。
█ 白酒的“无字史书”,更是文明的“酒证”
洪州窑是中国陶瓷历史上一座重要的青瓷窑口,也是这一格局中“南青”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唐人雅致清新、和谐内敛的审美进阶。国宝李渡酒庄唐代洪州窑遗址现场发掘的文物碎片的胎体呈灰褐色,釉色青黄,有的碗状底部还画有螺旋纹、葵花纹等图案。
现场发掘出的莲花纹最为让人惊喜,这在此前唐代洪州窑遗址中亦有发现。据了解,在佛教盛行的唐朝,莲花纹是一种重要符号,代表当时最时尚的审美。千年之后,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唐宋文化,已经成为影响亚洲和世界的“中国名片”,洪州窑遗址无疑再现了盛唐时人们的审美潮流与生活方式。
“瓷、酒、茶是江西文化风物的代表,也是古人高雅生活方式的典型象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欧阳桃花教授表示:“在复兴中华民族文化宏观背景下,本次发现,提供了面向用户,构建‘瓷酒茶’生活方式的绝佳契机。”
在酒旅融合、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唐代洪州窑遗址的发现,也对抚河流域文旅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期待更多与酒相关器具出现!”中国精细化管理研究所所长汪中求表示:“这样重量级遗址的发掘,有助于提升区域形象和文旅价值,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
从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发现的元代窖池,到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蒸馏器,再到如今在国宝李渡酒庄发现唐代洪州窑遗址,无疑都是李渡镇繁荣的体现,是“江西风景独好”的历史与文化魅力的体现,也是国宝李渡不同阶段工业文明的历史见证、文化遗产和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再次体现。
在李渡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不同时代的美学、饮酒风貌乃至酿酒工艺,这也让李渡堪称中国白酒的“无字史书”。
▎国宝李渡酒庄发现的完整酒器
█ 文化遗址“再度上新”,见证李渡之厚
走进位于国宝李渡酒庄的唐代洪州窑遗址,我们感受到的是李渡的“厚度”:李渡酒不仅仅有“一口四香”的好品质和与众不同沉浸式体验,更重要李渡文化生生不息,让国宝李渡这一“白酒活化石”,以是“双遗址三古六朝 千年老窖万年糟”的“不可复制,不能重造”基因,持续以更鲜活的方式,传递中国传统白酒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2002年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早在2002年,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的发现,证明了具有800多年历史的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是至今中国年代最早、遗物最多、遗迹最全、延续时间最长、最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作坊的酒窖遗址。江西万年县发现的12000年前的稻米化石,证明了江西是中国乃至世界稻作起源中心、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而西汉海昏侯墓出发现的海昏侯蒸馏器,证明了早在古代这里就奠定了烧酒“发明”的基础。
不可复制、不可再造的古器、古窑、古窖“三古”之外,李渡所在的李渡镇也有着穿越汉、唐、宋、元、明、清六朝的酿酒传承,造就了酿酒产业的完整性。如今,唐代洪州窑遗址与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共同组成“双遗址”,对李渡品牌、李渡镇酿酒、白酒与江西文化,形成一次重要补充,丰富了李渡酒传承与发展历史链条,更进一步巩固了李渡烧酒祖庭的行业地位。
历史与传承赋予李渡荣耀的同时,也赋予了企业责任。
2023年,由国家工信部牵头,李渡与茅台、五粮液、汾酒、洋河、泸州老窖、古井贡等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工业遗产”的双重认证的酒企, 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李渡持续积极推动中国白酒 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白酒申遗的急先锋。
不难发现,历史的长度、文化的宽度、申遗的高度共同组成了李渡的厚度。
█ 行业调整之下,李渡之重彰显
近年来,李渡的快速发展和所呈现的文化与审美,吸引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人走进国宝李渡酒庄,感受李渡之美、江西之美、白酒之美,更追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李渡何以成功的发展轨迹与思考探索。
“中国白酒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已经经历了四次白酒行业的调整期。从前三次的规律来看,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之后,会不断螺旋式的发展和自我修正,并在调整期结束后,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对于白酒企业而言,应将发展目光提升到更高的高度,为下一次白酒行业的爆发储备力量。”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秦书尧曾表示。
面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要求和市场同质化竞争的压力,一二线名酒纷纷开启了“更高高度”的探索,无论是以“12987”为代表的品类酿造技艺的高度总结,还是开展以水土气生为代表的产区价值的挖掘,都对企业和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
然而,当全行业目光锁定这些成功案例并身体力行,也造成了关于技艺、产区等价值塑造的“同质化”,相较之下,李渡将品牌的厚度建立在中华文明之上,承载着民族与时代、行业与地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明,以“不可复制,不能重造”的血脉与特质,加之持续推动白酒申遗,推动世界范围酒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互鉴,表现出极高的品牌格局与情怀。
这无疑正是李渡为下一次行业爆发所储备的关键力量:随着更多考古研究和发掘的推进,更多关于李渡、关于酒文化的秘密将被解开,那些被时间遗忘的故事与价值,将再次焕发新生,引发对李渡更高层次的关注,照亮李渡未来更高质量发展之路。
回望历史,1000多年前燃烧着熊熊火焰唐代洪州窑、人声鼎沸的李渡镇,800多年前兴盛的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见证了李渡在江西、在酒业、在中华文明的重要地位。如今,遗址的再次发掘,让我们能够一窥当年的盛景,更对李渡新时代的复兴以及在酒业与文化发展中承担更大的担当,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