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市是全国苹果优势主产区,苹果年产量达210万吨,品牌价值达75.36亿元,稳居全国苹果县域品牌之首。然而,在经历了百年的苹果栽培历程后,“人老”“树老”“品种老”的“三老问题”在这个果业大县悄然显现,亟需进行苹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自2020年起,烟台市已两次启动老龄低效果园改造。今年11月,山东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建设“现代果园”、打造“现代果业”的主攻目标。老旧果园改造势在必行,但突破口在哪儿?
“我们把更新品种放在了破题之首。”栖霞市果业发展服务中心党组成员闫振华告诉记者,栖霞市正致力于构建包含“早中晚、红黄绿、脆香甜”的多元化苹果品种布局。
然而,在果农普遍老龄化的趋势下,怎么改才能确保他们平稳渡过果园挂果前的无收益“阵痛期”?
11月20日下午,蛇窝泊镇下张家村村民杨文海正在果园里修剪树枝。在村民眼里,59岁的他是村里最时髦的人。当其他人还在为家中老果树卖不出好价格而犯愁时,杨文海从三年前就开始着手改造自家果园,在保留传统“红富士”的基础上,引进了五六个不同的新品种。
黄色、红色、绿色不同颜色的苹果组合礼盒。
“黄金维纳斯”苹果。
谈及换品种的原因,杨文海直言:“苹果卖不上好价格,就是种‘红富士’的太多了。” 闫振华也持相同看法,他告诉记者,栖霞市苹果种植中,晚熟红富士占比超80%,同质化导致的产能过剩严重阻碍着果农增收。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消费者需要吃一些不一样的品种,生产端必须调整结构适应变化。
在栖霞市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果树研讨会等活动中,杨文海接触了黄色苹果“黄金维纳斯”,绿色苹果“瑞雪”“明月”“王林”等新品种,并采用了能最快获得收益的换种方式——高接换优。这是栖霞市近年来推动老旧果园改造的重要举措之一,即在树体健康的前提下,于原有果树的主干或主枝上嫁接新品种,次年即可挂果,第三年达到丰产,让老果农几乎“无痛”地迎来新的丰收期。
今年,杨文海更新的部分新品种果树迎来了丰收。“瑞雪”苹果的售价在每斤6元-8元,而“黄金维纳斯”苹果的售价则每斤超过了10元。不仅如此,新品种的优势还体现在人工成本的降低。杨文海介绍,每个“红富士”苹果的成本约7毛钱,而黄色和绿色品种由于省去了摘袋上色的步骤,每个苹果的成本降至5毛钱左右。
伐老建新,是栖霞市主推的另一种果树品种更新方法。在山间田野,一片片矮化苹果密植园正不断涌现。
11月21日下午,官道镇栾格庄村慕科伟家的矮化苹果密植园里,一棵棵矮小的苹果树排列整齐,间隔有序。慕科伟向记者介绍,去年官道镇政府推出了伐老建新的激励政策,每亩给予500元的补贴。借此契机,他果断将自家40亩果品质量不佳的乔化树全部砍伐,换上了新款“红富士”和“烟霞红”,还用上了矮砧脱毒分枝大苗。
“矮砧脱毒分枝大苗能让果农用更少的力气种出更好的苹果。”官道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谢小军解释道,乔化树因树体高大需费力攀爬,每个工人的日薪要200元;而矮化树管理起来更省力,日薪只需160元。新建的现代果园普遍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使每亩水肥成本从原本的30元-40元降至3.4元-4元。同时,矮砧脱毒分枝大苗具有抗重茬、抗病特性,且通风透光条件好,果树优果率可达近80%,比传统“红富士”品种高出近50%。
“即便是重栽果树,果农也有盼头。”谢小军说,多数果农不敢轻易更换树,主要是惧怕挂果期长导致收益空白。相比传统乔化木五年才能迎来挂果期,矮砧脱毒分枝大苗可达到两年挂果、三年有产、五年丰产的效果。此外,未来果农无力种植时,新建的矮化密植园可直接并入大规模果园,助力全镇甚至全市的苹果产业规模化发展。去年一年,官道镇已有超过600亩的果农果园完成了改造。
此外,栖霞市积极推动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果园改造。蛇窝泊镇的山东王掌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松山街道的众一农产品有限公司,不仅都通过伐老建新,分别建设起2000亩和240亩的现代化苹果种植示范基地,还分别引入了5G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从“精准监测”到“智能诊断”再到“自动作业”的全链条智能化管理,让传统果园焕发科技新活力。
闫振华介绍,栖霞市已完成了54.1万亩次老龄低效果园的更新改造工作。目前,栖霞市已搜集到的栽培品种达126个,下一步将重点抓好“黄金维纳斯”“瑞香红”“瑞雪”等品种推广工作,坚持把良种作为驱动苹果高质量发展的“芯片”。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衣春悦 通讯员 张丙翠 林翔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