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2日,在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上海会议上,由国民党元老吴稚晖、蔡元培提出了一份197人的”建议看管名单“。这份名单就是臭名昭著的”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的通缉名单。
在这份名单中,共有两对父子被通缉。其中一对大家非常熟悉,就是我党创始人陈独秀和他时任广东区委书记的儿子陈延年(化名陈东)。另一对则鲜为人知,他们是四川的邓懋修、邓劼刚父子。
一、父亲是辛亥老臣、国民党二届中央候补监察委员
邓懋修,四川巴县冷水场人,1872年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因“愤清政腐败,外侮频至”,奋起救国,乃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时参加重庆起义,1913年参加讨袁,1919年选被为四川省议会议员。
五四运动后,他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深感资本主义代议制之虚伪”,“徒曾纠纷,无济于事”。1921年前后,南方各省为抵制北洋军阀的“武力统一”,掀起过一股“地方自治”的浪潮。邓懋修曾在重庆发起组织自治会,后来,自治运动的实践愈来愈使人们认识到,所谓“民治制宪”,毋宁称为军治制宪,完全是向军阀“告哀求怜”,简直是“说梦话”。邓懋修也从中汲取了教训。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国民党右派分子开始猖撅活动,公开反对国共合作。右派的重要分子谢持、戴季陶、石青阳等均系四川人,对四川政局影响极大。1925年7月9日,国民党右派以国民党四川总支部为基础,推出黄复生、朱叔痴、陶闿士、谢宝珊、郭云楼、唐德安、邓懋修、陈炳光、张赤父等9人为执行委员,组成中国国民党四川省临时执行委员会。邓劼刚时任国民党创办的光国学校校长,被委任为省党部秘书。
此时,在国民党四川省、市党部中,右派分子均占了大多数。但在国民党中央一级,由于苏联顾问的强势,左派占据了一定优势,并通过委派特派员的方式来四川整顿党务。这名特派员也是国民党元老级人物、四川荣县人吴玉章,同时他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由于理念相近,吴玉章和邓懋修很快就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在右派党部,像邓懋修这样的开明派实在太少。
手握尚方宝剑,吴玉章用两招很快打开了四川省的局面。第一招,稳步改组省党部,原执委留任,但分工调整,吴玉章本人兼任组织部长,掌握了组织大权。由邓懋修、黄复生、张赤父分任秘书、会务、财务职务,逐步架空右派权力。第二招,在选举省党部参加全国二大的程序中,利用组织部职权,选举了以左派和共产党人为主的7人名单,包括吴玉章、杨闇公、邓懋修、童庸生、廖划平、廖竹筠、黄复生,此举切断了右派和中央的组织联系。
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在吴玉章的大力举荐下,邓懋修被选举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登上其在民国政治生涯的高峰。监察委员当时的权力是很大的,负责监督一切党务活动,手握重权的执委们都要让其三分。
国民党二大是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召开的,在这前后,国民党左派和右派斗的不亦乐乎。在广州召开的二届一中全会,左派占据优势。二中全会,蒋介石就弄出一个整理党务案,右派窃取了军事、政务、组织的最高权力。三中全会时,武汉国民政府成立,左派又全面压制右派,废除了蒋介石的各项独裁权力。四中全会召开,已经是蒋、汪分共结束、宁汉合流之时,右派从此独掌国民党中央最高权力。
二、四川省党部之争是国民党左派、右派斗争的代表性缩影
在吴玉章、邓懋修等人参加国民党二大期间,国民党右派趁机肇事。张赤父与朱叔痴等人密谋,要将省党部迁往右派控制的成都。他们不顾秘书处干事邓劼刚的反对,强行召集省、市党部联席会议,非法作出省党部迁往成都的决定。邓劼刚、张克勤予以抵制,不签字。张赤父连续多日前来闹事,且于12月10日不待邓劼刚交接,擅自取走文档和印章,送往成都。
1926年1月,国民党右派公然在重庆设立由他们把持的临时省党部,蓄意与原以吴玉章为代表的左派临时省党部对峙。
1926年2月,在吴玉章提议下,国民党中常会发文,解散右派四川省临时执委会,另委以中共党员和左派人士为核心的杨闇公、陈宣三、张克勤、李筱亭、邓劼刚(杨、陈、张三人是中共党员,李、邓二人后期亦加入中国共产党)、邓懋修、郭云楼、唐德安8人组成新的国民党四川省临时执委会,以李筱亭、杨闇公、邓劼刚为常务委员。办公机关设在重庆莲花池积厚里,故又称莲花池省党部。
同月,中共重庆地委正式成立,杨闇公任书记,吴玉章兼任宣传,冉均任组织。重庆地委与国民党左派省党部紧密合作,共同组织民众,开展轰轰烈烈的工运、农运、学运、兵运,把全川大革命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在办学上,不仅有邓劼刚主持的光国学校,还创办了中法大学,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光国学校一度是左右两派争夺人才的焦点,右派屡次想要接管,幸得邓劼刚在我党的支持下顽强顶住了右派的压力。
革命形势日益高涨,右派自然不肯善罢甘休。1926年春,朱叔痴、黄复生在上海参加西山会议派的会议后回到重庆,3月成立国民党右派四川临时省党部,选出黄复生、陈敬修、唐德安、宋绍增、张赤父等人为执委会委员。他们选定的办公处在城内总土地街,史称国民党右派总土地省党部(右派总部)。
两个省党部并立,反映出四川斗争之尖锐复杂,预演了一年后国民党武汉、南京两个国民政府的对抗,折射出当时国民党左派和右派的激烈分歧。
鉴于邓氏父子在对右派斗争中的坚决表现,1926年2月,经杨闇公、童庸生介绍,邓劼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邓氏父子的革命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四川军阀投蒋叛变、革命形势毁于一旦
在吴玉章、杨闇公、邓懋修父子的共同努力下,四川省的革命局面越来越好。1926年11月25日,中国国民党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重庆隆重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来自27个县、市和特别区党部的代表60余人,杨筒公、刘伯承、李筱亭、邓劼刚在会上分别做了《政治报告》、《工人运动报告》、《农民运动报告》、《军事报告》和《党务报告》。
大会决定积极发展国民党左派力量,深人开展工农运动,推动国民革命向前发展。大会选举杨闇公、李筱亭、朱德、刘伯承、邓劼刚等9人为省党部执行委员,刘愿庵、廖划平、陈宣三等5人为候补执行委员,李嘉仲等5人为监察委员,熊晓岩等3人为候补监察委员。在以上22人中,有10名是共产党员,其余为国民党左派。
1927年3月31日,蒋介石及其在重庆的代理人刘湘、王陵基等在重庆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三、三一”惨案。革命群众遇难150余人,伤千余人,国民党省党部左派人士陈达三、漆树棻,中共重庆地委领导人杨闇公、冉钧等惨遭杀害。邓劼刚进入会场较晚,混乱中被军警砍了一刀,幸免遇难。
惨案发生后,4月4日,邓懋修和吴玉章在武汉联名打电报给刘湘,强烈谴责反动派屠杀革命群众、破坏国共合作的罪行,并责成刘湘复电汇报惨案详细情况。随后,在国民党中央有关会议上,邓懋修坚决主张开除蒋介石的党籍,将其逮捕法办。他说:“蒋介石今日作威作福,所恃者为党,应将其与党离开,并令前敌将士将其捆绑,解送中央,按法处治”。
不久,四川军阀刘湘彻底倒向蒋介石新右派集团,在省内发布了通缉令,邓懋修列吴玉章之后为第2名,邓劼刚为第6名。从此,邓氏父子如同其他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一样,被打散了,转入地下。但他们坚持国共合作的意志,却始终如一,没有改变。
邓懋修在汪精卫叛变后,曾急赴沪转广州,参加共产党人领导的海陆丰起义,起义失败后避居上海,此后拒绝参加国民党的一切活动。1932年,日寇入侵淞沪,十九路军奋起抗敌,邓懋修在病中心忧国事,病情加重,于8月返回重庆老家。弥留之际,仍心系革命,询问江西红军消息,当年9月不幸病逝。
邓劼刚后由组织介绍,在上海以办临青学校做掩护,参加党的法南区组织和反日大同盟的革命活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邓劼刚曾在重庆组织儿童演剧队,进行抗日宣传。1933年去南充,任中共南充中心县委宣传部长。1944年在成都,以中共秘密党员员身份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会,促进各民主党派之间的革命合作。解放后,邓劼刚曾任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参事室参事,终其一生,为其所坚持的理想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