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军是20兵团的主力军,从上报战绩看也是抗美援朝中表现比较好的军。不过,歼敌数据敌我统计出入太大,双方都有出于宣传的目的,在这里就不讨论了。本文重点从一个微观的角度,探讨一下67军的主力师199师的自身伤亡情况。
67军在朝鲜三年(1951年6月—1954年9月),大的战役其实就参加了两次,都是在金城南区域作战:第一次是接防27军,从1951年9月初到11月初,叫做金城南防御作战,然后就撤到二线整补了。第二次是接防12军,从1952年10月至1953年7月停战,开始是阵地相持阶段,战斗升级于1953年5月,为期三个月三阶段,称为1953年夏季反击战。从接防的顺序来看,67军绝对是作为20兵团最核心的部队使用的。
1951年秋季防御作战图
199师在两次金城南作战中,都是摆在第一线的,军预备队第一次是201师、第二次是200师。也难怪,199师是67军血脉最纯正的部队,595团前身是晋察冀老七团,平西分区的铁血部队。199师参加了1949年的开国阅兵,被南朝鲜军称为中国的首都师。从番号看,67军→199师→595团,王牌中的王牌。
扯远了。能够从微观探讨199师的伤亡情况,就是源于该师的战斗集中在两次金城南作战,整补也集中。
根据山东省广饶县(当时属于惠民地委)民政部门的统计,在抗美援朝期间,该县分三批向志愿军输送了1473名战士,见《广饶文史资料第15辑: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广饶籍官兵》
第一批:1951年3月,输送500人。
第二批:1951年9月,输送666人。
第三批:1953年初,输送307人。
前两批绝大多数成建制编入了67军199师(代号0219)的595团和597团,少数补入了200师、201师、64军等部队。第三批则编入了26军77师等部队,当时该军已撤回国内整补。
根据民政部门的战后统计,该县有抗美援朝烈士328名(其中可以明确是67军199师的219人,可辨认为第一、二两批补入的非199师或番号不明者21人。其余多为建国前入伍牺牲者,所属部队分散。),烈士名单中不包括被俘人员,该县明确是有199师被俘人员的。
按照前两批1166名的基数,扣除两批非补充199师的基数部分,199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阵亡率超过20%。还要注意的是,该资料在附录《广饶籍抗美援朝战士名录(不含烈士)》中列出了约620人,其中可辨识为1951年两批补入的人员约为420人,加上牺牲的219+21=240人,则合计660人,约占两批入朝总数的57%。
该资料成文于2005年,受时隔50多年的影响,回国的志愿军战士统计不齐非常正常。这已经是笔者所能见到的非档案类志愿军名录较为详备者。但也确实不能低估失踪人员、被俘人员、以及统计缺失者所占比例。
如果20%+的阵亡率,按照3:1的伤亡比,199师的伤亡比率已经高达80%以上。确实从《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广饶籍官兵》一书中采访的几十名199师老兵的回忆来看,几乎个个带伤。在范弗里特弹药量的炮火密度下,志愿军战士受到炮弹炸伤的比率确实极高。
这就是真实的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10月的金城南防御战,刚上阵的生力军199师、200师打了三天就被迫后撤整补,整个阵地战阶段,三八线附近、金城附近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志愿军战士的鲜血。
1951年10月,金城南方向共丢失了467平方公里土地;1953年7月,金城南方向收复160平方公里土地。有些土地,直到停战也没有收回来。
朝鲜停战后的1954年5月,志愿军总部召开了修建烈士陵园工作会议。会后,67军在军师两级组成了烈士陵园修建委员会和办公室,从当年6月初至11月底,在金城地区7440平方公里的地区内,67军共接收和查出烈士陵园墓地1271处,烈士20116名。此外,54军在金城地区有4个烈士陵园,共安葬了1468名烈士。
这个20116的数字是否包含其他军的烈士,文中没有明确。据参与上述烈士善后工作的67军老战士曹家麟所述,67军在三年抗美援朝战争中伤1.9万、亡1.4万,那应该包含了其他军的烈士。而据67军原政治部副主任徐慧儒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7军简史》一文中所述,抗美援朝中全军有1.9万多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67军入朝时有4.5万人,如果按照1.9万牺牲、20%的阵亡率,则三年中67军的整补人数又是一个天文数字。撰写此文,只是想说明抗美援朝的艰辛,向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