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孝宣皇帝的时候,霍氏家族非常奢侈。茂陵的徐先生说:“霍氏一定会灭亡的。这地位崇高却非常奢侈,没有不灭亡的。孔子曾曰过:‘奢则不逊。’太嚣张的人一定会欺负到皇帝头上。都欺负到皇帝头上了,离谋逆也就不远了。再加上他们地位尊崇,有的是人像害他们呢。现在霍氏掌握大权,天下的人都厌恶霍氏。老百姓都厌恶霍氏,他们害有谋逆的行为,除了灭亡也没有别的可能性了。”于是徐先生就上书皇帝,“霍氏实在是太过奢侈了。如果皇帝真的爱护霍氏,那就应该进行干预,不要让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徐先生上了三次书,皇帝表示:“知道了。”
后来霍氏果然灭亡了。董忠因为灭霍氏有功,被封赏了。有人就觉得徐先生也应该被封赏,上书表示:“我听说啊,有个客人发现主人家里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火。这位客人就对主人说:‘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火搬到别的地方取。否则容易引起火灾。’主人听了这个话没有什么表示。没多久,主人家果然起火了。乡里乡亲的都跑过来救火,终于灭火成功。主人于是大摆宴席,将因为救火而受伤的人请到上座,其余的人都按照救火的功劳依次下座,却没有请那个说出火灾隐患的客人。如果主人听从客人的建议,那么就不用花费这么多感谢救火的人了,也不会有火灾。现在茂陵的徐福在此之前就已经多次上书皇帝说霍氏有问题,需要皇帝进行干预。如果当时皇帝接受徐福的说法,那么就不用再封赏了,而且国家也会安定和谐。现在事情已经完结了,唯独徐福没有得到封赏。希望陛下能够明白徐福曲突徙薪的建议,让他能够得到比救火邻居更好的赏赐。”皇帝看完这个奏折以后,就派人赏赐徐福十匹布帛,任命徐福为郎官。
02
原文
孝宣皇帝之时,霍氏奢靡。茂陵徐先生曰:“霍氏必亡。夫在人之右而奢,亡之道也。孔子曰:‘奢则不逊。’夫不逊者必侮上,侮上者,逆之道也。出人之右,人必害之。今霍氏秉权,天下之人疾害之者多矣。夫天下害之而又以逆道行之,不亡何待?”乃上书言:“霍氏奢靡,陛下即爱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于亡。”
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果灭。董忠等以其功封。人有为徐先生上书者,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灶直堗,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曰:'曲其堗,远其积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居无几何,家果失火。乡聚里中人哀而救之,火幸息。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者在上行,余各用功次坐,而反不录言曲堗者。向使主人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无裂地出爵之费,而国安平自如。今往事既已,而福独不得与其功,惟陛下察客徙薪曲堗之策,而使居燔发灼烂之右。”
书奏,上使人赐徐福帛十匹,拜为郎。
03
孝宣皇帝:即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字次卿。这位爷取得了孝宣之治的好成绩,巩固了汉武帝取得的成绩。他原本是汉武帝太子刘据的孙子,被霍光拥立为皇帝。
04
这个徐福啊,和上面故事的两个人也是差不多。聪明,但是又不够聪明。
这个故事很简单,就是霍氏在霍光死后,阴谋造反。汉宣帝就将霍氏灭族。
其实按照徐福的上书内容我们大概就能看出点事。徐福上书说的是,如果皇帝真的想让霍氏好。但是皇帝明显并不想让霍氏好。
刘询当皇帝的时候,就有如芒在背的典故。他的结发妻子许平君,也被霍光的老婆暗杀了。于公于私,刘询都是要让霍氏付出代价的。
问题在于,师出无名。就是,他本人就是霍光拥立的,霍光于刘询是有恩情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刘询对霍氏下手,那就很有可能会被评价为忘恩负义。
所以,刘询玩的是“郑伯克段于鄢”的手段。就是让霍氏做大,等你们搞事情。这样我就是反击了,名正言顺。
最后看刘询封赏徐福也看得出来。人家董忠都混了爵位,这徐福才混了十匹布,只当了个郎官。
所以我说,徐福这个人聪明,但是又不够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