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祠堂文化研究领域的标杆,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立足“惠山祠堂群”的历史文化源头,传播与传承“江南家文化”,以“好家风”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日,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现代快报记者从现场获悉,20年间,研究会已汇聚起数万名“草根”研究群体,整理编纂众多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其中编纂出版有社会影响力家风家训专著12部。
作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惠山祠堂群保留有自唐代到民国的118处的祠堂建筑和遗址,其中不少是名人大家之祠,其中就有周代奔吴的泰伯,战国的春申君,宋代“先忧后乐”的范仲淹,东晋画神顾恺之,唐代的“茶圣”陆羽,元代大画家倪云林等,被无锡人称之为“露天历史博物馆”。如何挖掘和保护好这座“博物馆”?2004年,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应运而生。
“惠山祠堂群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激发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研究和探寻。”祠堂文化研究会负责人介绍,目前,以惠山古镇姓氏祠堂为主体的40余个民间族群自发成立分会加入研究会,已形成数万人的“草根”研究群体,他们为祠堂文化历史研究、优秀名典名人文化传承、传播和传承“江南家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会致力于收集流散民间的文献资料,汇编出版祠堂文化相关的原创作品和研究成果。目前,研究会收藏民间文献资料已达数千件,仅家谱就涵盖100个姓氏共419套计3939册(本);研究会会刊《祠堂博览》已出版73期,刊发3000余篇研究成果,编纂出版了《千秋家国梦》《惠山古镇祠堂建筑图录》《无锡惠山祠堂群家训集萃》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家风家训相关专著12部。
如今,惠山祠堂群已成为无锡重要且独有的文化品牌,深度赋能文旅产业发展,为提升无锡城市文化“软实力”作出显著贡献。而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大批文史学者、研究者、爱好者与志愿者的默默奉献。活动现场,为多年来支持研究会发展的专家学者、志愿者,以及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30余个姓氏分会的代表集中颁奖。
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新的时代要求,研究会将一如既往地守好惠山祠堂群的“根”和“魂”,不断完善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积极开展惠山祠堂群主题文化、先进文化、系列文化专项研究,做好“探源”“活化”“传播”文章,充分发挥祠堂文化在“江南家风”传承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陈敏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