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建民的油画,或多或少总能给人以心灵的填补与精神的启蒙。他的画风淳朴,色彩沉稳,注重写实传神和绘画效果的厚重感。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绝少能看到呆板的学院派画风以及注重表现“外光”的印象派画风的痕迹。他总是以一个画家独特的视角审视生活,艺术地还原生活。他对身边普通人的命运往往给予深情的关注,用一支灵巧的画笔极为细腻地刻画入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独特个性,从而获得一种深入人心的艺术魅力。发表在《长庆文学》1992年第2期上的《张建民油画作品选》中的《搏》、《暖雪》和《风》等三幅作品,正是他艺术实践的一种最好解释。

一、《搏》:美的颂歌

冬日诱人的晨光,透过清冷灰白的天空,点缀在黑色的站台上。站台上,两个年轻的钻工身穿黑色棉服,头顶钢盔,在奋力下钻。左侧那张年轻的脸,在白色头盔的映衬下,显露出沉稳刚健的自信神态。钻工腰部、腿部的衣褶极富表现力,下半身显得厚重稳定,身体呈螺旋状上升趋势,略微倾斜,各部分的起伏富有节奏感,给人以力量和美的展示。挺拔的钻塔、矗立的立柱和隐约可见的“天梯“,紧紧聚拢于形象,直插天空,给人以奋勇攀登、力争上游的感觉。在这里,画家通过插入土地的钻杆,将人物的命运与大地母亲的命运联结在一起,使人物获得了一种富足的力量,从而表现出刚毅的风姿;灰白朦胧的背景与浅黑色的钻台、立柱和人物衣着,形成较强的反差,使形象对视角的冲击力大大增强,有力地反衬出人物与自然抗争的内在风貌,处处流动着美的韵律。

二、《暖雪》:古老的故事

这是雪后,积雪还笼罩在山洼里泛着光亮,小女孩起了个大早,沿土坡扫开一条雪路,立在石碾旁抬头张望着远方。她在等待着她的母亲或是父亲,牵条毛驴,驮着谷子或者高粱赶来,帮他们从事一次极普通的碾米劳作。她的脸部极为生动,出神的眼睛伴以一个下意识的搔头动作,飞扬着对未来的向往。她已懂得为父母分担忧愁。瑞雪兆丰年,农家又有了盼头,她的心里流动起一股温馨的暖意。她那双出神的眼睛和稍露自信的嘴唇,给人以矜持而富有生气的感觉,毫无纤巧娇柔、顾影自怜的做作神态。

这分明是一首极富诗意的生命的乐章。

画面上,古老的石碾与石碾旁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形成强烈的对比。流露出画家对农家女未来命运的关注。古老的石碾,是对几代人“面朝黄土背朝天“那种周而复始式的生活的阐释,蕴含着根基很沉很深的传统、守旧、原始、落后的深层意思,它意味着对一种新思想的禁锢与扼杀。小女孩身后的土坡下,是依稀可辨的一块块望不到尽头的责任田。画家这样处理背景,并非简单的衬托或描绘,而是为了增强对创作意图更深层地表现和把握。它使我们过多地感觉到,已有一副担子落在了那个过于嫩软的肩膀上。画面上,没有鸟儿在雪后寻食的场面,画家也没有让小女孩半握着的拳头里捏一本书,但我们分明已感受到了一种撞击心灵的力量。这正是画家刻意为我们设制的一种画外之意。倘画得过实,其作品的艺术魅力,恐会荡然无存。

三、《风》:生命意识的张扬

灰色的天空,揉和着日幕时分的些许霞光。耸立的雪山下,一位风烛残年的藏族妇女,睁大了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凝视着世界。她的头发已完全灰白,无情的岁月,刻下了她满脸的皱纹,而她仍然不屈地生存着,等待着明天的到来。

这幅作品,通过面部深重的皱纹和被纹线切成块状的肌肉。有力地烘托出一双震撼人心的眼睛。袒露的脸部皱纹被画得很细,质感极强。那双眼,画得那么精确,完全符合解剖结构,表现出画家娴熟的画技和他观察生活的敏锐性,从而使我们从逼真的外形上,强烈地感受到人物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躯体的衰老,依然顽强地生存的不屈性格与饱经沧桑,历经风雨的内心痛楚。画家把隐藏在皮肤下面的脸部肌肉的坚毅神态,描绘得异常丰富和生动。这一切似乎表明画家是在故意强调形象的精神与性格。作品以浅灰色为基调,黑、白绿之间的对比,把环境渲染得更加饱满,从而使形象获得了深刻的内涵。

作为从油田成长起来的青年画家,张建民总是立足于脚下这片土地,把一腔情感毫不吝啬地倾注到笔下的人物中去,以扎实的写实功力和作品,获得社会好评。他的《风》曾获1992年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纪念“五.二三”画展三等奖(这是庆阳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作品)和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职工文化大赛银牌奖;《搏》曾获甘肃省美协与《甘肃工人报》联合举办的1992年“镍都杯”大赛二等奖;《暖雪》被甘肃省美术家画廊收藏。

(原载《长庆文学》1993年第1期)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程莫深(本名程正才),小说家。现居陕西西安。在众多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等作品百万余字。作品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等多个选本。出版长篇都市悬疑小说《夜迷离》、中短篇小说集《雨季》《美丽的错误》等5部。

(1)2000年,中篇小说《20世纪末世界战事缩写》摘取“人民文学·贝塔斯曼”杯全国文学新秀大赛唯一特等奖,被多家媒体称为“最幸运的人”。

(2)1995年7月,中篇小说《雨季》在《青年作家》以头条位置推出后,引起长达半年的讨论,并称其为“一部来自生活的罕见的作品”,并获得全国石油文化大赛二等奖。

(3)2007年,长篇都市网络小说《夜迷离》“以其时代性的故事和内心写照”进入“2007年最受白领喜爱小说10佳最大一类经典作品”第三名。

(4)2017年,中短篇小说集《雨季》获第六届黄河文学奖。

多部作品曾引起评论家热评和专题研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文艺报》《中国青年报》《青年作家》、人民网、中国作家网、作家网、中诗网、中华艺术网、中国文学网、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纽约商务传媒》等国内外80多家媒体,对其创作成果作过报道和评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学院荣誉作家、中国石油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互联网文学联盟理事、长庆油田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新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