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占尽风情向小园》
立轴 设色纸本 137×33.5 cm
题 识 :卓吾女士清赏。悲鸿写林和靖诗。壬申花朝。
钤 印: 悲鸿、东海王孙
出 版 :《微珍园藏画集》,第119页,岭南美术出版社,2020年版。
如今世人谈及徐悲鸿,往往会联想到他所画的奔马,矫健飒爽的造型姿态,"一洗凡马万古空"的气势。实际上,徐悲鸿一生所作画涉及广泛,在人物、花鸟、山水等题材领域中均留下重要的名作。
在徐悲鸿所作人物画中,古典题材细分为不同类型,学者曾做过一番统计,古代诗意画作为一个分支,其下主要有四种:一是屈原《九歌》辞意,二是传为六朝诗《苦哉远征人》诗意,三是杜甫《佳人》诗意,四是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词意。如《国殇》、《山鬼》、《日暮倚修竹》、《落花人独立》等等是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创作年代集中在20世纪四十年代。
倘若我们根据上述认识去审视《占尽风情向小园》,画作自身的特殊性便能够显现出来。这幅画是徐悲鸿1932年绘制,表现的是北宋林和靖《山园小梅》诗意,是画家绘画生涯早期中所作的一幅古代诗意仕女画。围绕于《山园小梅》诗意的表达,画面的构图、人物与环境处理由此进行展开,纵幅的画面之上,占据大部的为一颗苍虬挺劲的梅树,纵横交错的枝干,梅花有已开放,有的仍含苞,一面目清秀的古装仕女立于树下,伸手正欲折枝梅花。围栏及地面也被细致刻画描绘。这一场景式的画作,既有徐悲鸿在花鸟画(梅花)方面的造诣,也包含其在人物画(古装仕女)的功力,通过诗意化的意匠营造组合表现,诗句与画意相互呼应,非常难得。
《占尽风情向小园》这幅特殊性还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观察徐悲鸿早期人物画画风面貌的具体个例。我们以1944年所作《落花人独立》为对照,同样是古装仕女,在《占尽风情向小园》中,人物作为徐悲鸿进行中西绘画因素融合的一个载体平台,融合仍然是有选择的,集中于特定区域(如头部、手部),其它则依然取用中国传统。面部五官的真实立体、比例得当,不再是传统的"三白脸",而是遵循人体面部结构进行设色,手部同样遵循这样的处理,这由此体现着徐悲鸿尝试引入的西方绘画写实因素,《落花人独立》人物面部及手部亦是如此;另一方面,《占尽风情向小园》人物服饰仍然是传统意笔,对笔墨的追求甚于对物象的表现,上半身所用细、短笔极多,衣纹转折方硬,一方面承延着当时的传统中国绘画所追求的书写之趣味,一方面也与当时海上画坛以改费、钱慧安为代表一类流行人物画风有关。下半身衣纹用笔体现出这样的态度,《落花人独立》则不然,长短线使用非常严谨,起收笔更有章法,运笔圆、折更为周密,考虑到绘制时间的差别,一为1932年,一为1944年,这与后来徐悲鸿对传统中国人物画传统的认识与研习深度有关。
回首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世人只知徐悲鸿的历史功绩在于中国画创作中推崇西画追求严谨的科学写实,却很少意识到这是一个历史探索的动态过程,绘于1932年的《占尽风情向小园》,无疑可以引发我们重新思考徐悲鸿当年努力尝试中西融合的更为真实的历史情形。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 | 廖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