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白俄女孩网恋,见面5天就确定关系,女儿5岁才领证,很恩爱
甜美的风
2024-12-01 12:29山西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是白鹅爱广西,广西人在俄罗斯做翻译工作。其实我是一个连我们地方方言都不会说的学渣,但唯有俄语却学得很好。
也许是命运早有安排,我和我媳妇的认识来源于网络,其实也正得源于俄语。因为有着相同的原生家庭经历,彼此从惺惺相惜到相亲相爱。
我们见面5天,感觉彼此都是自己要找的人,就确定了关系,但一直到女儿五岁,我才带她回国领证。
虽然是跨国恋,但12年来,我们从没红过脸,依旧恩爱如初。现在她在我们国内,而我还在俄罗斯处理事情,但我非常想念她,有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
(我们夫妻是前生修来的缘分)
1990年,我出生在广西防城港上思县,县里大多居民是壮族人,所以一般都是用壮话交流。
我们县境内有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是《英雄虎胆》故事的发生地,也是电影外景的拍摄地。
7岁时,我父母离异,然后我就跟着当时调在防城港工作的父亲到了防城港生活。
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对我是尽了父亲的责任,供我吃住,但很少问到我在学校的情况,关心我的心理成长。我一直是独自上学,独自放学,在家里除了吃饭、做作业,跟父亲很少交流。
有时父亲出差,我就自己捣鼓着做饭自己吃。母亲会偶尔打来电话嘘寒问暖,那也只是暂时的温暖,大多的时光,我是沉静的。
有次学校组织春游,我到学校时,看到同学们都带了父母给准备的食品,只有我是空手的。
当时我特别难过,觉得自己是另类,似乎被全世界都孤立了。在那些独自默默走过的岁月里,我的性格变得内向而敏感,自卑油然而生。
(小时候的我)
有次去学校,我为了节省时间走了小路,小路要经过一个有树林的小山。我看见树林里有很多的陶瓷罐罐,有的有一米,有的有一米多,因为好奇,我就打开陶瓷罐往里看了看,没想到里面是一个人体骷髅。
当时我吓得魂不守舍,飞奔到学校,自此我总是精神恍惚,很久都走不出那段阴影。
后来听说,是当地人把去世的人士埋了,又在多年后挖出来,把骨骼收入一个陶瓷容器里。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听说这是一种传统,我才慢慢释然。
我的童年就是在这种懵懂、恐惧、孤独中悄无声息地度过,所遇之事都靠自己慢慢消化,没有人安慰,也无法用惊喜的眼光看待世界,对未知也无从向往,所以成绩谈不上有什么起色。
12岁时,我上了初中,已经再婚的父亲把我安排在一所寄宿学校里。周末才回去一次,继母是个很有亲和力的人,她平易近人,也很活泼,家里变得有了生机,后来继母还给我添了一个妹妹。
(我和我的媳妇)
我在寄宿学校里很适应,大概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一个人独来独往惯了,所以离不离开家,都感觉差不多。
学校里的同学没有统一说普通话。有的说壮话,有的说客家话,有的说白话,而我只会普通话。因为我从小是母亲带的多,她是安徽人,跟我说话一直都是普通话。
母亲离开后,我很少跟人交往,所以只会普通话。同学们看我什么地方话都不会说,而且不善言辞,性格又内向,觉得我是另类。
有的直接笑问我:“你到底是哪里人呀?只会普通话”。
是呀,我是属于哪个范畴的?怎么哪儿都不属于。同学的玩笑对于敏感的我来说,感到无比的孤单和自卑。
因为不能融于到同学中去,我的初中生活是压抑而不愉快的,所以成绩也不是很好。
(穿着民族服饰的大女儿)
初中毕业后,父亲叫我读卫校,以后可以做男护士,比较好找工作。而我因为那时看多了俄罗斯电影,想学俄语。
后来父亲还是遵从了我的意愿,让我去黑龙江一所专科学院学了俄语。
我把俄语学得很好,在学校的俄语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我从一个地方方言不会说,英语也学不好的人,成为这所学校的俄语佼佼者。
之前一直觉得自己没有语言天赋,没想到能把俄语学得很好。所以说,每个人就如庄稼一样,总有一片土壤是适合自己生长的。
人一旦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色了,自信心也会随之加强。我的好成绩带给我好心态,慢慢地我从自卑中走了出来,变得自信而大方。
俄语在我国算是小语种,只要有毕业证就可以办理导游证。2007年大专毕业不久我就有了自己的导游证。
我先是为来华旅游的俄罗斯人做导游,给他们介绍国内的一些景点,带领他们游玩,以此获取一些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