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对于提高特殊人群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于11月28日—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此次福祉博览会主题是“科技赋能,共享福祉”,展会规模达22000㎡,约300余家国内外企业、机构参展。
福祉博览会是由中国残联主办的国际性展会,主要展示残疾人、老年人等功能障碍人群所需的辅助器具及康复、护理等专业设备。福祉博览会自2007年至今已成功举办17届,是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辅助器具产品和技术专业展会,推动康复辅助器具领域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促进提升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水平和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科技助残是实现残疾人事业高水平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本届福祉博览会将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加强健康、养老、助残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的部署,着力展示近年来助残科技创新最新成果在残疾人辅助器具方面的应用。
眼睛眨一眨,文字敲出来;戴上机械手,实现“手随心动”;按下操作按钮,轮椅机器人便能牵拉着瘫痪患者立起来辅助行走;站上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就能帮助脊髓损伤、脑卒中这类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通过人工智能语音转译文字技术,让听障人士交流无障碍……这些让人感到神奇的每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像是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长河中投入了一块石子,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让残疾人深深感知到,科技不仅仅是冰冷的机器和算法,它还承载着温暖和希望。
而这些助残科技的加速涌现,无不是厚积薄发的沉淀,也是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科技助残政策的具体体现。
早在“十三五”期间,科技部便将残疾人康复、无障碍环境建设、辅具技术、残疾预防、残疾人体育等领域科研项目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残联组织并实施的7个项目吸引了25所高校、16家科研院所、24家企业参与到残疾人领域科技创新。
近五年来,中国残联设立各类科研课题300余项,助推助残科技研究、应用。其中一批科研成果已得到推广应用,在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助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深圳为例,作为全国瞩目的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在科技助残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中,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深华科技园的“全国首个无障碍孵化空间”,是深圳利用自有工业区资源,创新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经过三年的发展,无障碍孵化空间孵化了迈步机器人、睿瀚医疗、健行仿生、作为科技、联谛信息无障碍等多个优秀的无障碍创新项目,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市场的认可。在孵企业取得专利共计559项,商标专利65项,实用新型专利119项,发明专利102项,外观专利63项,软件著作权210项;所获奖项共计69项,为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巨大便利。
科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步消除着曾经横亘在残疾人面前的各种障碍,努力践行着“一个都不能掉队”的目标。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对“新质生产力”作出了全面阐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一。而科技助残,是落实新质生产力、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场景。
科技助残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产品能力,一种让残疾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重要途径,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为这个群体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推动着残疾人事业的高质量的发展。
飞速发展的科技已悄然改变着残疾人的生活。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创新、突破与变革,为科技助残领域注入了无限活力,科技产品已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能够温暖人心、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有力支撑。
我们相信科技的力量,更相信爱的力量。随着科技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残疾人的生活状态和参与社会的方式已发生着巨大改变。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将感受到科技所蕴含的人性温暖,一幅科技赋能、共享福祉的画卷也将缓缓展开。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