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我把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一文找出来,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又读了一遍,顿觉荡气回肠,酣畅淋漓,不觉又读了几遍。中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不甘沉沦、对未来满怀希望的情怀跃然纸上。经历了大风大浪的梁启超挥就这篇雄文时,只有27岁,他用自己的行动和思想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年中国说》极富感情色彩,激情澎湃,气势如虹。在文字表达上融辞赋、四六、律句、文言于一炉,全文金句不断,比喻、对仗、排比、递进等修辞方法俯拾皆是,中外典故融入其中,文思潮涌,既传统又开放,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融合。相较于现代白话文,我更喜欢梁启超这种半文言半白话的写作风格。可惜如今,还有几个人可以写出如此文字美妙而又思想深邃的高文了呢?

1898年百日维新运动失败,梁启超逃亡日本,1900年2月他发表了《少年中国说》一文。1900年5月八国联军入侵大清帝国,北京沦陷,八国联军到处烧杀抢掠,将万园之园颐和园焚为废墟。帝国主义者并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中国人是“东亚病夫”,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企图瓜分中国,将中国沦为他们永远的殖民地。而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华民族陷入空前的生存危机之中。

在此背景下,《少年中国说》一文被爱国青年争相传阅,极大鼓舞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很多青年知识分子都以“少年中国之少年”自称。梁启超所称的“少年”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青年。

文章发表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21年,60年一甲子,那么今年正好是第三个60年的开始。虽然中国早已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但重读此文,仍然具有现实启发意义。

梁启超指出,一个国家的生命力决定于这个国家国民的生命力。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中国“少年”是中国的未来。他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年龄并不能说明问题,“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梁启超从思想和心理上例举了老年和少年的三大显著区别。

一是“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因此年轻人总是心怀希望和梦想,积极进取,敢于突破成例,天天有新气象。而老年人经常留恋过去,思想保守,习惯于照例办事,总是想维持陈旧的一套。

二是“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因此年轻人富有生气,有豪情,敢冒险,所以能够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而老年人则容易灰心,表现得怯懦,只求苟且余生,因此只能走向一个黑暗灭亡的世界。

三是“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年轻人敢闯敢干,觉得一切事无不可为,Nothing impossible!We can!而老年人经常感到举步维艰,觉得一切事无可为,Everything impossible。

梁启超还用生动的比喻,从9个方面举出了18个意象分别给年轻人和老年人贴上了标签。他说,年轻人如朝阳、乳虎、侠客、戏文、白兰地、珊瑚岛、西伯利亚的铁路、春草、长江的源头,而老年人如夕照、瘠牛、和尚、字典、鸦片烟、陨石、金字塔、秋柳、死海。

对照3大特征,18个意象,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是年轻态还是老气横秋了呢?梁启超告诫曾经辉煌的老年人不要忆昔当年勇奋而拍案,抚今之白发而抚髀,终而揽镜,如楚囚相对,顾影自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启超坚信“中国为未来之国”!“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天地大矣,前途辽矣。美哉我少年中国乎!”同时赞美年轻人说:“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值此五四青年节之际,谨以此与年轻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