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领右衽、宽袍大袖、隐扣系带......从日常生活到顶级时尚圈,具有鲜明中国传统风格的汉服近年来频频出圈。在不少历史文化景区,女性游客“三步一公主,五步一贵妃”的装扮松弛感满满;地铁上衣袂飘飘、褒衣博带的年轻人自信又明媚,成为亮丽的风景线。许多资深汉服爱好者参考古籍资料自己设计、制作并穿着汉服,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参考文献便是《乡党图考》。
安徽省图书馆珍藏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刻本《乡党图考》十卷,是徽派朴学开创者、清代著名经学家、语言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江永以经传考证《论语·乡党》篇中制度名物的礼学研究著作,被认为是清代三礼学精密考据开山之作。它不仅是200多年前科考学子研究经学的“金牌教辅”,还带火了后来学者对《论语·乡党》的专题研究。
■一生潜修砥行
成就考据学皖派先驱
衣襟多长,如何裁剪,纹饰是否妥当......在今天的社交平台上,汉服爱好者们会为一件汉服是否合乎规制争论不休,“《乡党图考》里是如何记载的”常常是终结争论的重要依据。
这是作者江永预料不到的。江永,字慎修,号慎斋,清康熙二十年(1681)七月十七日出生于婺源江湾(今属江西省)一个儒学世家。他的曾祖父是人称“江善人”的江国鼎,祖父江人英,父亲江期寄籍金陵江宁为县学庠生,饱读诗书,都是当世知名文士。
生长于书香门第的江永从小勤奋好学,过目成诵,21岁就考中了秀才。江永的学生、徽派朴学集大成者戴震曾在《江慎修先生事略状》中记录了江永少年时求学的故事。“少就外傅时,与里中童子治世俗学。一日,见明丘氏《大学衍义补》之书,内征引《周礼》,奇之。求诸积书家,得写《周礼》正文,朝夕讽诵。自是,遂精心于前人所合集《十三经注疏》者,而于《三礼》尤功深。”戴震评价江永:“先生读书好深思,长于比勘、步算,钟律、声韵尤明。”
这样一位博学多才的青年才俊却在考中秀才后出人意料地选择放弃科考。此后一生蛰居乡里,潜修砥行,写下了大量的著作。据不完全统计,江永著作有39种260余卷,被《四库全书》收入的就达159卷。他的作品被评价为“考证精核”“全书持义多允,非深于古义者不能也”。
《乡党图考》是江永晚年的著作。《论语·乡党》篇共27章,集中记载了孔子的衣食住行、言动容色,生动地塑造了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儒家礼义精神的仁者形象。但由于涉及古代制度名物较多,晦涩难解,因此历代对《乡党》篇的研究都比较薄弱,注解也偏简略。
安徽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周亚寒介绍,江永是考据学皖派的先驱,也是考据派制义宗师,在将自己及其他经学家撰写的关于《乡党》篇的考据制义文章编为《乡党文正编》《乡党文补编》《乡党文择雅正编》等集的过程中他注意到“著述家得其大者遗其细,如宫室衣服饮食器用皆未暇数之。况为制举业者,志在弋获,惮于寻源,诸经涉猎皮毛,挂一漏万,或为乡党制义,为窭陋、为饾饤、为纰缪往往不免”,决心撰著《乡党图考》补齐注解这块短板。
■一部“图解版”《论语·乡党》
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安徽省图书馆藏有一部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潜德堂刻本《乡党图考》。是书开本疏阔,版式精良,泛黄的书叶上字迹清晰,版心上镌“乡党图考”,卷首有乾隆二十一年(1756)江永序及《例言》。
全书十卷五册,共有图谱三十幅,考证一百三十九则。卷一为《图谱》,是《乡党》篇中所涉古代各种器物的详解图,方便读者参照理解。二到十卷分别为《圣迹》《朝聘》《宫室》《衣服》《饮食》《器用》《容貌》《杂典》,包罗万象。
《乡党图考》之所以能在今天成为汉服设计的“参考书”,与江永在书中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和礼仪制度进行精密考据并绘制大量详尽的图释有莫大关系。翻开卷一《图谱》,可看到书中详细记录了服制差等图、冕弁冠服所用图、冕服九章图、冕弁冠图、衣裳图、深衣裁布图等服饰详解图。
“将冠服纳入国家礼法制度是从周朝开始的,当时中国的冠服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到西周晚期形成了舆服制度,也是周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服装学院教授许平山长期研究中国服饰文化。他介绍,相较于今天人们对服装舒适、美观等需求,在孔子生活的时代,服装是“礼”的体现,具有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服装形制更是严格遵循等级制度,不可僭越。
在《乡党图考》中,服制差等图详细考证了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等不同的礼服形制,深衣、冕弁的款式、裁剪等还配制了详解图,深衣左衽、右衽的缝合位置、方法,图中都有详细标注。卷五、卷六为衣服部分,详尽考证了中国古代部分服饰的种类、材质、来源、图案、颜色等,例如冕服、冕冠、深衣、朝服等。
许平山认为,《乡党图考》使用考据学的方法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考证,为研究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和礼仪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虽然是对《论语·乡党》的专篇研究,但《乡党图考》所考证内容并不局限于《乡党》,而是以《乡党》篇为中心,较为完整地描述了古代礼仪制度的基本结构。周亚寒介绍,其书以图谱考释形式对《论语·乡党》所涉孔子先世、生平及有关制度名物详加考核,“讨论源流,参证得失”“凡注疏有误解、后人有误释、误图者,一一辨明”,所考“不必皆《乡党》所有,事有相关亦兼考之”。
《乡党图考》被认为是清代三礼学精密考据开山之作,代表了当时“三礼学”研究的最高水准,体现了江永毕生贯彻的精细考证、大胆质疑、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它首次将考据学方法引入《论语》研究,开启了该领域研究的新视野,确立了其在《论语》学研究中的里程碑地位。钱穆在《孔子传》附录《读江永〈乡党图考〉》一篇中就盛赞江永,称其“破后代之讹说,发古文之真相”的考据辨疑之功胜于前人时人。
“《乡党图考》还彻底改变了《论语·乡党》篇一直以来研究简略而语焉不详的冷门状况,吸引了众多学者进行专篇专题研究。”周亚寒介绍,清代刘宝楠撰《论语正义》,把《乡党》篇分为二十五节来注解,其中大量征引了《乡党图考》。黄式三《论语后案》广征博引经史文献,考证精详,见解独到,也多处引据《乡党图考》。
■一位“状元名师”
朝野闻名却醉心著述授徒
《乡党图考》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目前存世的除了安徽省图书馆藏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潜德堂刻本外,还有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致和堂刻本、清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书局印本、清光绪十七年(1891)鸿宝斋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等。
传世版本众多,可见《乡党图考》影响之深远。周亚寒介绍,清代统治者对思想和言论管控尤为严苛,动辄文字狱,士子们为了避祸,纷纷把对社会政治的关心转向与现实距离较遥远的经学的考据,科举制义的选题也从“代圣贤立言”转变为对经义的考据,而《乡党》篇由于传注简略,适合考据发挥,理所当然地被划进制义作文的命题范围。《乡党图考》作为一部研究《论语·乡党》的专著流传甚广,与当时科举考试对经学考据的重视有密切联系,类似今天的“金牌教辅”。“而且这部书只有5册,相较于很多大体量的经学典籍,寒门学子也买得起。”
江永终身未踏足仕途。27岁开始,他先后在徽州婺源、休宁、歙县多地设馆授课,所得束脩几乎都用来购书,33岁,补廪膳生;41岁,写成《礼书纲目》88卷;54岁,写成《四书典林》30卷;62岁成为贡生。
乾隆六年(1741),应三礼馆编修程恂延请,江永游京师讲学,深为当时跻身高位的三礼馆总裁方苞、编修吴绂等人所敬重,感叹“先生非常人也”。很多人推荐他入仕为官,都被他拒绝了,一年后毅然返回家乡,继续做他的教书先生。后来,江永又多次被举荐,都推辞不就。江永写给学生戴震的一封信中说:“驰逐名场,非素心。”后来,朝野闻名的江永被人称为“布衣奇人”。
绝意仕进的江永甘为人梯,奖掖后学,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清代的著名大学者戴震、程瑶田、金榜等人都曾师从江永,聆听江永的教诲。戴震是江永七大高徒之一,且是最早拜江永为师的大弟子。段玉裁在《戴东原先生年谱》中这样记载:“婺源江慎修先生永,治经数十年,精于三《礼》及步算、钟律、声韵、地名沿革,博综淹贯,岿然大师。先生一见倾心,取平日所学就正焉。”金榜少时曾从江永学经,乾隆三十七年(1772)考中了状元。
周亚寒介绍,在《乡党图考》之前,江永还编撰了一部《乡党文择雅正编》,以时文的形式集中讨论了古代各种礼仪的传习活动,深受当时学子的赞誉,认为“此集有功于经学者大矣”。
江永设馆授课数十年,将毕生所学尽数传授给学生。到晚年,江永已渐从礼学转向小学(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天文、历算的研究,学术思想日臻成熟,一个以他和他的学生,如戴震、金榜、程瑶田等为代表的新学术流派徽派朴学在徽州日渐形成,堪称清代学术的杰出代表。
■一代宗师
经世致用心系天下
著作等身的江永一生虽不曾为官主政,但他深受顾炎武“凡文之不关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思想的影响,始终心系天下,其治学特点突出表现为“经世致用”。
他在家乡倡导捐田输粮,设立的义仓持续运营30多年,让当地乡民免于饥荒。戴震在《江慎修先生事略状》中写道:“先生家故贫,其居乡,尝援《春秋传》‘丰年补败’之义语乡之人,于是相与共输谷若田,设立义仓,行之且三十年,一乡之民,不知有饥。自古积粟之法,莫善于在民,莫不善于在官。使民自相补救,卒无胥吏之扰,此先生善于为乡之人谋者。”
江永的家乡婺源江湾的汪口村西侧,两溪在此合流,水流湍急,每年洪水来的时候,动辄覆舟溺人。江永设计筑造曲尺堨以平水势,既不影响通舟放排,又使水流平缓,并提高了水位以便利灌溉农田。200多年来,风雨沧桑,曲尺堨迄今仍在发挥它的作用。
乾隆二十七年(1762)农历三月十三日,81岁高龄的江永病逝于家乡江湾村,葬于江湾西南七华里湖山村后山“将军夺弩”地,钱大昕、余庭灿、刘大櫆等为之撰传,戴震撰事略状,王昶撰墓志铭。一代宗师就此谢幕。
江永一生低调却光芒万丈。刘大櫆曾在《江先生传》中写道:“盖先生生而好古,而穷不见用于世,则益专其心于远稽遐览,终身乐之无休暇。其于古之制度、名物,必参互而得其据证。......信乎其为博闻强识之君子也。”戴震在《江慎修先生事略状》中表达对恩师的无限敬仰:“先生之学,自汉经师康成后,罕其俦匹。”王昶在《江慎修先生墓志铭》中写道:“先生弟子着籍者甚众,而戴君及金君榜尤得其传。......虽终老跧伏,不见知于世,而其言深博无涯涘,昭晰群疑,发挥巨典,探圣贤之秘,以参天地人之奥。厥后戴君诸人继之,其道益大以光。”
今天,在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有一座江永纪念馆,四面八方的人们来到这里,了解江永,了解他身后徽派朴学的辉煌成就,从他的严谨治学和心系天下中汲取精神力量。古宅静谧,岁月悠长,一代宗师精神不朽。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王素英
通讯员 周亚寒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