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上救援服务队在内海打捞海底垃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救护受伤海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救援队员与获救者合影。

11月18日,中华志愿者协会广东双月湾海上救援服务队迎来了十周年生日,该服务队常设于惠州市惠东县双月湾,十年来,发展队员200余人,参与海上救援多次,帮助数百位海上遇险人员脱险,其救援故事曾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

该服务队队长张渔,是惠东县平海镇人。该服务队不仅协助政府部门参与海上救援服务,还积极参与红树林保护、打捞海底垃圾,救助受伤海龟等公益活动,成为惠东海域的“海上卫士”、中国公益事业的一面旗帜。

11月18日上午,惠东县双月湾,晴空万里,碧海蓝天。海鸟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与海面上的渔船,岸上的高楼大厦及远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中华志愿者协会广东双月湾海上救援服务队十周年生日,队友们开展了红树林保护和海底垃圾打捞,以公益活动的方式庆祝十周年生日。

现年76岁的刘国华是中华志愿者协会应急救援委员会副主任,当年,正是在他的指导下,中华志愿者协会广东双月湾海上救援服务队筹备成立。该服务队成立十周年之际,他专程从深圳赶到惠东进行祝贺。

他说,中华志愿者协会广东双月湾海上救援服务队成立十年来,在张渔队长的带领下,无私奉献,队友们冒着生命危险多次参与拯救海上遇险者,积极开展海底垃圾打捞、保护红树林等公益活动,展现了中华志愿者风采。他希望队友们团结一心,听从政府部门的指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公益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当日,14位新人递交申请,正式加入了中华志愿者协会广东双月湾海上救援服务队。

救援故事

“风车塔”海域60多人溺水,“遥控救援”化险为夷

“专业救援,无私奉献。”在中华志愿者协会广东双月湾海上救援服务队办公室的墙壁上,挂有一面中国电建山东电建一公司于2021年8月16日赠送的锦旗。

对于救援队而言,一面锦旗就是一个救援故事。张渔回忆,2021年8月13日前后,清晨五六点钟,他接到属地政府部门领导电话,称“风车塔”海域发生溺水事件,60余人急需救援。

从港口到事发海域大约有17海里,约要一个小时。张渔说,他们长年在双月湾周边海域开展行动,搭建了广泛的渔民关系网,此外,不少队员本身喜欢海钓,经常开船在外游玩。他建议,尽快发布事发海域准确位置并向周边渔船发布救援信息,以争取救援时间。

“我把这种救援方式,称为遥控救援。”张渔笑着说,关键时刻,这种救援方式效率最高。事发海域位置和救援信息发布后,相继得到附近3艘渔船的响应,其中两艘是队员的渔船,队员阿超和阿平立即驾驶渔船赶赴事发海域,在3艘渔船的帮助下,所有溺水者化险为夷,避免了海难。

顶风破浪冒险出海救援,帮14名遇险人员脱险

“关键时候,我会给队员们打气。出海救人,我们不能把自己当普通人,而是天兵天将。要相信,一定可以出色完成任务。”张渔坦言,作为海上救援服务队队长,面对夜黑浪高的大海,要有足够的胆识、智慧和勇气,在危险和困难面前,绝不退缩。

2017年10月7日傍晚,海上救援队接到警情:来自博罗的13名游客在惠东港口乘船出海游玩时,海面出现大风浪,天色渐晚,船小人多,无力返航,被困小星山附近海域,急需救援。

接到时任港口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指示后,张渔立即集结队员,研究救援方案,协助属地政府和边防派出所出海救人。由于受困人员较多,他们出动了两艘船四名队员,包括李帝在、黄顺贵、甘小勇和张渔;边防所也出动了一艘船和部分警力。

出海后,他发现当时风力有七八级,救援船在两三米高的巨浪中艰难前行。“不要说队员们担惊受怕,我也一样。一位副队长曾忧心地讲,“老大,可能会死人的,要不我们掉头回去吧?”张渔说,这个时候最怕的就是动摇“军心”,破坏士气。开弓没有回头箭,他果断地打断了这位副队长的话,严肃地告诫他“你信不信?再破坏士气,我就一脚把你踹下船去,让你游回去。”

三艘救援船抵达求救人员发来的位置后,并未发现受困人员和船只。根据现场情况分析,受困船只可能是被巨浪带离了原地。此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茫茫大海上,漆黑一片,只有救援人员手中的强光灯在夜空中闪耀。救援人员利用强光灯在附近海域搜寻并通过手机继续跟受困人员保持联系。经过半个小时搜寻,终于在圣告岛附近背风海域找到了受困船只,13名游客和船主安然无恙。

经了解,13名游客由4个家庭组成,包括4个孩子和9位大人。游客分散到几艘救援船后,安全返航。2017年10月9日,该救援故事曾被央视等媒体广泛报道。

受伤海龟游向码头,救援队员联合专家接力施救

杨过是海上救援队的一名新兵,也是张渔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来自茂名的他曾长期在海上工作,不仅熟悉大海,还能娴熟驾驶船只。他热心公益事业,加入海上救援队后,积极参与保护红树林,打捞海底垃圾,参与海上救援,救助受伤海龟等。

今年9月28日上午,他在海上救援队值班时,发现附近码头浅水区一只二三十斤重的海龟在浮动。该码头距离海龟湾——国家海龟自然保护区几公里。“那里的海水有一两米深,我走近海龟,它也不游走,仍在那里浮动。”杨过说,当时他就想,它是不是受伤了?

他立即找来救捞工具,设法将海龟救上岸。经检查,果然海龟的脖子和一条后退有伤痕。从伤痕看,很可能是被网给困住过,疑是在奋力挣扎过程中,脖子和一条后腿受伤。经称重,这只海龟重27斤。海龟获救后,队员们对它关怀备至,还争相与它合影留念。

如何给海龟疗伤?这不是救援队员的专长,杨过将情况汇报给队长后,张渔指示他,立即联系国家海龟自然保护区李博士,接力救护。“保护区的李博士亲自过来接海龟回保护区,并给它做了仔细检查,对症治疗,进行细心照料。目前,这只海龟仍在保护区康养。”

张渔介绍,海上救援服务队成立以来,救过多只被渔网困住的海龟,并与海龟湾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各位队员将保护海龟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在守护海上安全的同时,也尽力保护好海龟。

十周年生日当天,该服务队还组织队员们到海龟湾看望了自己救援的海龟。

人物心声

队长张渔

溺水三次大难不死 牢记母亲嘱咐“帮助他人”

1967年,张渔出生于双月湾海边,本名张年春,张渔是其乳名,他也的确跟“渔”充满了缘分

张渔说,小时候他经常跟着村民到海边抓鱼、抓螃蟹、捡贝壳。溺水三次大难不死。其中,因误游深水区,遭遇潮汐水流漩涡而遇险溺水,村民发现及时将其救起;另一次是刚学会游泳时,他拿着渔网试图游过300米宽的水域,结果游到一半就体力不支溺水了,情急之下,他扔掉了渔网,才游回了岸边。

“你的命,是被别人救的——母亲从小就叮嘱我,要向救我的人学习,有能力就多帮助他人,看到有人落水要尽力救人。”张渔说,母亲的话,让他牢记在心。为此,他还请哥哥“壶僧”(书画家)给他写了“不忘初心”四个大字,挂于办公处,时刻提醒自己。

长大后,张渔从事海鲜生意,经常来往于惠东、深圳、珠海海域。一次,他出海收货回到港口,附近村民都争相开船到他的船上买海鲜,由于风大浪急,一名妇女不小心掉进了海里。张渔见状,奋身跳进海里救人,成功将其救起。

“这已经是30年前的事了。”张渔说,如今,那位被救的女子已经成了阿婆,做了奶奶,“她经常邀我到她家喝茶,当着儿孙们的面讲,如果不是我救了她,就没有他们了。”

张渔说,除了海上救援,他还救过村里的几个溺水孩童,其中一位获救时才5岁,如今已经读高中了。

十多年前,张渔的母亲辞世。念及当年母亲的殷殷教导,他立志帮助更多的人。2014年11月18日,他正式拉队伍成立中华志愿者协会广东双月湾海上救援服务队,积极协助政府部门开展海上救援。

张渔说,十年来,海上救援队所有开支全靠自筹,非常感谢家人及社会爱心人士的理解和支持,如果没有他们,救援队将难以为继,或许早就解散了。

采写:南都记者 郭秋成

摄影:南都记者 田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