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开除2.3万大学生,征兵难,让俄乌冲突陷入困境,结束吧
文/叶雨秋
乌克兰那边的大学在2024年4月到8月这四个月里,竟然开除了2.3万名大学生,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涉嫌逃避服兵役。说白了,好多三十来岁的哥们儿根本不是真心想上学,而是钻了个空子,通过获得学生身份来躲避当兵。他们心里头想的就是保住自己的小命,至于上不上学根本不重要。
现在战争打到了这个份上,这些人为了自己活命啥招都使上了。不过,等这场仗打完了,指不定哪天乌克兰的老百姓就会算账了,到时候这些“司机”们恐怕就不好过了。
在俄乌冲突的硝烟弥漫中,乌克兰的教育领域陷入动荡,超龄大学生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半年多来,超 2 万名男大学生被开除,他们大多 30 岁以上。
一些高校竟沦为了“避役天堂”,存在着严重的腐败现象。部分大学好似“招生黑洞”,超出核准招生名额,大量招收服兵役年龄的新生,甚至为“入学逃避兵役”明码标价,这种行为简直是对教育公平的公然践踏。这些院校分布在扎波罗热、乌日霍罗德、尼古拉耶夫和利沃夫等多个城市,就像一颗颗毒瘤,侵蚀着乌克兰高等教育的健康肌体。
乌克兰国家警察局已针对相关涉嫌腐败的大学官员启动了 8 项刑事调查,这 8 项调查就像是 8 把正义之剑,刚刚出鞘。不过,文尼茨基也表示,目前这仅仅是个开始,预计后续还会有更多类似案件如同隐藏在暗处的“幽灵”浮出水面。教育与科学部也果断吊销了多所涉事高等院校的办学许可证,以强有力的手段彰显打击此类欺诈和腐败行为的决心,努力维护高等教育的信誉与公平性。
此次大规模的大学生开除事件,不仅仅是教育领域的整顿风暴,更折射出乌克兰在社会、军事等多方面面临的巨大压力与严峻挑战。教育本应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神圣基石,如今却被一些人当作逃避责任的“歪门邪道”,而高校中的腐败现象更是令人痛心疾首。这一事件也让人们看到,乌克兰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教育公平以及应对军事压力等多方面,漫漫长路要艰难跋涉。
俄乌战争爆发后,泽连斯基下令 18 岁以上男青年不得离乌。乌克兰人口仅 4000 多万,征兵范围因东部部分地区被占而受限,连中老年都被征召入伍,兵力仍捉襟见肘。美国议员提议征募 18 至 25 岁未读大学的学生,这让超龄男青年躲兵役有了机会,他们赖在大学。同时,征兵站腐败丛生,收受贿赂开假伤残证明,泽连斯基因而裁撤征兵站。
这些被开除的超龄大学生,被开除后可能很快被要求入伍,即便训练几周也得赴前线。俄罗斯方面征兵同样不顺,普京签总统令,参战一年可免最高 70 万债务,可人们仍对上前线心存畏惧。俄乌战争久拖不决,给俄乌两国青年带来巨大灾难,让两国在兵员补充上困境重重,而乌克兰大学兵役乱象只是战争诸多复杂状况的一个缩影,无数家庭破碎,青年们的未来被战争的阴影所笼罩,和平的曙光似乎遥不可及,人们在战火中艰难求生,期盼着战争早日结束,生活回归正轨。
一个国家不管是从长远看还是从眼下考虑,这场战争没有带来一点利益,人民的生命被当成了政治操弄者们的工具,有人还自以为自己身处历史舞台,正在书写历史,可曾想过自己也不过是他人的一把砍头的刀!
从国家宏观视角,一边是前线吃紧、兵力告急,急需补充生力军扭转战局、巩固防线;一边是大量青年人才因兵役问题与校园、社会“脱节”,长期看,战后重建人才储备面临“失血”危机。乌克兰需在当下军事需求与长远发展间“走钢丝”,强化兵役宣传疏导,让青年明白服兵役是荣耀且必要付出;优化征召政策,对特殊学业、家庭情况合理“豁免”或“缓征”,平衡战时人力调配与人才培育存续;加大对退役军人、复学学生支持帮扶,助其无缝衔接学业、就业,为国家持续发展续航。
国际社会注视着乌克兰此番动荡,这一事件敲响警钟:战争对社会肌理破坏深远,波及教育根基、人才生态。和平年代兵役制度构建应具前瞻性,战时动员需兼顾人性温度,唯如此,方能在战火纷飞时凝聚力量,待硝烟散去,有充足“元气”重启发展引擎,缝合战争创伤,迈向繁荣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