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一周内,俄罗斯两次刷新无人机攻击规模的记录,从73架跃升至188架,这种快速升级的攻势背后揭示了一个令乌克兰更为棘手的战略困境:廉价无人机群正在瓦解其昂贵的防空体系。

数据分析令人震惊。11月24日的攻击中,乌军声称击落了73架中的50架,拦截率约为68.5%。而在最新一轮188架无人机的攻击中,仅击落76架,拦截率骤降至40.4%。这种效率的断崖式下跌,暴露了乌克兰防空系统在面对饱和攻击时的致命弱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令人担忧的是攻击间隔的缩短。俄军选择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发动两轮大规模攻击,这意味着其无人机生产和部署能力已经获得质的飞跃。据估计,每架伊朗制造的"扎里亚"无人机成本仅为2万美元左右,而拦截这些无人机的防空导弹动辄数十万美元。这种巨大的成本不对称,正在让乌克兰的防空资源迅速耗竭。

俄罗斯已经建立起一个高效且难以切断的无人机供应网络,这才是真正令北约和乌克兰感到绝望的原因。除了伊朗提供的成熟技术支持,俄罗斯还在国内建立了多条生产线。据西方情报机构估计,俄罗斯目前每月可生产约1500架"兰赛特"和"格勒姆"等自研无人机。更重要的是,通过与中国的间接贸易往来,俄罗斯获得了大量民用无人机零部件,这些看似普通的商业产品,经过简单改装就能投入军事用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盟最近频繁呼吁中国限制无人机及其零部件对俄出口,就暴露了西方在这个问题上的无力。事实上,这些零部件大多属于双重用途产品,在正常贸易中难以区分其最终用途。即便欧盟不断加码制裁,俄罗斯仍能通过第三国中转、改变产品编码等方式获取所需物资。这种产业链的韧性,使得西方的制裁举措往往沦为外交表态。而每一次无效的制裁,都在进一步凸显西方在这场"无人机竞赛"中的被动地位。

泽连斯基的最新表态也印证了这一判断。他强调"唯一有效的方式是直接在俄罗斯领土上消除这些武器和发射装置"。这种近乎绝望的呼吁,实际上是在承认乌克兰现有的防空体系已经无法应对这种新型威胁。

无人机群的威胁甚至超过了高超音速导弹。虽然后者更具破坏力,但其高昂成本限制了使用规模。相比之下,低成本无人机可以实现真正的饱和攻击,迫使防空系统在有限时间内应对多个分散目标。最新一轮攻击中,俄军同时打击了16个州的目标,这种分散性使得乌克兰的防空资源无法形成有效集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诺皮尔州的电网遭到严重破坏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州长涅霍达承认,"设施受到重大影响,这将长期影响整个地区的电力供应"。这种针对基础设施的精准打击,展示了无人机群在战略层面的威力——它们不需要造成巨大破坏,只需要持续削弱乌克兰的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更糟糕的是,这种攻势很可能还将继续升级。随着冬季来临,俄军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对乌克兰能源设施的打击力度。而乌克兰的防空导弹库存却在持续消耗,西方盟友的供应也远跟不上消耗速度。这种双重挤压,正在将乌克兰推向一个危险的临界点。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授权使用陆军战术导弹打击俄境内目标似乎也难以改变战局。因为即便摧毁了部分发射基地,俄军仍可以利用无人机的机动性快速调整部署。这就是为什么泽连斯基的评估如此悲观:在可预见的未来,乌克兰将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密集的无人机攻击,而其防空能力却在不断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