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马坊村千亩食用菌园区的工人正在采集香菇。刘少伟 摄

“这几天,我们正在加紧安装空气能供暖设备,有了这套系统,至少能比原来多生产四个月的时间,目前已经完成了80%,12月初就能全部完成。”11月14日,在临县城庄镇小马坊村千亩食用菌园区,正在指挥工人们安装供暖设施的张峰指了指放在食用菌大棚外的几台空气能热泵告诉记者。

2021年,在城庄镇党委政府的邀请下,远在青海省西宁市从事钢材生意的张峰,回到家乡发展食用菌产业。经过调研,当地政府的强力支持和周边村镇近年来迅猛的发展势头,让张峰很快就下定了决心,在当时还刚起步的小马坊村千亩食用菌园区建起了240座大棚,加入了全县快速壮大的食用菌产业大军。在他的带动下,张海峰、刘海红、霍旭鹏等七八户村民也纷纷返乡创业,传统的钢材生意不能放弃,新兴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机会也要紧紧抓住。

通过“党建+人才”,小马坊村创优发展环境,引入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先后创办起以香菇为主导产业的万丰种养合作社、金山种养合作社和万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起了890多座食用菌大棚,吸收周边群众就近务工,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了一个好的带头人,带活一个村,带富一群人的目标。

小马坊村的故事折射着临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脉动。近年来,临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推动农业特优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行政推动、政策驱动、服务促动、品牌拉动“四轮驱动”举措,全县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有到优,初步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马坊村千亩食用菌园区正在生产菌棒。刘少伟 摄

从2013年起步到现在,临县食用菌产业总投资已达8.5亿元,种植面积发展到6821亩,种植规模达4400余万棒,产量突破4万吨,产值达4.8亿元。目前,全县食用菌种植涉及13个乡镇、50个村、121个新型经营主体、132个生产基地和园区从事菌业发展,整条产业链可带动9000余户23000多人就业,年人均增收达8000元以上。

今年,该县党委政府继续安排专项资金8541万元,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投资4400万元补助菌棒种植,每棒补助1元;投资560万元补助废弃菌棒回收再利用,每棒补助0.2元;投资1000万元修建恒温养菌大棚,每亩补助10万元;投资240万元,补助推广使用本地菌种制菌棒500万棒以上(所制菌种用于本地种植使用)的菌种企业,使用企业每棒补助0.1元,生产企业每棒补助0.2元;投资1521万元新建日光温室、食用菌养菌棚、出菇棚745亩;投资270万元用于大棚维修;投资300万元,用于补助山西富之源菌业有限公司、临县腾飞种养专业合作社、临县富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亟需的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建设;投资220万元对食用菌棚设施数字化,每亩补贴3万元;投资30万元制定枣木香菇行业标准,打造枣木香菇公共区域品牌。

在此背景下,紧跟食用菌产业发展大势的产业链延伸项目也不断涌现,小马坊村农桑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700余万元,建设日产1吨干制香菇、日产1.5吨香菇冻干粉的两条枣木香菇深加工生产线;临泉镇化林村陆洲种养专业合作社投资1000万元,建设年产1000吨食用菌分选、烘干初加工生产线;大禹乡腾飞食品有限公司建设香菇酱生产线;白文镇南庄村秦宝贵家庭农场建设废旧菌棒加工基地。

同时,该县农业农村局积极协调工商银行开展“香菇贷”,先后为菇农贷款4000余万元。在政策的激励和驱动下,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积极参与,形成了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信贷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全县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为了不断提高食用菌产业生产技术服务水平,该县积极组织开展食用菌技术培训,仅今年,该县食用菌产业顾问组就在大禹、白文、城庄等乡镇组织4场培训,共300余人参加。还积极与各大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先后与中国农科院联合建成了国家食用菌改良中心临县研发基地,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用菌中心签订食用菌全产业链创新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在中国食用菌协会和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支持下,积极打造城庄小马坊科技小院,组织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共同建设“中国枣木香菇之乡”,为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提档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服务支撑。

“目前,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发展到6821亩,冷藏库38000平方米,其中种植规模10棚以上的有121户,100棚以上的有16户,食用菌年产量达到4万吨,产值达到4.8亿元,菇农净利润达到8800万元,当年增收百万元以上的基地可达到30户以上,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高翠文颇为自豪地表示。记者 刘少伟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