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约翰牛”的不通融,蒋介石暗生闷气,拍桌发誓:“我要用军事力量取回香港!”丘吉尔却笑着说:“不要干涉大英帝国!”
1943年的中英双方所谓的“平等新约”,未能实现中国收回“新界”的目标, “新界”问题依旧悬而未决。
蒋介石在1942年12月31日的日记中,记下了对英国让步的事实,但又自我宽解道:如果英国坚持不归还“新界”, “一俟战后用军事力量,由日军手中取回,则彼虽狡猾,亦必无可如何”。
这说明在收回“新界”问题上,蒋介石本人并没有坚持到底,最终还是个软骨头——对英国委曲求全。
众所周知,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并没有履行他对自己立下的誓言——用军事力量由日军手中取回“新界”,相反,包括“新界”在内的整个香港地区,倒是被英国人重新占领了。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悲哀。
其实,在收回“新界”的问题上,蒋介石光是嘴上说,手上并不动。可英国人则是嘴上既说,手上也干。中英新约签订之后,墨迹未干,英国就立即宣布:战后不归还香港。
英国人又四处鼓噪了!
1943年1月14日,英国殖民地大臣,在议会回答问题时强调:“英国王冠殖民地香港的地位,并不因为新约的签订改变。”
英国外交部远东司中国处处长布坎南说:“签约并不意味着事情结束,虽然中国会不停地向英国施加直接和间接的压力要求收回‘新界’,但是‘新界’决不可以还给中国。保住‘新界’,就是重获香港的第一步。”
为了表明英国不会把香港归还中国的决心,从1943年2月起,英国政府指示他们在华的公司一律要在香港注册,而不能到其他英国殖民地注册。
此时,英国已经从“珍珠港事件”后的惊慌中镇定下来,开始考虑战后远东殖民地的重建问题。与此同时,签约之后,在英国也刮起了一股歪风,认为英国不应该废除不平等条约。殖民部官员普拉特写了一份备忘录,其中认为:
“英国签订1943年条约是一个错误”,他胡说“治外法权”不是外国强加给中国的,而是中国“自己发明”的。
原香港政府官员史密斯,甚至写信给英国《旁观者》杂志,颠倒是非地说:“我们要提醒读者,是中国官员们自己在1841年把香港割让给英国的。”
英国官方的态度更是蛮横无比,认为战后香港问题的关键“不是讨论而是武力”。英国外交部在 1943年的一份机密文件中写道:“最重要的问题是武力收复香港,用武力维系大英帝国的统一。英国国旗必须在不受阻碍、不受歧视的情况下,在香港重新升起。中国政府必须在香港问题上与英国合作。”
这就清楚地表明,英国依然乞求于“炮舰政策”。英国外交部官员布拉克勃说:“英国在远东作战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收回失去的殖民地。”
仅仅以上的这几句屁话,就把英国殖民主义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
1943年11月下旬,开罗会议召开了。蒋介石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中国收回香港、“新界”的问题。
罗斯福私下向蒋介石建议:“我同意战后由中国收回香港,但是收回之后,你们能不能宣布它为国际自由港?”
“可以,完全可以!”
蒋介石回答得十分爽快。紧接着,他请求罗斯福:
“总统阁下,此事能不能先与英国当局讨论一下?”
“可以,我看是可以讨论的。”
罗斯福总统的回答也十分爽快。
交谈完毕,蒋介石十分高兴。有了美国人的“撑腰”,他“勇敢”了许多。
11月23日,蒋介石与罗斯福就战后问题作了一次更详尽的讨论,其内容大致可分为10点。其中在关于领土问题上,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四省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对琉球群岛,蒋介石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对于香港的归属问题,罗斯福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然后即宣布与九龙合并,成为全世界的自由港。罗斯福还提到香港和租界的归还,应以与中共合作为条件。蒋介石希望美国从中疏通,使中国至少能收回“新界”。但这个计划后来被丘吉尔断然拒绝。
在收回香港的问题上,蒋介石与丘吉尔进行了交锋。在会议上,蒋介石提出:战后中国将拒绝英国军舰驶入中国港口,取消英国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和收回租借地。言下之意,这当然包括要收回香港和九龙在内。
罗斯福支持了蒋介石的意见,还问蒋介石:“你对香港问题如何打算?”
蒋介石还未回答,丘吉尔就大声疾呼:“请大家注意,香港是英国领土!”
丘吉尔抱怨说:“盟国共同战胜日本,为什么英国也像残暴敌人日本一样,受到被剥夺土地的惩罚?”
丘吉尔与蒋介石就香港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弄得不欢而散。
在讨论盟军参加太平洋对日作战问题时,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提议,以美国海军陆战队与中国驻印度两个加强师在广州湾登陆作战。但英国参谋总长艾伦·布鲁克将军却很不高兴地说:“这是一件令人感觉奇异的事件,何以在广州湾登陆没有英国部队参战? 谁都知道,那里的香港是英国的领土,英国必须参加广州湾登陆的战役。”其目的就是要保护香港,使香港不至于被中美军队接管。
艾伦·布鲁克一说完,蒋介石立即加以反驳,他说:“中国为独立自由而战,香港原是中国领土,在不平等条约下为英国侵占。英国人曾被日本从这块土地上赶走,今天我们要以中国无数的生命,收复这块地方,香港必须归还中国。”
布鲁克问蒋介石:“中、美、英协力在缅甸击败日本之后,缅甸仍属于英国,何以在广州湾击败日本之后,香港就应该属于中国?”
蒋介石当即反驳道:“不能拿香港和缅甸相比,香港原是中国领土,中国必须收回,中国没有扩张领土的野心。”
布鲁克在这种理屈的情况下,只好哑口无言……
“哼! 完全是美国人坏了我们的事!”
在开罗会议期间,当丘吉尔弄清了罗斯福关于对战后香港问题的主张后,背着美国人,他杂种长、杂种短地乱骂了一通。在会议上,他把人们熟知的常叼在嘴边的那根雪茄烟,捻得粉碎,然后笑眯眯地而又充满火药味地宣称:“我们的格言是:不许干涉大英帝国。决不许为了讨好国内那些悲观的商人和各式各样的外国人而淡化或玷污这个格言。不通过战争,就休想从英国手中夺去任何东西。”
为了香港问题,英、美两方也弄得不欢而散。
1943年12月13日,英国战时内阁正式通过决议,宣布英国战后不打算放弃任何领土。
形势朝着极其严峻的方向逆转。
随着欧洲战局有利于同盟国的变化,英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
1944年5月1日,前英国驻华领事默思提出了五种解决香港的方案:
一、战胜日本后,恢复香港的英国“直辖殖民地”地位。
二、大大改善英国在华商业及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归还香港。
三、拒绝外国干预,把问题拖到战后再说。
四、承认中国为头等大国归还香港。
五、战后由盟国共管香港。
这五种方案中,默思倾向于第一种。他写道:“哪怕是有一点点放弃香港的想法,也是最愚蠢的。因为那样英国将退回到鸦片战争以前的同样地位。”
1944年6月,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后,盟军在欧洲的胜利已成定局。此后,美、英两国的视线开始更多地转向了亚洲。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对英国的远东政策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同时,英国战后重占香港的企图也开始表面化。
就在1944年6月6日英、美联军在诺曼底登陆的当天,英国议员阿斯特公然宣称:“香港毫无疑问属于英国”,并建议英国政府发表一项宣言, “明确表示战后英国要重新占领香港”。
英国政府担心此举会引起美国和国际舆论的非议,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但英国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即:宁可埋头干,决不嘴上讲。因此,同年7月12日,英国政府最终确定了“用武力重占香港”的方针。
1944年底、1945年初,打败德国已经为期不远。英国当局认为,恢复其在远东和东南亚“殖民地”的日期已经临近!
1944年11月8日,阿斯特议员又在英国议会摇头晃脑地提出咨询:“丘吉尔曾经宣布他不打算消灭大英帝国,这话是不是意味着香港和帝国的任何其他部分排除在外?”
工党党魁、副首相艾德礼当即明确回答:“英帝国和英联邦的任何部分,都不排除在外!”
蒋介石听到这些话,光秃秃的脑门上,冒出了点点汗珠。无奈之下,他又向罗斯福“求救”了。
1945年2月,美、英、苏雅尔塔三国首脑会议召开了。
罗斯福坐在轮椅上,很认真地对斯大林说:“我希望战后英国将香港的主权交还中国,只要中国宣布该地为国际自由港。斯大林元帅,您是否同意我的看法?”
斯大林把烟斗在桌上轻轻磕了几下,微微一笑:
“同意,香港早该归还中国了。”
几小时后,丘吉尔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美国人、俄国人总是多管闲事!”
罗斯福没有泄气。
4月5日,罗斯福又派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赴伦敦拜见丘吉尔,希望英国遵守《大西洋宪章》的精神,放弃重新控制香港的企图。
“不行! 不行! 不行!”丘吉尔勃然大怒,冲着美国人,大声嚷道:“请你们记住,英国殖民地不受《大西洋宪章》的约束,我决不会放弃大英帝国旗帜下的每一寸领土!”
赫尔利为之一怔。
丘吉尔见赫尔利的胆略不过如此,干脆嗓门提得更高,反唇相讥道:“聪明的大使先生,难道你并没有意识到美国对中国的政策,不过是一种伟大的美国幻想?”
赫尔利一言不发,非常尴尬。这已经不是在讨论,而纯粹是老子对儿子式的居高临下的训斥了。
1945年7月,英国工党在大选中获胜。工党上台后,全盘继承了丘吉尔内阁对香港的方针,完全暴露了他们和保守党一样,是不折不扣的殖民主义者,毫无所谓“开明”“进步”的气味。
以上史实说明,随着英国在远东力量的恢复,他们已经完全背弃了战后讨论九龙问题的诺言,一心想用武力抢占香港。
在重新占领香港问题上,英国政府不光有言更有行。为了达到他们的既定目标,他们早就进行了全面、周密的准备,并在日本投降后立即付诸行动。
早在1944年,英国就决定:必须用英国武装力量独立收复香港。为此,英国准备用陆、海、空军及预备部队协同作战,不惜一切代价攻占香港。从那时开始,英国开始训练接管香港的行政人员,要求有关人员学习中文,同时向香港派遣了大批间谍,以配合军事行动。为了应付国际舆论,英国外交部还要求“统一对外宣传口径”:香港是在英国手中失陷的,由于事关英国国家荣誉,所以应该由英军收回并恢复其战前状态。
为了战后抢占香港,英国早在1944年初,就成立了一个名叫“香港计划小组”的机构,负责筹建重建香港后该地的行政管理事宜。同年9月,港英政府华民政务司麦道轲出任组长后,此组织的人员大大扩充,并预定小组成员为重占香港后的殖民地政府的文官基干力量。
英国政府为了重占香港,依靠的另一个组织是英军服务团。该团领导人,是原香港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授、英军中校赖廉仕。服务团成员活动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任务是搜集情报、营救被日本关押的战俘、掩护登陆和空降的人员。该团总部先后设立于桂林和昆明,基地司令部设在广东北部的曲江,前哨司令部设在广东南部的惠州,在香港附近还设有若干前沿线,其交通网直接渗入到日本占领下的香港。
英军服务团与国民政府和中共游击武装港九独立大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该团对抗日曾作过一些有益的贡献,但英国政府为了重占香港,又把它当成了得心应手的现成工具。
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英国政府为了重占香港进行了部署。
很快,美国总统罗斯福病逝,美国对香港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7月,日军开始从华南撤退,英国担心日军向国民政府军队和中共港九大队投降,急忙研究对策。
7月23日,英国外交、陆军、殖民地部和“香港计划小组”举行了联合会议,建议英国政府在征得继任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同意后,要求重庆国民政府允许在准备进攻香港的中国正规军中派驻一个“英国民政小组”,以便由英国接管香港。
英国最高当局担心这个举动“会引发整个香港的问题”,没有采纳这个建议。相反,它不露声色,力争先与美国达成谅解,然后不顾中国态度如何,再派驻先头部队单独行动,抢在中国军队之前重新占领香港;同时,迅速将英国人渗入该地,只要一看到日军撤退迹象,立即成立一个港英临时政府。
在此期间,远东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
8月上旬,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扔下了两颗原子弹;
紧接着,苏联对日宣战,迫使日本于8月10日接受了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抗日武装,举行了全面的反攻。
英国政府一见情况十分危急,外交大臣贝文立即于8月11日密电英国驻重庆大使薛穆,命令他立即通过英军服务团指挥官赖廉仕,速与被日本囚禁于港岛赤柱的前港英政府布政司詹逊取得联络,授权他在日本投降后立即恢复英国在香港的行政机构,行使政府管理职权,直到英国海军抵达香港成立军政府为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次日,一名日本军官在香港市区宣读了天皇的“终战诏敕”。当天,詹逊就会见了赤柱集中营的日本司令官,强调他以香港政府行政长官的身份召见日军司令,他将接管香港的行政。
“你⋯⋯接管?”日军司令对詹逊的谈话起初不表示赞同,他指出:“在战后香港是否归还英国,实在属于一大疑问。你们知道吗?
特别是因为中国陆军已有一个师团,在华南向着香港方面挺进啦!”
詹逊不亢不卑:“我对日军所发表的这个意见并不关注,我将尽力执行我的职责。”
他指出,他和他的下属需要安顿住所和使用无线电设备。稍后,在日军的同意下,詹逊和他的下属举行了会议。
在集中营里,詹逊还秘密接见了一位英军援华团的情报人员。该情报人员,一方面把战后的国际局势十分简要地告诉了詹逊,另一方面转递了英政府给詹逊的一份指示。
在获悉了英国政府对他的计划大表赞同之后,詹逊十分兴奋,再次召开了会议,与部下商讨行动。接着他又召见了原来被囚禁在集中营的英国海军、陆军、空军最高长官,安排了一切,重新回到了市区,建立了临时政府。
“请注意,现在广播重大新闻! ……”
詹逊通过广播电台,宣布他是英国在香港的主要代表,已经在市区成立了政府机关,准备在英军抵达接受日军投降后“恢复英国政府”。
与此同时,英国在军事上也为重占香港积极行动起来。当时,距香港最近的英军,是停泊在菲律宾苏比克湾的英国太平洋舰队。
英国政府为了抢先到达香港,夺取胜利果实,一听到日本投降,就命令该舰队的海军少将夏悫;立即率领皇家海军特遣舰队,开赴香港!
8月30日,英国皇家海军特遣舰队,浩浩荡荡地在扫雷舰的引导和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海军飞机的掩护下,驶进了维多利亚海港,从日军手上逐步接收了香港。
9月1日,海军少将夏悫又以香港总司令的身份,宣布成立军政府,詹逊的临时政府才被取代。
此时,英国在外交上也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日本投降后的第二天,英国驻重庆使馆受命将一份备忘录交给中国政府,单方面宣布:英国正派遣军队去重新占领香港,并恢复香港政府。
为了争取美国对这个举动的支持,早在8月18日,新任英国首相艾德礼,就电告新任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海军正开往香港“解放”该地,恢复英国的行政机关。
杜鲁门对此立即表示:我们同意。
准备停当后,1945年8月30日,事先停泊在香港附近海域的英国皇家海军特遣舰队驶进了维多利亚港,并立即派兵登陆港岛,接管了海军船坞和一些民政、军事单位,随着又逐步接管了九龙半岛南端和“新界”,十分利索地完成了对香港的重新占领。
1946年5月1日,香港沦陷后那个打着白旗、自动钻进日寇狗洞长达三年零八个月的“投降港督”杨慕琦,返港重任总督,从军政府手中恬不知耻地又接管了行政权,恢复了文官政府。
至此,英国恢复对香港殖民统治的计划宣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