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老师讲历史

“呜……”,“永绥”号军舰,载着蒋介石,从南京码头出发,向九江驶去。

第二次“围剿”战事鸣金收兵刚过三个星期,1931年6月21日,蒋介石就亲临南昌。就在这一天,蒋发表了一通谈话,他说:“此次赴江西省,拟定短期‘肃清’之决心,然后班师回京。”否则,就“舍命疆场”、“以身殉国”。

一、蒋介石铁了心要把红军“剿尽杀绝”

6月25日,蒋介石公布了第三次“围剿”的作战序列,蒋自任“剿匪”军总司令,改任何应钦为前线总司令兼左翼集团军总司令;陈铭枢为右翼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为总预备军总指挥。另设空军临时指挥部,调配五个飞行队于南昌,总兵力为三十万。

蒋吸取过去“屡次合围,不可奏效”的教训,为了不吃兵力不集中、指挥不统一的苦头,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企图以重兵将红军自东向西压到赣江东岸一举消灭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事在迅速发展。7月1日,三十二门野战炮,三万发炮弹从南昌储藏库里搬出来,专车运到抚州,分发于各主力部队;几十架飞机挂上炸弹,引火待发。这一天,蒋介石颁布了“总攻命令”。

这一次,蒋介石亮出了他在黄埔起家的心腹王牌军:陈诚的十四师、罗卓英的十一师、卫立煌的第十师、蒋鼎文的九师、赵观涛的六师等五个师,共约十万人马,作为“围剿”军主力。蒋抛出“王牌”的目的,是想以重兵迫红军主力于闽赣交界处决战,“先行击破,然后逐渐清剿”。

蒋介石不愧是军事行家,他的战略意图颇为精明。此刻,三万多红军经过第二次反“围剿”苦战以后,还没有来得及休整和补充,主力又分散在闽赣边界的建宁、泰宁一带开展群众工作,处境十分困难。用这三十万强兵对付三万弱兵,胜负之数,自然就十分明了了。

但毛主席有他独特的看法。他认为,敌人虽然三十万,但有二十万不是蒋的嫡系。“进剿”军中的孙连仲和上官云相等又都是从北方调来的杂牌军,对蒋介石存有戒心,同时不习惯山地战,而且受第二次反“围剿”的打击,士气十分低落。这样,就可以利用敌人的矛盾,抓住其薄弱环节,各个击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根据敌强我弱的态势和敌人来势猛、规模大以及闽赣交界敌人实力强的特点,以“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仍然实行“敌进我退”的原则,决定甩开蒋介石的“王牌”主力,退却到根据地后部,绕道千里,回师兴国,以便待机破敌。

7月22日,红军主力回到赣南苏区兴国境内,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部队迅速得到了休整。

几天以后,蒋介石各路“进剿”部队“长驱直入”,向赣南压过来。月底,整个苏区只剩下兴国高兴圩附近数十里地区没有敌人,三万红军东、南、北受敌,南临赣江,危局已迫在眉睫。

不料,红军巧妙地穿过敌军四十里的间隙,实行中间突破,往东北方向插入敌后。敌依然驱兵向西,向南急进,日夜辗转于兴国以北的崇山峻岭中,红军却在一周之内,连续打了三个胜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月7日,红军首战莲塘,全歼上官云相谭子钧旅,为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同一天,红军一部挥戈东进,以神速的行动,飞兵袭良村,歼敌郝梦龄五十四师大部和四十七师残部,击毙俘虏敌副师长、旅长、团长多名,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

8月11日,毛主席、朱德再次指挥红军,风雨战黄陂,痛歼毛炳文的第八师。

“三战三捷,缴枪逾万”,蒋介石围歼红军于赣江东岸的设想再一次成为泡影。

二、红十二军佯装红军大部队,让二十万敌军再扑一次空

黄陂战斗一结束,红军连夜走了几十里,于君埠附近隐蔽集结,准备再战。

深入苏区兴国的敌军主力,本来想把红军压到赣江边一举消灭,可是经一个多月的东奔西走,红军主力没有找到,却连连失利,损兵折将。待到黄陂战斗打响后,蒋介石才恍然大悟,急忙转旗东向,采取大包围态势,向红军主力集结的黄陂、君埠一带合击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部署是:陈诚、罗卓英挺进纵队向西北富田、龙冈一线长驱直进;蒋光鼐、蔡廷锴、韩德勤纵队向西南方向逼近;孙连仲部扼守东南;朱绍良部兵驻东北面,共计二十余万,向红军主力猛烈围逼。

8月13日,赵观涛、卫立煌二个师占领了黄陂,敌先头部队五个师直逼君埠,形成了一个决战的架势。

毛主席用兵,历来不提倡打无把握之仗。他还是采取“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那句老话。面对大军压境,毛主席沉着地命令部队在兴国、永丰、宁都三县交界处的一个高山峡谷间休息待命。

部队一休息就是三天!在这三天时间里,红军总部的军用地图上,标示各路敌军行动方向的蓝色箭头所形成的包围圈,在不断地缩小,情况在急速地恶化着……

第三天晚上,毛主席与朱德、彭德怀、黄公略、罗炳辉等围在一起,在流过峡谷底的小溪旁召开军事会议,毛主席让传令兵把地图铺在沙滩上,点亮马灯,压着地图纸角。此刻,红军离左右两边的敌人都相距只有十来里,往兴国方向的尖岭脑一个二十华里的缺口,敌人尚未合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总部首长经过周密分析,决定由红十二军佯装红军大部队向东北方向奔走,而主力红军则夜越尖岭脑,穿过敌人之间的间隙,与敌来个“相对穿插”,再次冲出敌人的包围圈,让二十万敌军再扑一次空。

这天夜里,红军主力急行军越过尖岭脑,于14日凌晨回到兴国境内的枫边、白石一带。苏区的男女老少见红军又回来啦,大家欢聚路口,端着茶水迎接,年轻人更加兴高采烈,他们放开喉咙,高声唱道:

山歌越唱越开怀,
东山唱到西山来。
英雄好汉当红军,
红旗滚滚过山来。

听到这熟悉悦耳的歌声,红军战士情不自禁地和乡亲们对喝起来:

山歌越唱越开怀,
西山唱到东山来。
苏区军民反“围剿”,
红旗飘飘把路开。

红军主力在这里休息了整整半个月!可这时,敌“围剿”军主力却被红十二军牵来牵去,疲于奔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3日夜间,当红军主力在敌人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觉地越过尖岭脑的时候,红十二军在罗炳辉军长和谭震林政委的率领下,穿过敌人空隙之后,遵照毛主席和红军总部的命令,朝东北方向浩浩荡荡地开过去。

三、红十二军把敌人“肥的拖瘦,瘦的拖死”,8月底才反应过来又上了毛主席的当

敌人马上发觉了,以为这下可找到了红军的主力大队。敌各路头目一面连夜给蒋介石拍去加急电报,一面把士兵们从被子里拖出来,紧紧咬住这支“主力大队”。

行军逾夜,太阳跃上静空。敌人的飞机跟了上来,在十二军行军纵队的上空嗡嗡地转着,左歪右斜地向下侦察,为了造成敌人的过失,罗军长牢记毛主席临行前的交代,让部队走走停停,与跟踪而来的敌军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并且拉长距离,将一个连拉成一个营的架势。

战士们拿着大大小小的旗子和各种花边的包袱皮,一路前进,一路摇动呐喊。走到尘土多的地方,大家故意蹦蹦跳跳,荡起漫天的黄尘。从空中望去,好家伙!红旗招展,烟尘滚滚,人喊马嘶,气势雄伟,这哪里像几千人的部队呢,分明是一支有几万人的大军啊!

敌人的侦察机怪顶真地在红十二军上空绕了一圈又一圈,最后满载着“确实”的情报,向南昌飞去。

蒋介石得知消息,便确认红军主力“北窜”,于是急令各路兵马加紧向十二军紧追而来。“造成敌人的错觉,调动敌人就我范围”,这是毛主席给十二军此次军事行动部署的战略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他们又继续给敌人设下圈套;部队每到一个岔路口,就用白灰画上一个个大箭头“三军团由此向东”、“四军团由此向北”、“三军由此向东北”……部队一到宿营地,每个会写字的人一齐动手, 见房就“号”,见门就“写”:“五师二团一连在此宿营”,“三十五师四团二连在此宿营”,……把江西红军所有番号几乎写个遍。果然,“围剿”军的主力被红十二军乖乖地牵了过来。

既然把敌人牵来了,就得拖垮它。十二军就来个“挑肥拣瘦”,哪座山高就翻哪座山,哪条路险就走哪条路。爬高山,走险道对红军战士来说是家常便饭。但对行装笨重,补给困难,又缺乏山地行动训练的敌军来说,简直就是难以忍受的“酷刑”!

就这样,红十二军牵着敌人向东北方向经白沙、藤田转到乐安的大、小金竹,真的把敌人“肥的拖瘦,瘦的拖死”了。

8月底,蒋介石才发现他们拼死拼活追赶的红军“主力大队”,原来是一个只有两千多人的部队,知道又上了毛主席的当,憋了一肚子气。

正在这时,宁粤武装冲突已迫于眉睫,陈济棠以广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发兵湘、赣。蒋介石后院起火,不得不下达总退却令,两个月前曾对天赌咒发誓说,不消灭红军就“舍命疆场”的蒋介石,只好匆匆溜回南京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敌退我进”,毛主席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指挥休整达半个月之久的红军主力痛歼蒋鼎文独立九旅、全歼韩德勤五十二师,击溃了蔡廷锴、蒋光鼐一部,胜利粉碎了蒋介石的第三次“围剿”。

毛主席在总结一、二、三次反“围剿”战役经验时曾经指出,红军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一系列作战原则是在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再一次提及“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他说:

到了江西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时,“诱敌深入”的方针提出来了,并且应用成功了。等到战胜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的原则就形成了。这时是军事原则的新发展阶段,内容大大丰富起来,形式也有了许多改变,主要是超越了从前的朴素性,然而基本的原则,仍然是那十六字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六字诀包含了反“围剿”的基本原则,包含了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的两个阶段,在防御时又包含了战略退却和战略反攻的两个阶段。后来的东西只是它的发展罢了。

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再次显示了十六字诀的威力!原来,毛主席用以反对蒋介石军事“围剿”的主要兵法,就是这十六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