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印度成功进行了远程高超音速导弹飞行试验。
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靠翼面做升力控制的玩意,是不是高超音速咱先不追究。导弹点火后,发射筒前盖竟然没正常打开或破碎,被导弹顶着一起升了空.......
这个导弹顶飞饼技术,弹头是尖的+瞬发爆炸力这么强,居然没扎穿也没乱飞,就这么顶着直直上去了,也是真牛逼。
发射筒前盖开启技术成熟了几十年,根本不是啥高精尖的玩意,三哥偏偏每次都能整出抓破脑袋也想不出的新花样。
说这个事并不是单纯的调侃,而是提醒我们,除了最大的那个竞争对手外,还有一个很有发展潜力二号选手杵在咱们身边,一门心思地准备转正。
这个国家不但以我们为主要竞争对手,两国还存在现实层面很难调和的矛盾-----
领土纠纷。
我们就以这个为切入口,聊聊印度以及与中国是怎么一回事。首先是-----
印度是怎么来的?
英国人在撤走前曾估计,印度独立后至少会分裂成 八、九个国家。
这倒不是人家恶意歧视,而是作为殖民者非常了解这个国家的实际情况。
在这片土地上,据说有1600 多种语言。
印度教,最初只是殖民当局为了叙述方便而创造出的一个词,严格来说印度教包含了上百个不同的教派。
再就是,都知道印度社会有着很深的种姓等级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四大种姓:
婆罗门、刹帝利 、吠舍和首陀罗。
四大种姓外还有不可接触者,也就是被排除在种姓等级制度之外的贱民。
其实种姓制度并不是印度独有,世界上玩这种规则的国家很多。
比如古埃及也有这种制度,按职业划了七等。第一种姓也是祭司,然后有武士种姓,再就是商人、工匠和农民种姓等等。
包括标榜所谓民主的西方社会,什么贵族、市民、农奴之类的泾渭分明,等级制度不可逾越,到了近代才逐渐换了一个新马甲。
实界上真正与众不同的国家只有一个,中国!
在秦朝以前,中国的社会结构大体分为天子、诸侯、卿、士大夫,再就是平民和奴隶。
简单理解就是,天子通过中间的贵族治理百姓来维系自己的统治。这时候中国的等级制度,和历史上绝大多数国家在本质上没啥两样。
但始皇帝统一后就完全不同了。
中国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皇帝不需要中间商而直接管理全天下百姓,国家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于是皇帝与贵族间就有了结构性矛盾。所以我们会看到,中国历史上的皇权基本都倾向于扶持平民遏制贵族。
比如门阀士族虽然在秦汉兴起了,但没法世袭,魏晋时就开始衰落。特别是隋唐为了打击门阀士族和提拔寒门子弟,搞出了科举制度。所以在唐宋时期中国士族就基本消失殆尽了。
再回来看印度。
前面说的四大种姓+贱民还只是最粗略的划分,实际上每个大种姓下面还有成百上千个亚种姓,每个亚种姓里面还可以分出很多亚亚种姓。
要想全部记住这些亚种姓、亚亚种姓是非常困难的,当然咱们也没必要记这些玩意,那是专家的工作。
不但如此,在这片土地上从来没出现过大一统国家,印度更多的是一个地理概念。
这里同时存在着五花八门的部落、邦国、土邦、王国还有部落共和国,应有尽有,简直就是一个大型人类社会发展的博物馆。
印度的最终形成是来自英国的殖民,但也只是形式上的统一,而不是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
比如在1914年,英国在印度派驻了9千官员和 6.9万士兵,但就凭这点人去直接统治3 亿印度人,别闹了!
怎么办?
很简单,奉行“分而治之”策略。
一方面设立了20多个直属印度总督省;另一方面,与印度565个世袭土邦王公合作。
我不砍掉你,但你要帮我收税!具体就是大头给英国人,自己留下小头。
这样一来,英国驾驭这几百个印度王公绰绰有余,而印度王公为了保住地位必须向英国俯首称臣。最终,所有印度人都拜倒在英国的皮鞋之下,搅屎棍果然名不虚传。
但从经济制度上看,这种让中间人向农民征收田赋的办法,实际上就是后来的包税地主制度,也叫”柴明达尔”制度。
本质上这跟古代天子--诸侯--百姓的结构是一样的。
所以,英国人虽然掐断了印度原来的文明发展,但没带印度人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发展进程。旧封建阶级和原本存在于封建时代的种姓制度几乎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这是换了个皮囊。
后来印度在 1947 年独立,但新问题来了。
原先“三级结构" 中维持国家统一的殖民者(英国人)不在了,外皮被扯掉后,印度的社会结构又恢复到被殖民前的一锅粥状态。
所以,英国人撤走之前估计,印度独立后至少会分裂成 8~9 个国家。
然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印度并没有分裂,怎么回事呢?
造成这个局面的最大功臣,来自一位个人------
尼赫鲁
这位出身婆罗门的精英曾说过:
“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
看起来无比狂妄,但凭良心说,尼赫鲁绝对是印度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当初如果按照甘地那种砸机器、搞小农经济的做法,印度恐怕真要退回农业社会了,比现在还烂。
可以说,尼赫鲁走的路子造就了现在的印度,当时成败与否,关乎印度的国运。
(尼赫鲁与甘地)
印度独立后,尼赫鲁打出的第一枪就是合并省和土邦,毕竟一个分裂的国家是没前途的。
老尼明确通知那些土邦王公:你们要么主动加入,要么咱们出来单练!
事实证明,失去英国支持的土邦战斗力“弱爆”了。
短短一年时间,印度建立起甲、乙、丙、丁等29个省(邦)。不愿意加入印度联邦的土邦,基本都被军队推平了,血腥得一塌糊涂。
1956年,尼赫鲁再次把29个省(邦)合并为14个省、7个直辖区,直接取消王公制度。
然后是土改,就是废除前面说的柴明达尔制度。
作为补偿,给他们留了点土地,印度收回了包税地主制度下38%土地,大约1.73亿英亩土地。后来印度又规定地主只能持有限额数量的土地,又赎回了567.8万英亩。
尼赫鲁的土改也就到此为止了。那些通过市场买土地、已经本本分分甘愿当小地主的,你没法再动人家了。
尼赫鲁另一个厉害的地方,是建立起垂直的基层组织。
历史上不论哪个国家,在农业时代都是皇权不下县。而尼赫鲁在县以下农村成立评议会,跟中国的村委会差不多,权力直接插到了底。
这时候,印度才真正成为统一的国家,具备非常可观的发展潜力了。
加上英国人走后留下了大量的港口、邮电、军火等资产,还有5.47万公里铁路、130多万吨/年钢产量和600多万的产业工人。要知道中国在1985年铁路才达到5.5万公里,才超过印度建国时的水平。
所以刚刚诞生的印度,可比“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强太多了。
这么好的工业基础,再加上美国、苏联、英国的资金技术援助,此时的印度,就是一个冉冉升起的新兴大国。
开国领袖尼赫鲁,个人威望也达到了人生的顶点。
整明白国内后,他的目光开始放在了外围。
不得不说,印度地理的先天优势非常明显。
国土就像一个倒立的三角形,深深插进印度洋的中心,但凡走印度洋的都要路过印度的家门口。
而尼赫鲁的目光所及之处都是软弱不堪的小国,什么缅甸、尼泊尔、锡金、不丹等没有一个能打的。
唯一有点分量的巴基斯坦,面积不到印度四分之一,人口仅是十分之一…… 甚至再放大几圈,不但南亚次大陆无人能及,整个环印度洋也找不出像样的对手……
不论换做谁,不飘都难!
尼赫鲁手握一副好牌,开始规划他的“大印度联邦”蓝图。
“大印度联邦”包括印度、巴基斯坦、缅甸、锡兰、阿富汗和不丹、尼泊尔等国家,再就是-----中国西 藏。
等等,为什么要扯上中国领土?
下面就说说印度的-----
野心
其实这个策略其实是英国人提出来的,而印度自诩是英国的继承人,自然要继承这个“大印度联邦”。
甚至,尼赫鲁还毫不谦虚地写在自传里,新时代被殖民者的奇葩歪理。
那么,西藏跟英国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个没有丝毫的问题。但后来,殖民印度的英国发现了“问题”:
地形上,与印度接壤的中国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而印度平均海拔高度是多少?
600米。
什么感觉?仰视啊!
地缘上印度处在极为不利的位置,当时的英国很希望西 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好成为英中之间的缓冲区。
即使成不了缓冲期,在西 藏边缘地带撕扯下几块领土也好,当作战略上的落脚点,不至于特别被动。这也为后来中印边境纠纷埋下了伏笔。
特别是晚清民国时,中央政府都自顾不暇,根本没有精力去管偏远的西藏。
于是英国背地里派兵进入拉萨,获得了在西藏的特权,还培养出一批亲英派。
印度独立前尼赫鲁派代表到西藏传话,说“印度继承英国在西藏的一切权者,”然后在拉萨升起印度国旗。
包括1947年3月,尼赫鲁在会场上悬挂了一个巨大的亚洲地图,西 藏居然不在我们版图之内!遭到当时国民政府代表郑彦的强烈抗议。
新中国成立前夕,为了顺利解放全中国,我党提出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政策。但西藏离印度太近,军事政治压力太大,英国人又一手导演了“驱汉事件”,中央才决定派军队进藏。
尼赫鲁政府为了抵制和平解放西藏,一方面阻止西 藏当局上北京商谈,还私下向西 藏地方武装提供军火。但一切都是徒劳的。
1950年1月,西南军区的第18军开进西藏,12个月后和平解放, 到1954年清除西藏旧贵族和印度的特权,彻底收复西藏。
此时尼赫鲁才明白,中国是社会人惹不起,不如大方承认了吧。
但尼赫鲁的这个承认是有前提的,就是印度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作为回报,中国也要承认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是怎么一回事呢?
古代国家都是有疆无界,中印也不例外,但有一条“传统习惯线”。 特别是东段,就是沿着喜马拉雅山南坡,连接到印度阿萨姆平原,线北属中国,基本没有争议。
1914年,英国趁中国处在新旧政权交替,拉几方到新德里搞所谓的边界谈判。
英国政府代表是亨利·麦克马洪,完全不顾历史事实,根据地形山脊划出一条线,把藏南生生地划在了线南,而这条线就是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
他还背后贿赂西藏代表噶夏,私下签了协议。
一个地方代表和外国签的领土归属协议,傻子都知道不合法。
从民国到新中国从来没承认,而后来独立的印度就依据这条线和中国有了----
领土纠纷
现在中国和印度实际边界大约有1700公里,很不幸,这1700公里同时也是争议边界,在世界也很难找出这么长的边界纠纷。
争议边界又分西中东三段。
前几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就发生在西段,长600公里,中国基本控制着阿克赛钦,面积3.3万。印度只控制巴里加斯的小部分地方,大约只有450平方公里。
阿克赛钦位于在昆仑山与喀喇昆仑山间,是新 疆进入西 藏的必经之地,当年蒙古大军就从这里进入西 藏。
可见阿克赛钦的位置是多么的重要。
为了应对中国阿克赛钦这个战略要地,印度在德普桑平地打造了一个前沿基地,什约克河谷是到这里唯一的陆地补给线。
而加勒万河谷恰好就位于这条生命线的中间,如同蛇之七寸。
再拉高看,加勒万河谷是喀喇昆仑山脉的天然缺口,从这里向北可进入中国新 疆,但往南是印度辽阔平坦的低海拔平原,没遮没拦,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只有400公里……
所以三哥对这里格外敏感。
中段基本沿喜马拉雅山脊,争议面积不是很大,印度实际控制着大约2000平方公里。
最后是东段,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从不丹到缅甸段,长大约650公里。
争议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不过根据最新的矢量测量法,争议面积是6.7万平方公里,印度控制6.3万平方公里),就是咱们常说的藏南地区,现大部分控制在印度手里。
其实还有第四段——锡金段。
历史上本不存在,后来印度把小小的锡金吞并成了一个邦,才有了中印锡金段的接触。
原本有个缓冲国,这可好,直接怼上了,对印度来说未必好事。 2017年的洞朗对峙事件就发生在这里。
中国亚东县洞朗直插锡金,而离古里西里走廊(最窄处20公里)只有100公里,要是这里被掐断,你懂的,所以我们一修路印度就紧张。
我们回到几十年前。
尼赫鲁以为,西藏给中国就算了,藏南和阿克赛钦再丢了,晚上睡觉也不踏实,指不定解放军哪天就冲过来了。
所以死活要啃下几块来。
中国态度呢?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国际上很多场合印度是支持中国的。比如承认新中国,支持中国返回联合国,对中国反对美帝表示支持。也就是说,最起码在国际这个面上中印关系还不错。
正因为如此,中国把印度定义为朋友,礼尚往来,拥护印度的不结盟运动主张。
所以,中国对它开始餐食领土的行为尽量保持克制,有事好商量,希望通过对话、谈判来和平解决争端。
奇怪的是,一牵扯到领土方面印度就会变了副嘴脸,血口打开。
尤其是1959年中国取得对西 藏叛乱的胜利,让尼赫鲁计划西 藏成为战略缓冲区的妄想彻底成了泡影,但“大印度联邦”构想仍然让他不死心,于是——
1959年在中国平乱战争胜利的当天,尼赫鲁给周总理写信:
“印度的这些大片土地(中国地图表明属于中国)只能是属于印度的,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对这些土地不存在争端。”
信中厚颜无耻的向中国提出,把9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和西段一直在中国管理下的阿克赛钦等共计约12.5万平方公里,统统划给印度!
这样无理要求中国肯定不答应。
但为了表示诚意,1960年周总理乘飞机亲自去新德里谈判。同时,准备了带有让步性的优厚谈判条件。
中方提出的具体谈判内容、在公开渠道不方便写,只能说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不得不做出的巨大让步。 假设印度同意,历史会证明它捡了个大便宜。
匪夷所思的是,面对如此大的优厚条件,印度居然没同意!
不管中国如何苦口婆心地表达善意与做尽可能的让步,印度就是坚持一点:
我都要!
这有点像当年揭不开锅的俄罗斯,曾提出让出有争议北方四岛中的两个较小岛屿,换取日本经济和其他方面上的支持。
当今世界,能用钱买到领土死划算!
大跌眼镜的是,日本也没同意。
没出几年,俄经济起色度过了困难时期,马上推翻之前出让俩小岛的决议。提起这事,估计现在许多日本政客会拿脑袋撞墙。
而当时我们打算做的让步......比俄罗斯还大 。所以,感谢某个国家的厚颜无耻和贪婪,让它失去了中印边境纠纷中得到最大便宜的机会!
说到了这里已经很多人按捺不住了,新中国已经成立十几年,我们已经站起来了,为什么面对综合实力并不比中国强多少的印度、咄咄逼人的无理要求会如此忍让呢?
别急,看当时的背景。
这事发生在1960年左右,美帝全面封锁中国,金门对峙,经济、军事齐上阵,恨不得把新中国给扼杀掉。
而此时与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也翻脸,停止对华援助,撤走专家,追要天文数字的债务。
国内,大跃进使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又持续发生了好几年的极端自然灾害。国内粮食短缺,经济极度困难!
在内忧外患下,只能奉行“能吵吵尽量别动手”的路子,尽可能的避免大国间的军事冲突,否则代价太大。
当然还有一层原因,下集说。
反观印度,可谓春风得意,不但在南亚处在绝对老大地位,还是当时世界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得到第三世界亚非拉许多国家支持,拥有巨大影响力和威望。
为此,两大超级大国都对印度抛出橄榄枝,苏联更是暧昧的提出,如果中印发生边境冲突、会直接提供军事物资和军火。
(尼赫鲁与苏联赫鲁晓夫)
此时的印度,占尽天时地利。
1960年谈判失败后,中方依旧保持克制,为了避免擦枪走火,还从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
这种感觉让尼赫鲁觉得:
中国不可能出兵打仗,来了印度也不会输。
加上印度建国初期,很像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日本,每发动场战争就会取得一些好处,非常的膨胀。
所以对于中国的忍让和克制,印度不知好歹步步紧逼。
中方退一步,它立即跟进一步,不但把麦克马洪线以南全部占领,还向北占了一块。
在西段,印军如出一辙,侵占到中国阿克赛钦地,包括现在争议的加勒万河谷和班公湖地区,当时被全部占领。
对于印度的贪婪和得寸进尺,我们忍无可忍-----
在两年后中国终于等来了一次难得的窗口期,决定出手教训下印度!
好戏上演。
(未完待续)
首发公众号:点评校尉
喜欢写有深度的精品文章,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