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4000余字,深度分析了抗美援朝背后的故事,从美国三任主帅地言谈中展示了战争得全貌,带你从美国人的眼中看这场悲壮的“立国之战”。码字不易,希望大家点赞,收藏。
抗美援朝,中国事实上的立国之战,志愿军的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硬生生击败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联合国军一连更换了三任主帅,最终还是无奈的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在国内,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我们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我们正视双方在装备武器、不同兵种协同作战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但同时也坚信凭借我们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英勇无畏的战斗意志,能够战胜强大的对手。
那么在美国,这些战争的亲历者是如何评价志愿军的呢?堪称美军战神麦克阿瑟的卸任、足智多谋的李奇微离职,美军三易主帅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从他们对朝鲜战争所发表的评论中,我们或可略见一斑。
“狂妄”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我们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战斗
敌人步兵训练优良,行动迅速,具有小型武器和轻便装备,但是基本没有空军,而且防空设备、运输交通设备等极为缺乏。----麦克阿瑟
以上是联合国军首任司令官,麦克阿瑟接受采访时说的话,可以看出,话里话外充满了对志愿军的轻视。
提起麦克阿瑟,我们会想起那个叼着烟斗,戴着墨镜,身披大衣,看起来帅帅酷酷的男人。麦克阿瑟是一个很“臭屁”的人,特别喜欢照相,并且要求所有的照片必须把自己照得好,否则就会大发雷霆。
当然,麦克阿瑟是由骄傲的资本的,他曾是“美国最年轻的准将、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凭借自己出其不意的战术,在二战战场上让日本惨败而归,立下了赫赫战功。能够成为朝鲜战争时期联合国军的第一任总司令也算实至名归。
这样的一位天之骄子,注定不会看得起从一片废墟上刚建国的新中国军队,在他眼中,志愿军同北韩军队一样,都是战五渣,是注定要被联合国军碾压的弱者,这场战争只是一次降维打击,胜不足喜,失败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那么从1950年10月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到1951年4月,这半年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麦克阿瑟黯然离职,一世英名几乎不保呢?
1950年10月20日,美军占领平壤,麦克阿瑟扬言要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他并不知道,这时的志愿军先头部队,已经潜伏夜出,悄悄地接近了联合国军。
11月1日,志愿军神兵天降,同美军展开了第一次交锋,干净利落的歼灭了骑兵第一师第八团大部,双方混战不休,直到11月5日,第一次战役结束,志愿军大获全胜,歼敌1.5万余人,硬生生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回了清川江南岸,麦克阿瑟感恩节计划全盘落空。
第一次战役的失败并没有让麦克阿瑟清楚认识志愿军的决心,他认为志愿军只是为了保护鸭绿江边的电力设施,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根本没有实力打这场仗,于是他调整了自己的作战目标,将占领全朝鲜的时间改为12月25日,宣称要开开心心的回家过圣诞节。
为了达成目标,麦克阿瑟调集大量军队,发起圣诞节回家总攻势,在全部空军的配合下,疯狂轰炸着鸭绿江一带的桥梁,公路和村庄,向全世界大秀肌肉。只是殊不知,他已经掉入了志愿军的口袋。
在彭老总的安排下,志愿军的后续部队也已经悄悄入朝,总兵力达到了40万,是联合国军的1.7倍,为了避敌锋芒,消耗美军锐气,志愿军实行了诱敌深入之术。各军有模有样的仓皇后撤,并丢下一些枪支弹药,看似慌乱且溃不成军,而主力早已经悄悄转移到了敌人侧翼,埋伏在山林之中,白雪之间。
此时的麦克阿瑟很开心,志愿军的拙劣表现更加印证了他的猜测,他判断对手装备低劣而怯战败退,并认为志愿军人数不会超过7万。11月24日,联合国军东西两路齐头并进,在数百架飞机的配合下发起总攻。
关门打狗这种战术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本事,早就演练得炉火纯青。眼看自大的美军进入埋伏圈,志愿军东西两线同时发起反击,这一战一直打到12月1日晚,最终志愿军西线部队歼灭美第 2 师主力、土耳其旅大部,重创美第 25 师。美第 9 军丢弃大量重装备,残部最后逃往平壤。
一直到12月24日,第二次战役结束,联合国军已经被赶到了三八线以南,志愿军伤亡3.7万人,歼敌3.6万,其中美军2.4万,惊人的战绩让全世界目瞪口呆,也让麦克阿瑟声望跌到了谷底。
紧接着的第三次战役,联合国军已经谨慎了很多,甚至连续的不战而退,再也不贸然发起攻击,中朝联军顺利地攻占了汉城,并把战线一路推到三七线附近。麦克阿瑟的圣诞攻势彻底变成了笑话。
不过随着战争的持续,志愿军的弱点也展现了出来,后勤的严重不足导致志愿军非战斗减员严重,伤亡大增,连续的胜利还滋长了一部分前线指挥官的骄傲情绪,轻敌之下反而吃了一些败仗。联合国军趁势反扑,第四次战役打完后,联合国军以7.8万伤亡的代价,将战线反推回三八线以北,双方一时间僵持不下,战局陷入了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
美英法等国大松一口气,想要趁机结束战争,进行和谈。但是前期灰头土脸,急于挽回名誉和尊严的麦克阿瑟却极力反对,他坚持认为要继续打下去,甚至主张派空军轰炸中国国内的工业基地和沿海城市,还鼓励蒋介石重返大陆。
这就不是朝鲜战争了,按照麦克阿瑟的剧本走下去,就会变成中美战争,甚至美苏战争,亦或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显然是不符合美国核心利益的,因此激进的麦克阿瑟被杜鲁门解除了职务,将前线指挥权交给了李奇微。
一生骄傲的麦克阿瑟从此渐渐地远离了人们的视线,虽然他留下了那句潇洒的名言: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
但是,依然难掩离去背影的落寞。
务实且机智的李奇微,悲壮的第五次战役
中国人是凶狠的斗士,是坚强的勇士,相对于朝鲜人,他们是更加文明的敌人,他们善待俘虏,甚至愿意同俘虏分享仅有的食物。中国人的夜间攻势神秘莫测,黑夜属于他们,在夜晚,中国人常常会不计伤亡地发起进攻,这成了我们的噩梦。南韩军在中国军队的攻击下损失惨重,甚至有了畏惧心理,要不是我们拥有强大的火力以及及时的空中支援,并且牢牢把握着制海权,中国人可能已经击垮了我们。---李奇微
没错,以上就是李奇微战后的回忆。同麦克阿瑟相比,李奇微明显理智且冷静许多,反映到战场上,则是他全权指挥的第五次战役。这一战国内经常描述为惨胜,但其实客观来说,这一战并不能称之为胜利,最多也只能算是平手,连彭老总自己,也只是在战后沉痛的总结说,这是他军事生涯四大军事失误之一。
李奇微的临危受命肩负着一个比较奇特的使命,当时美国国内反战情绪比较严重,杜鲁门也不想扩大战争规模,一心想要和谈。然而在当前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进行和谈怎么看都有城下之盟的嫌疑,会把美国这个新兴大国的国际威望丢干干净净,为了能够找回面子,需要战场上打出几场像样的胜仗来。所以李奇微的任务很简单,不要求你消灭志愿军,但一定要打出美军的气势和实力。
李奇微是个很有头脑的将领,他敏锐注意到,随着志愿军源源不断的增兵,本来就吃紧的后勤供给更加紧张,前线囤积百万大军,后勤的主要运输工具仅有1400余辆卡车,运力捉襟见肘。
于是李奇微悄悄地调集了3000架飞机,主要任务就是炸毁交通线,切断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同时调集大部队侧面绕后,想要把志愿军拦腰截断。这显然是打到了志愿军的七寸。
不过这还没完,正面战场上,李奇微启用了名将范弗利特,针对志愿军擅长近战、夜战的特点。一到晚上就凭借高机动性后撤,但又不多跑,只撤二十公里,正好是志愿军一晚上前进的路程,然后就是构建纵深防御,配合凶猛火力。
结果志愿军晚上追不上,白天又无法靠近,在这一套战术面前吃了不小的亏。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的总结中,我军百万雄师,仅仅歼敌两万多人,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失败了。
最终,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僵持不下,战争又回到了谈判桌前。1952 年 5 月初,停战谈判 4 项实质性议程中有 3 项达成了协议,李奇微也算是圆满完成了任务。恰巧在这时,北约军队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被提名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杜鲁门任命李奇微接替了艾森豪威尔的职务,也算是对他在朝鲜战场上出色表现的奖励,美陆军野战部队司令马克·克拉克走马上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成为朝鲜战场上第三位统帅。
永远的上甘岭,对手的尊重要靠自己获取
朝鲜半岛战争,是我们美国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马克·克拉克
如果说联合国军三任主帅,哪一位最尊敬志愿军,我想一定是克拉克。他不但认可了志愿军是自己同等的对手,而且认为这是一名让自己印象深刻,不应当招惹的对手。这一切都来自于那场人类战争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之一----上甘岭!
上任后的克拉克,正赶上美国国内大选,杜鲁门总统迫于大选压力,急需朝鲜战场上取得一些优势,来为自己赢得选票。可是这时的美军已经被牢牢地摁死在三八线以南,想越过半步都难如登天。
那么就打一场大胜仗吧,一方面能向杜鲁门交差,一方面能够争取停战谈判的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上甘岭之战一触即发。
战前,还发生了一件事情。范弗利特的儿子所驾驶的战机被我军击落,不治身亡。这彻底激怒了老来丧子的范弗利特,发誓要志愿军血债血偿,这也为即将到来的上甘岭之战涂上了更加血腥的底色。
范弗利特是典型的火力制胜论者,他作战耗用的弹药被美军内部称为“范弗里特弹药量”。这次上甘岭,美军集结了18个炮兵营,一天之内向我军阵地倾泻了30万枚炮弹,并出动飞机250架次,投下500多枚航空炸弹。密集的炮弹达到每秒6发。
整个上甘岭阵地也就3.7平方公里,雨点般的炮火将山头足足削低2米,不少志愿军战士被活活震死,幸存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都不约而同以地狱来形容。
炮火结束后,美军阵地弹壳堆积如山。
战斗的过程实在不忍赘述,一个数字就可以告诉你有关这场战斗的一切。
驻守上甘岭的十五军,共涌现出英模、功臣12347名,和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用身体堵枪眼,这种黄继光式的烈士就有38位。战后,有人随手抓了一把土,在里面找出32粒弹片。
克拉克的一句话可以很好地总结这场战斗:
这是朝鲜的凡尔登。
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英雄二字,送给上甘岭的勇士。
写在最后的话:70年过去了,美国人始终不明白,当年美国人输在了哪里,就好像今天的特朗普,也不明白为何中国可以把疫情控制在武汉。
是的,他们不会明白,因为这是一种深深植根在每个中国人灵魂深处的群体意识,家国情怀。每次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之际,都会淋漓尽致展现出来。
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战士会在上甘岭上慷慨喊出:同志们,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医护人员会在疫情最严重之刻逆向而行,奔赴武汉。
七十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那种荡气回肠的上甘岭精神。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谨以此文,献给当年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先烈们,英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