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东线战场,志愿军9兵团与美第10军在长津湖地区狭路相逢,两军在此展开一场血战。
战后统计,美第10军共计伤亡17843人,其中包含7千余人冻伤减员。志愿军9兵团伤亡48156人,其中包含28954人冻伤减员。
1952年7月,当宋时轮从朝鲜归国时,朝着长津湖方向,深深地鞠躬,缅怀牺牲的烈士们。长津湖之战牺牲了这么多志愿军战士,成了宋时轮将军的一生之痛。
宋时轮
从数据上看,志愿军的冻伤减员人数甚至超过了战斗伤亡。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朝鲜北部的盖马高原冬季气温低至零下三十多度,9兵团部分战士还穿着单薄棉衣,像棉手套、棉鞋、棉帽等防护四肢的御寒用品更少,所以大部分冻伤人员都是冻伤了手脚和耳朵。
按道理来说,部队在高寒地区作战,提前准备好御寒用品应该是必须的,那为何9兵团连基本的冬装都没有解决就仓促入朝参战呢?当时的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没想到吗?毛主席又是如何考虑的呢?
9兵团入朝前的调动情况
说9兵团入朝始末,这里顺便提一个流传很广的谣言,不少人说9兵团是从福建东南沿海,直接上火车拉到东北参战,连衣服都来不及换。这是错的,9兵团其实是先到山东集结整训之后再去东北,这期间有几个月的时间。
9兵团隶属于第三野战军,原本的任务是作为解放台湾的主力部队,可是朝鲜战争的爆发,让美海军介入台湾海峡,同时朝鲜战场的美军还威胁到了东北大后方的安全。
毛主席敏锐地洞察到了美国人真正意图,所以朝鲜战争爆发之初就抽调四野第十三兵团组成东北边防军,来拱卫东北的安全。也就几乎是同时,毛主席还确定了第二批入朝参战的部队,也就是正在东南沿海备战的宋时轮第9兵团。
果不其然,美军在仁川登陆后,不顾中国方面的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甚至多次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地区。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中国人民志愿军13兵团首批四个军入朝参战,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
13兵团入朝参战时,9兵团已经从东南沿海到达山东的曲阜、邹城、兖州等地区集结整训,随时准备乘坐火车北上,处于紧急战备状态。
毛主席对9兵团是寄予厚望的,在10月24日,毛主席在北京召见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毛主席明确地告诉宋时轮,整个朝鲜东线战场就交给你九兵团了,你也不要希望彭德怀能够从西线抽调兵力支援你,你要扛起东线的重担。
战前毛主席亲自接见兵团司令员,这是不多见的,从这足以窥见毛主席对此战的重视程度。
10月27日,毛主席电示彭德怀,决定9兵团于11月1日开赴东北梅河口整训,并且强调除非前线有战略急需才可以调用,否则不能不轻易调用9兵团。
宋时轮是如何解决到9兵团冬装问题的?
关于9兵团的冬装问题,不少人首先就指责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认为是宋时轮的失责才导致了9兵团这么多冻伤减员。
那宋时轮在冬装问题上是真的没有太多作为吗?这么重要的问题难道身为主帅的宋时轮不重视吗?
其实宋时轮是三次提出要解决冬装问题。早在1950年9月,宋时轮给中央的报告中就提出了部队需要高寒地区棉服的要求。当时总后勤部还专门安排了华北、华东、东北军区赶制入朝所需的防寒用品。不过这些御寒用品,计划是到东北后再统一发放。
当9兵团开赴山东时,宋时轮再次提出了要迅速解决冬装问题,最后由山东省政府来负责。原本9兵团是在山东整训三个月,可是朝鲜局势的突变,9兵团停留一个多月就北上了,冬装问题没有得到落实。
所以9兵团最后补充冬装的机会,只有在东北了,宋时轮当时找到东北军区司令员高岗,希望东北军区能够迅速解决9兵团冬装问题。高岗当即表示会想尽一切办法解决9兵团冬装问题。
为何9兵团没补充好冬装就紧急入朝?
按道理来说,9兵团到东北补充冬装也是不晚的,那为何最后不少战士竟然是穿着单薄棉衣入朝的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9兵团没有在东北补充好冬装呢?
一、战场局势突变
9兵团原计划是要在东北梅河口整训一到两个月,在这期间确实有足够的时间补充冬装。可是朝鲜战场的局势变化太快了。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麦克阿瑟指挥第10军(下辖陆战1师,第3、7步兵师)在朝鲜东海岸再次实施登陆作战,一时间东线局势变得异常凶险。
麦克阿瑟意图在西线以第8集团军担任正面进攻,东线以第10军迂回绕后,前后夹击志愿军13兵团主力。
此前志愿军在东线仅仅只有一个战斗力偏弱的42军,而且麾下一个师还被抽调到了西线战场。所以42军凭借两个师已经在黄草岭与南韩首都师、第三师激战多日。如今美军第10军的到来,让联合国军在东线占据了压倒性优势,42军独木难支。
而东线一旦失守,西线将会腹背受敌,所以必须迅速遏制住东线联合国军的前进步伐。宋时轮的第9兵团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紧急入朝的。
所以9兵团的先头部队,在火车站没有充足的时间停留,部分冬装没有发放到位,部队就紧急开到来中朝边境的辑安准备过河。这也是导致9兵团没有补充好冬装的主要原因。
二、对于朝鲜北部的寒冷估计不足
9兵团上下对朝鲜北部的寒冷都估计不足,因为9兵团是来自华东地区的部队,入朝前长期在东南沿海地区备战,而且战士们多由南方士兵组成,对于零下三十四度是完全没有概念的,无非是觉得比南方冬天零下几度冷一些罢了,抗一抗就过去了。所以部分战士甚至舍弃御寒用品,选择多带一些弹药
然而1950年的朝鲜北部地区,恰巧碰到了几十年不遇的极寒天气,最低气温甚至低至零下40度,即使9兵团也有些山东的战士,但是这种极端严寒天气,他们也是从未经历过的。
三、低估了美军对后勤补给线的威胁
中国有句古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是此次9兵团这次却是兵马先行,粮草未动。因为此次作战情况紧急,9兵团出发得非常仓促,先头部队都是轻装简行,后勤物资都留在后方。
当时后勤部门集中了735辆汽车为前线运送物资,可是美军飞机的轰炸实在是太厉害了,截至11月12日,汽车就被炸毁近一半。这让志愿军的后勤运输不得不采用最原始的人扛马驼,运输效率非常低下。
前线急需的粮食、弹药、御寒用品都运不上去,这也是为啥9兵团非战斗减员这么多的重要原因。
毛主席对9兵团的调动是作何考虑?
首先是关于9兵团的冬装问题,毛主席对于9兵团的冬装问题是作过重要指示的。在11月9日,主席就专门给东北军区司令员高岗通话。主席对高岗说:“那么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东西两线的冬装、粮弹问题。
11月21日,毛主席看了前线的战情报告后,马上让总理打电话询问一下高岗,9兵团急需的冬装解决没有,后勤保障情况怎么样。可见主席是非常关注9兵团的御寒冬装问题的。
再来看看主席对于9兵团的调动是作何考虑,毛主席对9兵团首次下达入朝部署的命令是在10月29日。电报原文大意如下:
东面伪首都师、伪三师及美7师由北进攻的可能性极大,必须使用宋时轮主力于该方向有把握,否则全局不利。考虑27军由泰安直开辑安……
可见,敌军在东线的突然增兵毛主席是有考虑的,毕竟第一次战役韩伪军在东线就动作频频,有迂回后方的企图。这次麦克阿瑟在东线又调来了一个美军第7师,所以毛主席认为美军会在西线加大攻势,所以先让27军开赴边境待命。
10月31日,东线情况再次突变,据前线情报可知,美军在东线不只增加了美7师,还增派了陆战1师与美3师。这一下联合国军在东线的总兵力超过10万,麦克阿瑟在东线突然增加这么多兵力,出乎了所有人意料。
很明显麦克阿瑟不只是想在东线简单地进行迂回绕后了,而是想东西两线同时展开猛攻,也就是所谓的钳形攻势,企图夹击志愿军13兵团主力。
所以毛主席不得不紧急调宋时轮9兵团入朝,一刻也不敢耽搁,因为美军全机械化的行军速度我们难以估计,只能抓紧时间开赴前线。
既然美军是想用两个钳子左右开弓,那毛主席就用志愿军第13兵团、第9兵团两个铁拳将麦克阿瑟在分别东西两线的钳子给砸烂(西线第8集团军,东线第10军),彻底挫败麦克阿瑟的钳形攻势。
点评
关于9兵团的为什么冬装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客观原因是由于入朝时间仓促,美军对于我军后勤的破坏等。
主观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我军的后勤保障能力不足,以前是在国内作战,老百姓可以为部队分担大量的后勤压力。此次出国作战,朝鲜百姓能提供的物资非常有限,基本要靠志愿军自己解决。初期志愿军的后勤保障是非常大的考验。
二是我军对于麦克阿瑟突然在东线大量增兵估计不足,所以导致了东线陷入被动,直接威胁到了整个朝鲜战场的局势,9兵团不得不仓促入朝。这也是导致9兵团冬装分发到位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