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八年抗战,当然现在也有了新的说法是十三年抗战,可以说是每一名国人心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这些年里,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管是正面战场的国军还是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都以自己的英勇顽强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抗日战争是一场事关中华民族存亡的生死之战,我们是没有退路的,一旦输掉战争,等待的就是亡国灭种的结局。因此,对于那些守土有责的将领,一旦出现消极抗战的行为,处罚都甚为严厉。今天就来聊一聊抗战中的两位国军高级将领,他们都因为抗战不积极而被军法惩处,但是后来的结果却是迥异,让人扼腕叹息。
张自忠,以死明志善莫大焉
张自忠的死是一个意外,但同时也是一个必然,这从他被千夫所指,万人唾骂之时就已经注定了。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日本侵华的序幕。当时张自忠兼任天津市市长,作为一名军人,张自忠是合格的,然而作为一名政客,还是显得有些太过“天真”。
日本侵华是必然,但是卢沟桥事变是个偶然,这时的日本还没有做好全面侵华的准备。为了避免引起中国的防备,日本政客大放烟雾弹。性情耿直的张自忠一度深信日本方面不准备开战,尚存在和谈的可能。
为了不让北平无辜百姓遭受战火洗礼,张自忠一直同日方密切接触。希望和平解决。然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日本人的欲望早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国内的反日情绪日渐高涨,对张自忠的绥靖做法群起而攻之,更有人指责他跟日本有私下交易,企图出卖领土换取个人利益。
很快,备战完成的日本军队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这也将抱有和谈幻想的张自忠打了个措手不及,赵登禹、佟麟阁两将军殉国,北平沦陷。一时间,群情激愤,舆论哗然。张自忠成了头号卖国贼,抵抗不力,卖国求荣的帽子纷纷扣了过来。南京国民政府也以张自忠“放弃责任,迭失守地”撤职查办。
这件事让张自忠受到了极大的刺激,据子女回忆,那些天里,父亲不发一言,每天都是一个人在屋中静坐,不知在想些什么。
数日后,他仿佛下定了决心,留给家人一句话:
我承蒙国家恩惠,只有不惜一死抗战杀敌了,但凡家事,今后无须再请示我了。
次日,张自忠化装悄悄离开天津的隐居之所,奔赴抗日前线。
张自忠骁勇善战,军事才能极为出众,然而迫于全国舆论的压力,蒋介石虽然急需用人,但是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让这个“国贼”领兵出战。因此张自忠只能一直被闲置。
随着抗战形势越来越紧,高级指挥人才捉襟见肘,在老长官李宗仁、冯玉祥等人的全力保举下,张自忠也总算等来了重新带兵的机会。
重掌兵权后的第一战,张自忠率59军增援于学忠的51军。他抓住战机,率部从淮河北岸向日军作压迫式反击。59军英勇顽强,于2月20日将淮河北岸阵地全部夺回。
随后,他率五十九军将士在临沂战役中协同友军将日军号称“钢军”的板垣师团击退,为台儿庄大捷立下头功。
紧接着,武汉会战中,张部孤军守潢川,阻击日军12天,为第五战区集结兵力争得了宝贵时间。
说句不恰当的话,抗战前半段的正面战场,国军各将领基本都是节节败退,张自忠算得上是仅有的几个亮点之一。三年的时间里,他四处奔波,打出了一系列可圈可点的精彩战役,歼敌精锐部队数万人,在国军诸将中首屈一指。
许是背负着之前的卖国之名,张自忠有着强烈的为自己正名的欲望,他打仗毫不惜命,哪里凶险去哪里,援助友军也从来不遗余力。很快就积功升为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授中将衔。
1940年 5月1日,枣宜会战开始。5月16日,张自忠率领 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军包围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激战至午,张自忠退守南瓜店山坡。为了支援前线,他将身边最精锐的贴身护卫也派了过去,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 8人。
这时的张自忠,还有着平安撤退的机会,但是面对部下的劝说,他却毅然选择了拒绝,在他的心目中,这辈子已经有了一次耻辱的撤出北平,绝对不会再有第二次撤退。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这是他作为一名中国军人,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尊严。
面对凶残的,一拥而上的日军,他选择了挺起胸膛,死战不屈。这一刻他忘记了自己的军衔,只记得自己的血缘。他是一个中国人,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汉子。
如何才能洗刷过往的耻辱,如何才能证明自己的内心,也许,唯有一死而已!
最终,张自忠身中数枪,壮烈殉国,这也是抗战期间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英雄用他的血洗刷了他的屈辱,张自忠的葬礼是最高级别的国葬,蒋介石率军政大员,亲自登灵船祭奠,市民前往祭奠者更络绎不绝。
虽然张自忠曾经因为政治的不够成熟犯下了错误,但是最终他得到了全体国民的原谅和尊敬,只是这个代价付出的实在太大了。如果当时的舆论能够更加理智,能够有更多正确的引导,也许张将军本不必死,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几十年后的今天,回首往事,我们也只能叹一口气,说一声冤而已。
韩复榘,被军法处死的一省主席
韩复榘在中国近代史上名气并不算很大,他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大概就是其是抗战中被处决的级别最高的将领,被枪决时为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三集团军上将总司令兼山东省主席。
韩复榘跟张自忠一样,出生于西北军,两人算得上是老交情了。张自忠落难之时还曾经去找过韩复榘,想让他代为联系老上司冯玉祥,当时韩复榘还曾指责张自忠为“汉奸”,并宣称自己跟汉奸没什么好谈的。只是没想到,自己口中的汉奸最后变成了民族英雄,而自己却因为消极抗日而订上了历史的耻辱柱。
韩复榘
客观来讲,韩复榘此人能力不弱,不但熟悉兵法,并且兼通文采。在主政山东期间,还是有所作为的,比如说重视经济、发展教育事业,他严禁烟土鸦片,筹建国立山东大学等大批学校,使得山东在校学生4年间翻了一倍,对民国时的山东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归根结底,韩复榘还只是一个旧军阀,跟阎锡山等人没有本质区别,所谓的发展经济也只是把山东看成了自家地盘,把自己当成了土皇帝。外敌入侵之时一心想着保全实力,祸水东引,眼中没有家国大义,这也注定了他的悲惨结局。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韩复榘就一心想着避战自保,缺乏守土有责的决心和勇气。据其身边人回忆,当时日军特务头子土肥原曾秘密潜入济南,向韩复榘提出了建议,只要韩宣布山东中立,那么日军保证不进攻山东。
韩复榘书法
韩复榘对这个提议很是心动,已经做好了通电全国的准备。幸而其身边不乏有识之士,这种与虎谋皮,甘做儿皇帝之事实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万万做不得。于是左右紧急将情况上报蒋介石,蒋大惊,一面派人安抚,一面将韩复榘升为五战区副司令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才算暂时打消了韩复榘的念头。
现在总有些人有意隐去这段史实,而专门强调日本进攻山东初期,韩复榘率部曾拼死抵抗之事。这就有断章取义,故意美化之嫌了。
毕竟,韩复榘的目的是保住自己的山东,是战是和均以此为前提,日军已经打进山东了,于公于私他都只能奋起抵抗。不过一连串的血战让韩部伤亡惨重,也意识到了日军的强大,本就不强的战斗意志再次崩塌。
虽然蒋介石一再来电严令韩复榘死守济南,但是他却置若罔闻,在1937年底自行决定撤离济南,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大为恼火,来电要求韩复榘务必守住泰安,韩却复电:
南京不守,何守泰安。
韩复榘主动弃守了黄河泰山的天险防线。让整条黄河防线的中国部队陷于崩溃,日军得以从济南突破黄河,南下江淮。至此,山东沦陷,4000多万同胞任凭敌人蹂躏。
蒋介石与韩复榘
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声称召开会议,将韩复榘诱至河南,会上当场以“违抗命令,擅自撤离”的罪名将韩复榘逮捕,他这时并不认为自己会被执行军法,然而其还是低估了自己行为的严重性,押赴武汉后,24日夜间,韩复榘被枪决。
关于韩复榘的死,网上议论很多,有人说这是蒋借题发挥,公报私仇,也有人说山东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撤退无可厚非。
但是你们可曾想过,战争很多时候并非实力的比拼,而是意志的较量。不战而逃不光是丢失土地和人民,对士气和全局部署的影响更是致命。
在全民抗战的背景下,身为守土官长,不战而退,该死;身为政府要员,不听指挥,保存实力,该死;身为男人,留父老乡亲于虎口,该死。
有这三个理由,难道还不够么?
人生是一道选择题,更是一场马拉松,选错一次不可怕,可怕的是始终执迷不悟,纵有再多的荣耀和辉煌,盖棺定论那一刻起,都将归于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