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邢东伟 翟小功 通讯员 周莹

今年以来,海南省万宁市人民法院主动把司法审判嵌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诉前纠纷化解工作取得新进展,谱写了矛盾纠纷化解新“枫”景。

诉前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离不开调解员的不懈努力。在万宁法院调解员队伍中,有一位特别的老大哥,曾经对法院工作有诸多的不理解,而如今坚守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一线,他就是调解员王廷文。

上访户变身调解员

说起老王,可是法院的“名人”,2019年,老王同村的11位村民一纸诉状将老王告到万宁法院,要求按份共有涉案鱼塘。

因为案件涉及人数较多,且涉鱼塘订立的《出让协议》是1993年签订的,时间久远,案情复杂,主审法官抽丝剥茧厘清法律关系,案件经过一审、二审等程序,法院依法作出生效判决。

但老王对判决结果并不满意,为了争取更多权益,老王先后到各级法院上访,坚持要为自己讨个“说法”。

在上访过程中,老王切实体会到了法院的温度。在各级法院的共同努力下,老王慢慢对法院有了更多理解。在多次上访过程中,海南高院和万宁法院法官发现老王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说话有逻辑,办事有一股韧劲,很适合做调解工作,建议老王加入法院调解员队伍。

王廷文也在多次上访过程中,对法律有了更多认识,明白了遇事要讲法、遇事要找法的道理,为了放下心中郁结,过好未来的生活,老王决定加入万宁法院特邀调解员队伍,开启了他的“新生活”。

一股“韧劲”化解多年纠纷

“当上特邀调解员,就要真的为矛盾纠纷化解做点实事!”王廷文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王某与黄某借贷纠纷一案中,王某2015年借了朋友黄某50万元,但黄某迟迟不肯还钱,王某要钱无果,到万宁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黄某连本带利还款130余万元。

接到这个案件,王廷文心里也犯难,“当事人要了这么多年都没要回来的钱,能调解成功吗?”可老王这股韧劲敦促着他“总要试一试吧”。

老王多次联系黄某,但黄某电话不接,发信息不回,后来老王打听到黄某住在海甸岛附近,便一人到海口,在打听到的大概区域转了又转,打听又打听,仍没有黄某的消息。

老王再次发信息给黄某,告诉自己来海甸岛附近找他,希望他积极配合调解,而黄某仍未回消息。

几天后,黄某主动电话联系老王,表示被老王锲而不舍的精神打动,约老王到海口某地见面谈谈,老王拿起他的公文包立即赶到海口,这次约见的地点是黄某实际控股的某公司,老王终于在这里见到了黄某,黄某虽然感谢老王两次到海口对案子进行调解,但自己确实资金紧张,没钱还给王某。

老王苦口婆心地跟黄某讲事实、摆道理,告诉黄某一旦进入审判程序,依照借款合同约定,还的钱可能会高很多,黄某不为所动,老王又一次无功而返。但“倔强”的老王悄悄记下了黄某公司地址,决定下次再来。

又过了几天,老王突然到黄某公司“造访”,公司员工告诉老王黄某不在,老王就在公司等了下来,一等就是近4个小时,黄某心知“强”不过老王,终于赶到了公司。

最后,黄某被老王三次登门的精神所折服,同意分期付款偿还欠款和部分利息,得到黄某的承诺,老王一刻不肯耽搁,立即联系王某,促成了此次调解。

变身村里“法律明白人”

成为调解员后,王廷文的生活迎来了三个变化。

他说,曾经的自己一直活在自己的案子里,对案子结果的不理解仿佛让自己陷入了漩涡中,越想爬出来,越难以挣脱。

自从做了调解员,老王仿佛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在每一次调解过程中,他不仅能从旁观者的角度去体味生活冷暖,更在一次次调解成功的过程里,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仿佛自己又年轻了,生活又有了新的盼头和干劲!

另一个变化就是从对法院干警横眉冷眼到频频称赞。在调解工作中,老王十分感谢万宁法院立案庭干警对他工作的帮助,协助他顺利化解一个个矛盾纠纷,如今的老王再提起万宁法院,总是竖起大拇指“你们的干警真不错,辛苦你们了!”

对老王来说,最大的变化还是他成了村里的“法律明白人”,自从村里人知道老王是法院的调解员,一遇到法律问题,第一想到的就是向老王求助,而老王也津津乐道地给大家讲解法律知识,帮助化解村里的矛盾纠纷,老王说:“能帮村里做些事,我也很骄傲嘞!”

从“上访户”到“调解员”的华丽转身,不仅让王廷文的生活有了崭新的变化,也为万宁法院调解工作注入了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