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印度赢得了1962年与中国的战争!”

众所周知,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印度输得极为惨烈,西线的印军“前进”哨所全部被拔除,东线更是被打得连一个成建制的部队都没剩下。

然而,如今印度中央邦的教科书上,却宣称这场战争是印度赢了,印度人竟然也对此深信不疑。

印度政府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将这样颠覆事实的叙事,塞进人民的脑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逃避责任

20世纪50年代末,为了转移民众对印度经济发展停滞的不满,印度政府选择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在领土问题上大作文章。

对于一个刚刚从殖民者手中获得独立的国家来说,这种民族主义叙事确实有助于加强团结,但是这种情绪也容易上头、失控。

在民意的裹挟下,印度政府不得不采取实际行动,去“收复失地”,哪怕这些土地的实际归属尚有争议。

印度政府倒也知道柿子捡软的捏,先去攻打了仅有5000驻军的葡萄牙殖民地果阿,并成功一战而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成功确实大大提高了印度政府的威望,印度民众纷纷为战无不胜的军队欢呼,却也因此对政府产生了更高的、不切实际的期待。

印度民众一看地图,发现在北面竟然还有“印度领土”在中国的实控下,也不管这片地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领土,只是英印当局单方面划线将其归入印度的事实,鼓噪着要政府“收复失地”。

印度政府在领土主张方面,本就继承了英国殖民当局的蚕食扩张思想,如今又被民意架着,顺势让部队执行“前进计划”。

这种行动不出意外地引起了中国的强烈不满,在多番抗议无果之后,中国对印度发起了自卫反击战争。

在这场战争之前,在民族主义情绪的渲染和果阿战争胜利的助推下,印度舆论都认为印军神勇无敌,战无不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这场战争当中,印军的表现却十分拉垮,所谓的“王牌劲旅”也轻易地整建制地被解放军歼灭。

别说“收复失地”,就连原本在印度控制下的,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印争议领土,都完全落入了解放军的掌控。

当消息传回印度国内,建立在虚幻基础上的自信、自豪被现实打碎后,印度顿时迎来了国家士气的大崩溃。

不止是临近中印边境的北方邦在“中国大兵压境”的压力下陷入了混乱,就连首都新德里,都因为一则“解放军即将空降”的谣言,上演了城市起街垒,官民大出逃的闹剧。

最后,还是消息灵通的媒体拯救了印度乱局——他们在报纸的头版头条上刊登了中国公开发表的停火声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民众从惊惶中回过神后,恐惧很快转变为了对愤怒——说好了中印打起来印度必胜,现在这是怎么回事!

作为战败的直接责任方,军队当然不愿意直面民众的怒火。

为了逃避责任,他们努力在战斗中找出那些罕见的印军表现还不错的战例,再将战果进行夸大,以此渲染军队的英勇。

同时,他们还对外披露了军方与政府之间的争执,抱怨政府不相信军方对对手实力的判断,不顾军队的困难乱下任务,导致军队的在不利条件下作战,战士再英勇也无法挽回局面。

面对军方的甩锅,政府还不得不咬着牙接下来,因为面对“中国的军事威胁”,印度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这个时候不能拆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要印度政府去承担这个战败的责任,他们也同样是不愿意的,于是他们找了一个新的甩锅对象——中国。

印度政府开动了全部的舆论机器,希望令民众相信,印度之所以会战败,都是中国军队发动了无耻的偷袭,而印度的军事力量还没有被激发出来。

他们宣称,只要印度军队做了充分的准备,就能够轻易地将中国打败,只不过现在中国人都已经退回战前的地方了,我们印度爱好和平,见不得无谓的牺牲,所以放他们一马。

为了令民众相信政府的叙事,印度政府甚至不正面接受中方的停火呼吁。

虽然尼赫鲁在暗地里嘱咐军队遵守停火,但在公开层面上,却是围绕各种停火声明上已经写明的细节纠缠不休,气得中方在照会中质问“印度到底同不同意停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哪怕都这样了,印度政府在公开场合依旧摆出一幅准备战争的姿态,只是暗地里通过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向北京传话,表示愿意接受中方提议。

也就是中国政府确实热爱和平,哪怕印度政府为了维持执政在国内把中国当成假想敌,也愿意体谅他们的困难,但凡换一个国家,印度都别想顺利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败为胜

不过,在这个时候,印度从政府到军方在做的,都还只是尽可能减轻战败的责任,并没有妄想能抹消战败的事实。

毕竟这仗才刚刚打完,“首都沦陷”的混乱状态还历历在目,就算印度民众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比较好骗,在这个时候说是印度赢了也还是没人买账的。

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国际局势发生变化,欧美舆论对中国不再是完全的片面抹黑,在中印战争问题上也不再配合印度叙事,而是展开了一些客观的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与西方国家的交流相对频繁,当西方对战争的叙事发生变化,印度国内有人对政府的宣传产生了质疑,印度政府的甩锅就变得不是那么成功。

原本,到了这个时候,尼赫鲁这个当时的印度最高领导人都已经因为打心底里不接受战败的打击而抑郁去世了。

印度政府完全可以跟着国际潮流一起反思当年的失败,从而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印边境问题,推动中印关系发展,而不用过于担心由此引发政权不稳的问题。

一开始,印度政府也确实是这么做了,然而随着印度人民党,尤其是在右翼的印度人民党中也属于右派的莫迪上台之后,情况却急转直下,甚至向更加离谱的方向发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迪出身于印度极右翼势力国民志愿服务团。

这个集团素来认定印度是由印度教教徒不断反抗外来势力的“伟大战争”所创立的国度,并长期致力于建立一个由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主导、统治的“大婆罗多”(由印度教控制的,包含大量属于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中国西藏土地)。

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莫迪执政期间不惜在国内煽动宗教对立,在边境与中国再起冲突。

然而,国民志愿服务团的理念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就是印度教从来就没有什么“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战争”的成功事例。

从古至今,印度在面临外来侵略战争的时候,就从来没赢过,甚至就连印度教本身,也是征服者为了更好的统治印度而创立的宗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与国民志愿服务团的理念完全是矛盾的,如果印度人了解了真实的历史,就很容易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丧失建立“大婆罗多”的信念和信心。

国民志愿服务团当然也发现了这个BUG,但是他们可不会承认自己的理念有问题,所以就得是历史出现了差错。

于是,在莫迪当上了总理,掌握了话语权之后,很快展开了修史运动,对印度课本上不符合国民志愿服务团需要的历史进行了大幅度删改。

中印边境战争作为现代印度的一场重大失败,当然也是莫迪政府的重点针对对象。

吸取了尼赫鲁政府推卸责任失败的教训,莫迪政府索性更进一步,干脆不在战争责任方面纠结,直接宣称“印度获胜”,这样还更有利于塑造民族自豪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篡改教科书的同时,莫迪政府还支持印度文艺界创作了一大批以中印战争为背景的英雄作品,性质大抵类似于抗日神剧。

区别在于,中国都知道抗日神剧是个笑话,只图一乐,印度人却是把这些“抗中神剧”当成纪录片看,印度政府甚至误导民众这样的文艺作品是学术作品。

此时距离中印边境战争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对于这个人均寿命不到70岁的国家来说,大部分战争的亲历者都已经过世。

虽然也有不少人还活着,但这些人在战争发生时不过是青少年,对恐慌的印象没那么深刻,如今又已经是老人,社会话语权不高,根本没法对政府宣传造成挑战。

于是,印度政府顺利地让虚构的“胜利”成为了印度人心目中的历史真相,不过,随着这种虚假叙事日渐深入印度人心,印度的民粹主义也再度开始向失控的边缘进发……

参考资料

印度军方的中印边界战争记忆及其问题 邓红英 边界与海洋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莫迪政府的右翼历史观与中印边界战争新叙事的特点及影响 谢超 南亚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