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田野葱茏褪去,为下一茬轮作孕育能量;而一个个特色养殖场内,鸡鸭“和乐”,承载着增收的希望……初冬时节,记者在安丘市大盛镇采访发现,这里正以蓬勃之势,书写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今年以来,大盛镇立足产业优势,聚焦全链融合,锚定生态循环,以“农牧富民、品牌强镇”为核心,探索新模式、打造新亮点,精心绘就山水田园、乡村共富的“大盛画卷”。
大盛镇的养殖场。
党建引领
绘产业共富“多彩图”
今年,大盛镇千亩高油酸花生育种种植基地喜获丰收。
“我们村北这片地是贫瘠山地,镇上引进了山东润柏花生‘育繁推’一体化基地项目,村里将这片土地流转给了润柏农业科技公司,进行全流程托管种植。去除土地流转的收益外,集体、村民还能按照一定比例分红。”大盛镇牛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牛继财高兴地说。
据了解,山东润柏花生“育繁推”一体化基地项目由山东润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2亿元,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潍坊市农业科学院深入合作,发展高油酸花生育种基地5000亩、种植基地5000亩。大盛镇与该公司深入合作,以沼肥还田为基础,优化模式,着力建设万亩级全国生态种植基地。
“为助推项目发展提质增速,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我镇探索成立花生产业联盟党委,由党委副书记担任联盟书记,企业负责人和各社区书记担任委员,组织架构覆盖项目所涉及的7个社区、21个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构建起‘党建引领+联盟运作+公司经营+多方受益’的产业共富发展体系,为项目顺利推进、高效运转筑牢坚实组织保障。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就业1000人,带动村集体增收600万元、村民增收2000万元。”大盛镇党委副书记李山介绍。
地上芦笋、地下金蝉的特色产业模式。
特色产业
绘集体增收“全景图”
大棚内,茂盛的芦笋下面,金蝉在悄悄地生长。近年来,大盛镇发挥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精心培育五大特色农业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全镇农业领域主要聚焦五大特色产业,聚力打造链条完整、特色鲜明、绿色生态的产业体系。其中,‘芦笋+金蝉’模式,芦笋地成为金蝉的‘培养皿’,实现一地多收;花生‘育繁推’项目,不仅繁育高油酸花生品种,还通过全流程托管种植,为农户带来稳定的收益;利用桑枝等废弃原料加工菌棒,进一步延伸传统桑蚕产业链条,使资源得到循环利用;肉鸡全链条产业,在镇域建设形成了贯通育种、孵化、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全产业链体系,实现了一只鸡从出生到餐桌的全链条生产;梅花鹿特色养殖产业,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增添新亮点。”大盛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宏介绍说。
大盛镇围绕引进培育高效农业项目,构建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全镇累计招引建设高效农业项目33个,涵盖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多个领域,每年可为项目涉及的50余个村增加集体收入280余万元,同时带动周边群众通过土地租赁或劳动雇佣等方式增收1000余万元。
绿色发展
绘生态农业“山水图”
“种鸭养殖—粪污回收—肥料还田—果蔬种植”——大盛镇聚焦绿色发展,探索出农牧循环的农业经济新模式。
该镇引进总投资2000万元的桑黄高端养生食品项目,与青岛农业大学深度合作,采用周年化生产控温布防技术,延伸补强传统桑蚕产业链条,实现跨产业融合发展。
立足生态循环,锦龙田园综合体项目投资1.76亿元,建成冬暖式大棚12个、种鸭养殖棚72个、果蔬种植区200亩,生态有机农业展厅和大型有机肥加工车间在完善当中。
“综合体项目将养殖种鸭产生的鸭粪与稻壳垫料混合后直接进入有机肥制造车间,通过发酵、无害化处理等程序生产出有机肥后再用于大棚、果园种植,形成了‘种鸭养殖—粪污回收—肥料还田—果蔬种植’农牧循环模式,实现有机肥替代75%的化肥用量,有效缓解土壤酸化、板结现象,年均提升耕地有机质含量10%以上,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年均销售额达3亿元的生态循环农业体系,为创建全域低碳智慧生态循环农业‘安丘大盛’模式奠定坚实基础。”大盛镇副镇长王焕江介绍道。
农牧循环增效益,乡村振兴正当时。大盛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步伐稳健、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