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辞书学者舒新城,原名玉山,学名维周,字心怡,号畅吾庐,曾用名舒建勋,1893年7月5日出生于湖南溆浦,1917年毕业于湖南高等师范学校,之后在长沙兑泽中学、省立一中及福湘女学等校任教务主任。
1920年,舒新城应张东荪之邀任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主任;1923年,任南京东南大学附中研究股主任。在哪个时期,他积极推行道尔顿制,并赴上海、武昌、长沙等地讲演,并编写了《道尔顿制研究集》和《近代中国教育史料》,成为教育界名人。
- 道尔顿制又译作“道尔顿计划”,是美国教育家海伦·帕克赫斯特女士在其创办的美国道尔顿学校里、所实施的一套教育理念和方法。其主要原则有两条:一是自由,即学生在身心方面都能自己计划自己的事情,自己克制自己的活动,以此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二是合作,即打破班级界限,强调团体活动中的合作和交互作用,以使学生在民主合作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1923年11月,舒新城由恽代英介绍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924年10月,应吴玉章之邀,赴成都任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25年,返南京专门从事著述,完成了《近代中国留学史》《教育通论》《人生哲学》等著作。1928年,应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逵之聘,舒新城任《辞海》主编。
关于陆费逵这里要多说一句。陆费逵是1886年生人,自学成材的他自幼嗜书成癖,18岁时就立志编字典。1912年,陆费逵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仁一起创办了中华书局。1915年,商务印书馆的《辞源》推出——这是中国最大的一部古汉语词典,曾在商务印书馆工作过的陆费逵决心编一部更大、更实用的综合性辞典。
这个计划,因为陆费逵和舒新城的结识而得以实施。1922年秋,他们二人相识后,陆费逵先后七次向舒新城发出邀请,终于打动了他。舒新城35岁时成了《辞海》的首任主编,也是《辞海》历史上最年轻的主编。
1930年起,舒新城任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兼图书馆馆长,全力主编《辞海》。1935年,日本侵华步步紧迫,陆费逵担心日方肇事,力主斫掉《辞海》,改为分类单独出书、对最敏感的社会科学条目,如“一二八”、“九一八”、“上海事变”、“塘沽协定”等全部取消。
舒新城表示“决不从命”,并力辩:“即使中国亡了,关于历史上的名词,也应存在,社会科学条目决不能取消。”在他力争和主持之下,《辞海》出书方针未变,保持了鲜明的爱国主义观点和立场,并于1936年、1937年分别出版了上下册。
《辞海》出版后,一时为学界竞相追捧,大家都以拥有一部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为荣。据主席卫士长李银桥回忆,1936年版《辞海》和《辞源》一直随着主席转战南北。
1944年,长沙沦陷后,日本人曾胁迫舒新城返湘任伪职,他坚决予以拒绝。1948年秋,舒新城与老同学许彦飞、陶菊隐等在上海开设“川湘食品商店”,为中共地下组织提供联络地点。解放前夕,舒新城任中华书局代总经理时,向职工声明:“不迁厂、不裁人、不减薪。”
新中国建立后,鉴于1936年版《辞海》存在明显的时代倾向,如:对于中国共产党,以“共匪”和“反革命”相称;国旗则是国民党执政时期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国都是南京……故在1957年秋,舒新城提议重新修订《辞海》,得到毛主席的支持。
舒新城的夫人刘济群(刘舫)回忆说,一天夜晚(1957年9月17日)他回家对我说:“今天上午市委来电话通知我,将用汽车接我去赴宴,原来是毛主席接见,因事前不知道就没换新衣。当午宴后同毛主席在中苏友好大厦看戏时,我因室内有暖气脱下棉袍,我这件打了补丁的短袄被主席发现了,他关切地问我家境有何困难,我回答‘解放后,物价稳定,比过去好多了……’”
1958年春,中华书局成立《辞海》编辑所;1959年夏,《辞海》编辑委员会成立、舒新城任主任委员。1960年,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二次会议,舒新城因病未能出席,但他在书面发言中说:“现在我再次建议,是否可以在我们修订《辞海》完毕,摸索到一些经验之后,继续编辑一部五千万字、十卷本的小型百科全书。”
但遗憾的是,就在1960年11月28日,舒新城因直肠癌而病逝。值其忌辰,如去惟愿舒先生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