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果北种 南花北开 无土栽培

东胜区灶火壕村

新增3栋日光温室大棚

以农文旅融合为主线

探索“以企带村,以村带企”

党建新机制

推动“研学教育”与“乡村经济”

共同发展

盘活乡村现有农业资源

全面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东胜有个“热带风情园”!位置→

(点击观看视频)

走进东胜区灶火壕村元禾生态农场的“南果北种”“南花北开”日光温室大棚,各种热带植物在这里肆意生长,花开正茂。走在曲径小道上,闻着扑面而来的茉莉花香,仿佛置身于南方森林中。这里正是灶火壕村与元禾生态农场合作打造的村集体经济项目,乡村农业研学基地。基地将文化、旅游、农业等产业有机结合,推动研学教育与乡村经济共同发展,盘活乡村现有农业资源,发展“微度假”产业,有力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今年打造了3座大棚,弥补了灶火壕村在冬季研学方面的空缺,进入冬季以来已经接待研学学生2000多名,项目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15万元的分红收入。”

——灶火壕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韩荞宇

在无土栽培蔬菜大棚,孩子们可以近距离观察无土栽培的水循环原理,并亲手制作无土栽培装置。这种动手体验的研学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了宝贵的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农业的兴趣和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灶火壕村元禾生态农场的乡村农业研学基地,无土栽培蔬菜学习和马术教育等项目备受游客和孩子们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美景的呈现,离不开灶火壕村与元禾生态农场的紧密合作。双方携手打造的乡村农业研学基地,实现了文化、旅游、农业等产业的有机融合。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推动了研学教育与乡村经济的共同发展,还有效盘活了乡村现有的农业资源,为灶火壕村带来了“微度假”产业的新机遇,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我们的果园已经打造成功,明年可以配套小学生和中学生的采摘和生物课程。正在打造的是二期萌宠乐园和小鱼塘,也将在明年夏天投用,届时可以实现小朋友和动物的亲密互动以及劳动实践里面的捕鱼课程,极大丰富研学内容。”

——元禾生态农场负责人 李臻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很多村民都能利用农闲时候来这里打工,我现在的主要经济收入就是在这儿,每年能赚约5万元。”

——罕台镇灶火壕村村民 苗文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罕台镇灶火壕村紧抓发展机遇,以农文旅融合为主线,以乡村生态为着眼点,大力发展“微度假”产业。成立了农家乐协会,建设露营、农家乐、网红打卡地、采摘、投喂等一体化体验式服务的“微度假”集合区,丰富了自驾游、家庭游、亲子游、户外赛等活动内容。这些举措打造出了一条以田园风光为背景、休闲度假为内容的乡村“美丽经济”发展“好路径”,促进了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同步升级。

同时,灶火壕村不断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助力农文旅融合。他们探索了“以企带村,以村带企”的党建新机制,实行“研学+”发展模式,与元禾生态农场合作实施了乡村农业研学项目。该项目将中小学的研学教育实践、党建教育实践基地等与文化、旅游、农业等产业紧密结合,建设了共享农场、研学拓展、乐宠园等基地。结合乡村振兴主题,融合“大研学”主线,形成了六大课程体系,包括农耕文化体验、非遗文化体验、中华文化体验、科普实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自然劳动教育。这些举措着力传承了农耕文化,带动了当地农民农副产品的销售,有力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壮大。

如今

灶火壕村的村集体经济产业

正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态势

这些产业的发展

不仅繁荣了乡村经济

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致富机会

多措并举发展壮大的村集体经济也绘就了乡村振兴新画卷

(记者:王云飞 曹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任施瑶 审核:田志强 白慧敏 刘冬

校对:鲁敏

新闻热线:0477—8139311

声明: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者,本平台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