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战役以后,阎锡山在山西仅剩下15个县、市。北至忻县,南至灵石,东至榆次,西至汾阳。犹如一片柳叶形的孤岛,在解放区的重重包围之中。

晋中本是富饶之区,沃野漫漫,历来是山西的粮仓。然而,经过阎锡山30多年的反动统治,以及日寇八年的侵略战火,晋中人民困苦异常。尤其是解放战争开始以后,阎锡山加紧实行“兵农合一”编组抓丁,又实行“自白转生”肃清“伪装”、“三自传训”净白阵营等反动措施,使晋中人民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由此,晋中人民对阎锡山恨之入骨,盼望解放军开赴晋中,尽快解放他们。他们从心中唱出一支歌,表达了晋中人民迫切盼望解放的心情:“人民盼望解放军,犹如大旱盼雨淋;晋中地区若解放,三呼万岁谢恩人!”

夏夜,晶莹的星星在无际的灰蒙蒙的天宇上闪烁着动人的光芒。在广阔静穆沉睡的晋南平原上,那快要成熟的小麦,那潺潺流动的汾河,那弯曲的伸展在黑夜中的土道,那散发着馨香气味的野花和树叶,那浓郁而又清新醉人的空气,都给徐向前以对肩上重任和未来作战的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向前上午在第八纵队参加解放临汾庆功会,晚上细致的思考着晋中战役的具体部署,考虑着向中央军委写报告并提出自己的决心,即“战役第一步,以分进合围态势,割裂阎匪防御体系,斩断其交通,分割包围其要点,肃清外围某些据点,清剿地方杂匪,并确保晋中麦收;第二步,相机攻取某些要点,诱敌主力与我决战,而于野战中求得消灭其主力一部,以达削弱阎匪实力,缩小阎占区,创造攻取太原之有利条件。”

徐向前成竹在胸,歼灭敌人,保卫麦收,缩小敌占区,一箭三雕。晋中战役的进程和结局证实了徐向前的决策是正确的。

然而,太原城里的阎锡山,对临汾失守大为震惊,他一面责成梁化之、郭宗汾组织收容从临汾逃至晋中又转送回太原的散兵散将;一面召集高级将领布置“保卫”晋中、“固守”太原的任务。他把收容起来的军官办集训班,看自己防御体系中有哪些缺陷。经过研讨,阎锡山发现太原的城防工事还有弱点,于是又改造、增设了许多火力点,修筑了一条环城铁路防线,把一些车皮车厢改装成有枪眼射孔的铁甲车,称之为“活动堡垒”,日夜绕城巡逻。这时,阎锡山的军队,除一个师守大同外,尚有3个集团军(5个军、14个师)、3个总队、22个保安团、21个警备大队,共13万人盘踞在晋中。

而徐向前指挥晋中作战的部队为46个团,约6万人。

阎锡山与徐向前的兵力对比是:13:6。

装备,阎锡山的军队优于徐向前统领的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数量和装备上,阎锡山虽然占着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一是军事战略上处于解放军的四面包围之中;二是经济上由于地盘缩小,困难严重,军粮民食供求矛盾突出,军民关系尖锐对立。为此阎锡山感到需寻求一条新的出路,特别感到需要改变一下以往的战术。于是他发布了一个“寅东对各干部唯一活路的指示”。

我们从《山西省公安厅敌伪档案》中,看出在“寅东”指示中,阎锡山首先承认解放军运动战运用的成功。他说:

共匪一惯的到处拆碉拆城,我们到处建碉建城。共匪不要碉不要城是有道理的,因为他没有飞机大炮,所以他要拆碉拆城。我们因为有飞机大炮,我们要建碉建城。共匪不要域可是想出了个不要城的办法,就是会跑,使我们打他,百打百空。因此,他能以少数的兵力控制住大的地面,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要衣有衣,要鞋有鞋,且有大量的手掷弹地雷;我们的兵走了,他跑了;我们的兵住下,他调上100里、200里、500里、 600里,甚至1000里、800里的兵来行我们,他能调上绥远的部队打中阳,调上四平街的队伍打忻县,你住的多,他调的多。

他这个会跑的不只有政权、有壮丁、有粮食、有衣、有鞋、有手掷弹、有地雷,他并且有情报,能调多数打我们的队伍,俘虏我们的官兵,缴我们的枪支,把我们的部队作成他们的兵役大队,枪械弹药的输送队,此即他们所谓之“一跑万有,一跑万胜”。共匪能把孙子的“善攻者,动于九天之土;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从来未实现的兵法,实现在他的军队中。我们向来所鄙视的跑,而在他们的战略上,把这跑作成了无价之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阎锡山检讨了他在战术上的失误。他说:

我们有飞机,有大炮,沾了这飞机大炮的光,学下个守,受了飞机大炮的害,没有学下个跑。非有兵力不能控制村庄。没有兵的地方,行政人员不敢在地方行政;有兵的地方,反成了为敌人送礼。我们派上一连兵住一个村庄,他拿上三连二连来打。我们派上一个营兵控制一个村子,他拿上二营三营来打,甚至我们派上一师二师,他拿上三师五师来打,我们已失的中阳、隰县、洪洞、赵城、霍县、朔县、宁式、崞县、代县、平定、寿阳,均是吃了这个亏,临汾也是吃了这个亏。这证明了我们有飞机打饱,反造成了两个死路:就是分散开叫敌人打死,集结回来自己饿死,这真成了子弟靠祖产,不只把吃苦耐劳没有了,把闹家业的志气也丢了。

最后,阎锡山指出他的出路就是军队要学会跑(打运动战)。他说:

我们要想分散开不叫敌人打死,集结到一地,不至于饿死,也必须学会跑,这战法上的跑,就等于饿了吃饭,冷了穿衣,谁也不能例外,且也无法在这跑之外另想一个办法。我们只要会跑,我们一县三二百人,一乡二三十个人,一村三两个人就能行使政权,要甚有甚。优势的敌人来了,我们跑了;敌人要聪明,他也跑了,他跑了我们再回去;敌人要不聪明,他住下了,我们调上三倍五倍的兵力把他消灭了。可以说:能跑,多少城也是我们的,多少村社也是我们的;不能跑,多少县城也是敌人的,多少村庄也是敌人的,这话是指开展上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晋中晋北的控制区,我们尚要利用飞机大饱的长处,洋灰钢筋交通方便的应援,无论在何地区,均要消灭来犯之故,你们要知道,这就是我们的特长。若是共匪的时候,我们打热河,他弃热河,我们打张家口,他弃张家口,我们打延安,他弃延安,因为这是他没有飞机大炮,只好空室清野……也愿意坚壁清野,因为他坚不住,所以他也不敢坚了。总之在面的战线上,使敌人百打百空,是军人头等本领,尤其是地方行政干部必具的本领。这就叫能则存,不能则亡。我们今天是万事皆备,只欠东风。什么是东风?就是只要我们军政能配合起来跑,我们即可行通临汾、打通大同,恢复我们寿阳、平定。接到此指示后,应做三个月的准备工作。

阎锡山的上述检讨,仅限于战术,其实他的接连遗地失城,根本原因在政略,战略上。他只意识到了仅靠城防和碉堡不能取胜,指示部属要学解放军机动的战术,并认为只要学会跑就可取得完全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总结了军事上失败的教训后,阎锡山立即改变他的战术,除以一部分兵力继续固守晋中外,作战方针是:固守点线,以攻为守。即以一部分兵力固守晋中各县城外,将其第三十四军、四于三军、六十一军各一部组成“闪击兵团”,任命高倬之为司令,实现机动作战。阎拟定的防守晋中的作战方针是:固守点线,以攻为守。即以一部兵力固守晋中各县城乡据点,控制晋中平原通往山区的隘口要地;其主力则机动于铁路公路沿线。

具体布置是:暂编第三十九师守祁县,第六十八师守阳曲,第四十九师守寿阳,第八总队守榆次,第九总队守太谷,第三十七师守祁县,第四十师和四十四师两个团守平遥,第四十四师一个团守灵石,第四十五、七十三师守介休和孝义,第七十师守汾阳,第六十九师守文水、交城,工兵团守清源、徐沟、晋源。并以第六十一军军长赵恭坐镇文水,第四十三军军长刘效增坐镇汾阳,第十九军军长温怀光坐镇平遥,第三一十四军军长高悼之坐镇介休。

阎锡山认为,如此布置成竹在胸,即可“永保晋中,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