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泗州盱眙县西面与濠州交接的地方,有个太平乡,太平乡里有个太平集,位于池河东岸。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之后,因朱元璋出生在这里,就将太平乡改为灵迹乡,当地官员还上书皇帝朱元璋,钦赐太平集新的名字明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明光酒业网站明光集上有着源远流长的酿酒历史,南宋建炎二年,这里酿造酒即为金陵御酒,“四季供奉,不得苟且”。现在明光酒酿造工艺是安徽省非遗,曾荣获国家发明专利,也曾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中国最值得尊敬新徽商企业50强”称号,还曾荣获南洋劝酒会“金边玻匾奖”。“大江南北走一走,好喝还是明光酒”、“千里长淮多琼浆,好喝还是老明光”的广告词一时风靡大江南北。但是明光酒原来不叫明光酒,而是叫太平集“二骡子酒”。原来太平集上有一个名叫包二的人,他家祖上世代从事酿酒生意,并在太平集上开了个酒坊,包二自小就得了祖上酿酒真传。包二继承了包家老槽坊之后,更是精益求精,酿出来的高粱酒品质越来越好,深受当地市民欢迎。太平集改为明光集之后,发展迅速,集上人口越来越多,到处都是繁荣景象,包家的酒坊生意也越来越红火,每天都是顾客盈门。但人们都称他家的酒为“二骡子酒”,因为包二乳名叫“二骡子”,当地有个风俗,男孩子取个孬名字好养。长辈或年长几岁的人都叫他“二骡子”,其酿的酒品质较好,人们爱喝,大人们叫孩子打酒,为防买错,一般都特别交代说:“买二骡子酒。”包二觉得,再怎么,自己也是镇子上响名在外的大老板,大人小孩都喊自己“二骡子”,多难听?于是这成了包二一块心病,一直盘算着怎么给它改过来,起个好听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武三年(1371年),朱元璋派人传旨要他的老干妈家派人进京受赏。朱元璋的老干妈家住抹山脚下小孤庄,姓汪,在朱元璋落难时她帮助过他,并认朱为干儿子。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消息传到了太平集小孤庄,汪氏母子十分高兴,庄邻也都纷纷过来劝汪氏唯一的儿子汪文去应天(南京)找他的干弟弟皇帝封个一官半职,有人竟直接巴结汪文,直呼汪大人,弄得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子脸都红了。起初,汪文和母亲曾合计过是否去应天找一找。可汪氏不同意,她说:“重八(朱元璋的乳名)那孩子是卖糖球住高楼硬熬的,现在当了皇帝,天下那么一大堆子难事要管,别去给人家添麻烦。”其实汪氏心里是很想念她的干儿子重八的,她是怕当了皇帝的重八不愿认她这乡下穷老太太,自己丢人丢到了京城。三年过去了,皇帝派人来了。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明光酒“二骡子酒”酒坊,包二一听,马上心花怒放,心想发财的机会来了!且说这汪氏母子早在家又合计开了,是谁去呢?还是娘俩一块去呢?别看汪文是个爷们,可事到临头却打了软腿,死活不愿去,他说他小时侯打过朱元璋的屁股。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还是决定汪氏一人去。但汪文有个要求,他说:干弟弟要是给他封官,千万别答应,当不好丢人家的脸;若赏他地也千万别要,要多了也种不了,荒了怪可惜的。汪氏这么多年没见重八了,如今去了怎么说也不能空着两手呀。带什么呢?又有什么带呢?汪氏正愁着呢,忽听门外“嘎嘎”两声,她喂的两只看家的大白鹅伸着长脖子,一晃一晃地走进屋来。汪氏高兴地笑着说:“你们也想见我那干儿子呀?”当天晚上,汪氏家来了很多凑热闹的人,大家说着笑着热闹极了。村口的狗又叫得紧,不一会,傍晚时,老板包二拎一坛“二骡子酒”酒找上门来。包老板听说小孤庄汪氏要进京见皇帝,他灵机一动:何不托汪氏让皇帝给他的酒赐个名。包二说明来意,汪氏一口应允了,她知道朱元璋年轻时候特别好喝酒,但家里穷,一年都喝不上一两次。为感谢汪氏,包二还给了她一些细碎银子做盘缠。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汪氏就上路了,日行夜宿,起早摸黑,两三天,就赶到了江边。过江时,久没见水的大白鹅挣开了绳子,汪氏一把没抓牢,白鹅扑进了江里,小船在江心猛一晃。晃倒了酒坛子,酒“咕噜噜”淌了一船。到岸后汪氏一手攥着几根鹅毛,一手提着个空酒坛子,一路打听着皇帝住哪,人都把她当成疯婆子,没人理会她。直到第二天她才找到了紫禁城,守城的一听说是皇帝的老干妈来了,慌忙禀报,朱元璋听报亲自出宫迎接。二人一见,悲喜交加,一阵客套后,朱元璋问干妈手中鹅毛和空坛子是怎回事?汪氏连忙说:“干妈老了,没用了,从家带了两只白鹅送你,过江时鹅跑水里去了,我一把没抓住,只抓了几根鹅毛,逮鹅时,嗨!又碰翻了酒坛子,一坛家乡好酒也淌光了。”朱元璋听后忙扶着汪氏说:“干妈呀,这鹅毛我收下了,这酒坛我也收下了。”朱元璋轻轻吹了吹手中的鹅毛感慨地说:“干妈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说着又捧起空酒坛闻了闻:“好酒,好酒,这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干妈心意有,老干妈心意有,长江清水胜似酒。"提到酒汪氏突然想起包老板委托的事了,她让朱元璋给赐个名字,朱元璋一时没听清,以为要他赐地名,随口道:“太平集我已赐过名字了呀,明光,这个名字不是很好吗?”汪氏也跟着重了几遍:“明光,明光,这酒就叫明光酒,好呀,好呀!”汪氏在皇宫里一住就是半个月,整天的山珍海味吃着,大戏听着,小戏看着,吃饭、穿衣、睡觉都有人服侍着,就连上茅房也有宫女陪着。过惯了乡村生活的汪氏,几天稀罕劲一过就想家了。马皇后为汪氏准备了很多东西并派人送汪氏返乡。汪氏回到家那才叫热闹呢,近邻远亲都赶过来听新鲜,就连盱眙知县大老爷也大老远带着礼物前来汪家登门拜访。汪氏每天都滔滔不绝地给来人讲皇宫里的故事。包二也带着四包点心前来,汪氏一见,忙拨开众人对他说:朱皇儿说了,就叫“明光酒”。这包二兴高采烈地打起了“明光酒”的招牌,还特别注明“皇帝御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明光酒业网站听说当今皇帝赐名包二的“二骡子酒”为“明光酒”了,开始人们都不信,但包二多精明,他把汪氏母子请到酒坊来,每天好吃好喝供着,不由得大家不信。那汪氏老母每天都跟客人说:“我可以作证,皇上真真确确给‘二骡子酒’赐名‘明光酒’了,皇上金口玉言,不能改的,‘明光酒’就是‘明光酒’,不能再叫‘二骡子酒’了,皇上要听到会怪罪的。”于是明光集上的人从此不再叫“二骡子酒”,都改称“明光酒”了。加之酒本身也够劲,“明光酒”的名气越来越大了。那时虽然没有什么“商标保护”、“注册登记”之类,但包二家的酒是皇帝御赐的,谁敢再与他的酒同名?谁的酒还能卖过包二家的酒?因而有的酒坊改行了,有的搬迁他处了。从此,明光集上只有包二家的“明光酒”最受顾客青睐,生意越来越红火了。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贡发芹,笔名亚鲁、贡晖。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协会员,中国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协、评协会员,省民协、散协理事。曾任明光市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六级职员,滁州市民协、散协常务副主席等职。出版有散文集《故园乡愁》《帝乡散记》、诗集《轻描淡写》《浮光掠影》、文艺评论集《管见孔识》、文史随笔《明光史话》《史林拾荒》等 25部约700万字。作品入选百度题库、全国性高中语文试卷阅读题、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教材及《2010我最喜爱的散文》《中国诗歌年编》等30余部作品集。获省社科通俗优秀读物奖、省金穗文学奖等省级奖项10余种及明光市一、二届政府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