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赵敏,今年55岁,是一家外贸公司的财务主管。
和老公结婚30年,育有一女小雨,现在在美国读研究生。
婆婆张阿姨今年78岁,自从五年前公公因病去世后,就和我们住在一起。
我从小在浙江长大,不能吃辣,但婆婆和女儿都是重庆人,嗜辣如命。
这么多年来,饮食习惯的差异一直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去年深秋,看着婆婆年纪渐大,我和老公商量后请了一位保姆照顾她的起居。
李阿姨是重庆人,今年50岁出头,性格爽快,做得一手地道的川菜。
刚来的头几天,我就发现了问题:每餐必有辣菜,就连最普通的炒青菜都要放辣椒。
“李阿姨,我真的不能吃辣,能不能我的那份单独做?”我试探着提出建议。
李阿姨笑着说:“好啊好啊,我明天就给您单独做。”可第二天,桌上依然是一片红彤彤的辣菜。
问起来,她总是说:“张阿姨特意交代要放辣的,说这样开胃。”
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个月。每天中午,我都要在公司楼下随便买些面包充饥,晚上回家更是饿着肚子看着满桌的辣菜发愁。有时实在饿了,咬牙吃一口,整个人都冒汗,胃里火烧火燎的难受。
记得有一次,我感冒发烧刚好,医生特意叮嘱要清淡饮食。
我特意跟李阿姨说:“今天能不能给我煮碗白粥,炒个清淡的青菜?”她很痛快地答应了。
可等我回家,发现桌上摆着麻辣水煮鱼、辣子鸡丁,连平日里最基本的蒜蓉青菜都换成了干煸四季豆。
我强忍着胃部的不适问她:“李阿姨,不是说好了做清淡的吗?”她看了眼坐在沙发上织毛衣的婆婆,吞吞吐吐地说:“张阿姨说小雨说过两天要视频,想看看家里的饭菜,所以特意让我多做些重庆味道的菜。”
婆婆立刻放下毛衣针,接话道:“是啊,我闺女在国外吃不到正宗的川菜,看看这些红红火火的菜也高兴。再说了,你这感冒就是因为平时吃得太清淡,得多吃点辣的发发汗。”
我听了这话,胃里更难受了,但看在婆婆慈祥的面容上,我又不忍心反驳。可这种情况一再发生,每次我提出的建议,李阿姨总是以婆婆的意见为主。渐渐地,我发现家里的厨房大权完全落入了婆婆手中。
今年三月,我迎来55岁生日。早上出门前,我特意跟李阿姨说:“今天是我生日,中午能不能做些我爱吃的清淡菜?”她连连点头答应。我心情愉快地去上班,期待着难得的一顿可口的午餐。
可中午回家,我惊呆了:一桌子全是重口味的川菜,有水煮肥牛、麻婆豆腐、辣子鸡、夫妻肺片,连汤都是麻辣的酸菜鱼。红油翻滚,辣椒纷飞,光是闻到这味道,我的胃就开始抽痛。
我强压着火气问李阿姨:“不是说好做清淡的吗?”她支支吾吾地看向婆婆。
婆婆却理直气壮地说:“小雨说下周要回来,我让阿姨多做些辣菜存着。
再说你生日,总要有红红火火的菜才喜庆。
这些都是我精心想的,样样都是小雨爱吃的。”
这句话彻底点燃了我的怒火。
这些年来,我一直忍让,但今天是我的生日啊!
连这样特殊的日子,她都不愿意体谅我一下吗?
我深吸一口气,对李阿姨说:“李阿姨,麻烦你收拾收拾东西走吧。
这是我的家,我才是这个家的主人。”
一瞬间,整个客厅寂静无声。婆婆腾地站了起来:“你这是什么意思?当着我的面赶人?我让她多做些辣的怎么了?小雨爱吃,我这个当奶奶的还不能为孙女想着点?你这是不给我面子!”
我强忍着泪水,平静地说:“妈,这些年我一直很尊重您,但这不代表您可以完全不顾及我的感受。我是这个家的主人,我有权决定请什么样的保姆。”说完,我转身上楼,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任凭婆婆在楼下喊叫。
晚上,老公回来后,我把事情经过告诉了他。
看着我红肿的眼睛,他叹了口气,去跟婆婆谈了很久。
第二天一早,婆婆主动来敲我的门:“敏敏,对不起,是我太任性了。
这些年你照顾我、照顾这个家,我却总是只想着小雨,没顾及你的感受。”我一下子哭了,紧紧抱住了她。
这件事后,我们重新请了一位新阿姨,是个江浙人。
现在每顿饭都会准备清淡和麻辣两个版本,家里终于有了和谐的氛围。
小雨放假回来知道这事后,抱着我说:“妈,这些年真是委屈你了。
其实我在国外已经习惯了清淡的饮食,以后咱们家的饭菜还是以你为主。”
回想这件事,我明白了:尊重和忍让是相互的,维护自己的权益不是任性,而是一种必要的自我保护。
家庭和睦需要每个人的理解与包容,但也要有适当的界限。
那天的“逐客令”不仅是为了一顿饭,更是为了重新确立家庭的秩序与尊重。
现在,每当看到婆婆和新阿姨在厨房忙碌,准备两种口味的菜品时,我都会觉得特别温暖。
这或许就是家的意义: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但也要适时表达自己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