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文明的走向?
有人说是地理环境,如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认为动植物的多样性和地形走向,导致了前现代的欧亚大陆比美洲、非洲要繁荣;有人说是经济,如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也有人说是制度,如诺斯发现私有产权对经济的持续增长至关重要;还有人说是科技、人种等等,不一而足。
随着对历史社会的认知研究越发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文化才是关键所在。不过,正如亨廷顿所言,文化牵涉到定义问题,又难以定量,常和其他要素牵连在一起。因此,一般人总是将文化与制度、经济、科技等并行来看,并没有意识到其特殊性。
为此,我们从亨廷顿《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及研究中国文化的里程碑之作——殷海光先生绝版许久、新近复活的经典之作《中国文化的展望》等六本书中,梳理出文化的四大价值,既可以澄清我们对文化的诸多误解,也可找到洞察未来中国社会转型的新视角。
▲古埃及文明,金字塔卢克索神
▌价值一:文化是人的本质
人是什么?有人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也有人说,人是语言的动物、政治的动物、社会的动物,不一而足。
但思想家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一书中却独辟蹊径地认为,人是符号或者说文化的动物。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动物活在纯粹的自然环境中,只有生理欲望,没有共同符号组成的文化与价值需求。
而人,除了生活在自然环境之外,更重要的是,还通过宗教、语言、科学、历史等语言符号,创造了第二个自然——文化世界。这才是人的根本。正是在这个第二自然中,人类获得了空前的自由,从而不再受制于纯粹自然环境束缚,造就了社会与文明。
从基因上讲,人和人没有本质的不同。是文化的不同,才让中国人、西方人、印度人有了质的区别,也才诞生了不同的文明。
▲人类最早的语言符号,楔形文字
▌价值二:文化是制度之母
在文明兴衰的讨论中,文化决定论VS制度决定论,是一个长期的争论。经济学家一般都比较看重制度的作用。
但亨廷顿在《文化的重要作用 : 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中却认为,文化才是制度之母。没有深厚的文化土壤的支撑,制度容易成为空中楼阁。
这一点,在制度变迁的比较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比如,现代政治制度文明,几乎完全脱胎于清教革命。如英、美、德、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民主法治社会,都是清教国家;而那些非清教国家,如天主教的西班牙、意大利,伊斯兰教的阿拉伯、非洲,印度、东南亚等其他宗教国家,制度转型始终磕磕绊绊;
东亚的日本、韩国即便制度转型成功,由于还坚持本土文化,如今也遭遇很多困境;阿富汗、伊朗甚至在一夜之间,就发生了从好制度向坏制度的切换。
不夸张地说,没有优秀的文化作根基,制度注定是空中楼阁。也正因此,百年中国转型,从最初的器物学习,走向了制度学习,最终还要走向文化转型。
▲英国大宪章的签订,限制了王权
▌价值三:文化是历史的扳道工
历史的走向,固然充满混沌,但吊诡的是,我们能看到成功的国家总是成功,失败的国家总是失败,个人其实也是如此。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是观念的动物。观念的载体——文化,决定了人的思想与行为,也就成为了历史关键节点最底层的动力。
英美国家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反击纳粹、苏联、俄罗斯,是因为文化;陈寅恪、胡适、张爱玲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不同的选择,也是因为文化;乔布斯、比尔•盖茨、马斯克面对公司危机的关键节点,不同的应对方式,也还是因为文化。
所以,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在《文化的解释》中将思想家马克斯·韦伯的文化观点总结为一句名言:“文化或观念,就好像是铁轨某个点上的扳道工,在某个节点上经意或不经意地扭转,改变了历史发展的轨迹”。
近些年很流行的一句话:“三观不同,终将渐行渐远”。这里的“三观”,说的就是文化。
▲乔布斯将极简理念引入到智能手机
▌价值四:文化是道德观的外化
意识不到文化的重要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提到文化,大部分人想到的是诗词歌赋、文学戏剧、风土人情等器物的层面。
但是,正如亨廷顿在《文化的重要作用》一书所言,社会没有道德,势必归于萎废,甚至归于崩解。小无道德则小乱,大无道德则大乱,全无道德则全乱。
所以,殷海光在《中国文化的展望》中认为,道德才是文化的最核心,一切文化不过是道德观念的外化形式,所谓“道义为之根”。
也正因此,殷海光在“道德的重建”一章中,敏锐地意识到今天的中国文化急需重建道德,就像呼吸局促的人,急需吸收新鲜空气一样。孔孟的仁义、基督的博爱、佛教的慈悲,与现代文明普遍价值的融合,可能也是关键所在。
▲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
文化是如此重要,遗憾的是,现实中谈技术、谈经济、谈制度的太多,谈文化的太少。即便偶尔谈之的,多陷入大而无当的空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