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上学的时候,我不理解孩子,还对孩子有很高的要求。当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时,多次讲题孩子还听不懂,真的是控制不住的吼。然后就会说一些很不好的话。
说完自己也后悔,然后就一次次告诉自己,我要改!我要改!我要改!
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就把辅导作业的活交给爸爸。那时候首先解决的问题是不发脾气。
这样过了一年多,在二三年级时,我突然就释怀了。没遗传给孩子学霸基因,怎么能要求孩子成为学霸呢?
然后我就慢慢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能够平静地对待孩子不会的题了。
遇到孩子一脸懵时,不再是吼叫,把自己气到脸红脖子粗。而是摸摸孩子头,“别着急,我们再来一次。”
然后在讲题过程中,我不再沉浸在自己的思路里,而是观察孩子的表情,他有一点疑惑,我就会马上停下来。和孩子讨论。
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不会的题越来越少,自己在学校就可以做完家庭作业。在家做练习做错的题也在逐渐减少。所以,我给他讲题的机会变为0。
孩子不用我辅导作业,我也轻松很多。这样的美好时光,持续到六年级。题的难度一下子拔高了。孩子又有了不会的应用题。
但是,我也不能一眼就看出答案,往往一道题要思考10-20分钟,有的难题,还要上网查解题思路。
这样的题,我就很理解孩子『不懂』了。因为我也不懂呀!
尤其『单位1』的应用题,例题很简单,习题就需要拐好几个弯弯,很容易掉进出题人埋下的坑中。
这时候不再把自己定位成『辅导作业的人』而是『和孩子一起探讨的人』我们一起读题,分析用什么公式,交流解题思路。然后再解题、验证自己的答案。
如果我们思路不一样时,就会各做各的,看答案是否一样。
因为辅导作业时,给自己的定位不同,再加上孩子大了,我自己也能控制住情绪,陪孩子解题过程算是和谐。
我一直提醒自己,发脾气不会让孩子醍醐灌顶,反而让孩子害怕。我需要找到孩子不会的点,解决问题是最终目的。
这是我们家,我和孩子面对学习问题的日常。
现在回头看,这个过程中,父母的自我觉醒、学会降低要求很重要。如果我一直觉得是孩子的问题,自己不改变,我想鸡飞狗跳的辅导日常会持续小学六年。
我觉得主要是要到能和孩子好好沟通的方式,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