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气候问题一直揪着大家的心,最近好多人都在讨论,人类是不是逃不过走向地球极寒时代啦?地球小冰河时代是不是躲不掉了?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自然》杂志2024年11月又在说大西洋环流变化这事儿了。
这里面还提到了格陵兰岛、北极冰川融化引发的连锁反应,这些变化可能会让地球气候有更大的转变。这就有人迷糊了,一会儿全球变暖,一会儿又说地球小冰河时期,这不是自相矛盾嘛,到底咋回事呢?
感觉就像两头堵,都不知道方向了。还有人说,热的时候就喊全球变暖,冷的时候就说地球小冰河时期,到底有没有个准信儿呢?咱们得好好唠唠。
先说说全球变暖,这可是实打实有证据的。地球温度一直在上升,这是测出来的数据,没跑儿。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猛,2023年,人类创下了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比工业化前的温度高了1.48摄氏度,就差0.02摄氏度就到那个气候临界点1.5度了。
虽说2023年有厄尔尼诺效应,它让全球气温短暂上升,让极端天气更多了,但整体上全球变暖才是根源。到了2024年,看样子又要创纪录成为最热的一年。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10个月的全球平均气温比1991至2020年同期平均气温高0.71摄氏度,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比2023年同期还高0.16摄氏度。基本上能确定2024年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了,除非剩下这俩月平均气温降到接近0摄氏度。
这个机构还预测,2024年全年平均气温会比1850-1900年工业化前的气温水平高出1.5摄氏度,甚至可能达到1.55摄氏度以上。从这些数据能看出来,全球变暖势头太猛了,地球真的是越来越热。
在全球变暖加剧的情况下,极端高温、降雨、风暴这些天气都越来越罕见。就拿11月来说,出现了罕见的4台风共舞、3台风共舞,动不动还有超强台风发展,这都说明气候变化朝着极端化发展得很厉害。虽说这和大气变化有直接关系,但根本原因可能还是全球变暖。所以,全球变暖这个事儿是确定无疑的。
再说说2024年这次《自然》杂志提到的大西洋环流减弱。这事儿很关键,考虑了很多因素,最后重点还是在大西洋环流问题上。“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是千年来环绕地球巨大海流的一部分,它就像个传送带,给地球上各个地区送热量和营养成分,对保持欧洲相对温暖特别重要。
这次研究重点说了冰川融化带来的变化。从2002年开始,格陵兰岛就失去了5900亿吨冰,这让大西洋深海和寒冷水域向南流动减少了,墨西哥湾流也被削弱了,要知道墨西哥湾流可是地表暖水向北回流的主要途径。要是把这些额外的融水因素加到气候预测里,这个倾覆循环会更快地减弱。
研究结果显示,全球变暖2℃的时候,大西洋的倾覆循环可能比70年前弱三分之一,这对气候和生态系统影响巨大,可不是啥好事。其实早在9月的时候,就有说法是冰盖融化和大雨增多,大量淡水流入海洋,让洋流发生了很大变化。
因为淡水比海水轻,大量淡水会在海洋表面挡住温暖洋流,淡水和海水混在一起、盐分浓度降低后,就沉不到深层了,洋流就变慢,热量输送也停滞了,气候就变冷了,这次的研究和这个说法有点像。不管怎么说,大西洋环流减弱这个趋势是确定的,不过它具体啥时候崩塌,这还不好说。
像2023年7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彼得・迪特莱夫森等人指出,因为全球变暖,格陵兰岛等地冰层融化,“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可能在2025至2095年期间崩塌,但也有研究说没那么快。所以,每次看到大西洋环流有变化,大家都特别担心,因为一旦它出问题,可能就有气候灾难。
要是大西洋环流崩塌了,地球气候可就大变样了。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科研团队2024年2月发表的论文提到,环流崩塌后,欧洲平均气温会下降5至15摄氏度,气候可能变冷。到时候,北大西洋冬季平均表面温度10年内会降低2℃-3℃,欧洲每年的风暴天气会增加,冬季平均气温随着北大西洋降温而下降。
而且还会严重破坏印度、南美和西非几十亿人依赖的降雨,让北美东部大西洋海平面上升,让已经变成碳源的亚马逊雨林更危险,南极冰盖融化速度也会加快,这就相当于地球要开启小冰期时代了。那时候,地球急剧变冷,可能就像个大“雪球”了。所以说,大西洋环流太关键了,可不能让它崩塌。
这也能解释前面大家疑惑的全球变暖和地球小冰河时期矛盾的问题。其实并不冲突,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崩溃临界点是在全球变暖情况下激活的,可能激活的最小温升值是1.4℃,估算变化范围在温升1.4℃-8.0℃,要是温升超过最大值8.0℃,那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就彻底崩溃,还不可逆。就是说全球变暖越来越厉害,最后可能导致地球小冰河时期出现,不是地球自己降温然后出现小冰河期。
所以,大西洋环流这个全球重要的洋流系统要是崩溃了,全世界都得遭殃。这就要求人类得赶紧行动,尽快减少排放,这样才有可能让大西洋环流慢慢恢复。要是等所有临界点都突破了,那就真完了。说到底,维持气候稳定才是根本,人类没别的选择了,时间紧迫啊。
有些人可能觉得地球进入小冰河时期是好事,地球变冷就不热了。其实不管是全球变暖还是地球小冰河时期,都是走向极端,没有啥好坏之分,气候稳定,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才是最好的。人类在全球变暖下已经经历了很多极端高温、极端寒冷天气,这些都是极端变化带来的,都不是啥好事。维持稳定的气候,人类得努力了,这事儿已经火烧眉毛了。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气候模型对于预测这些变化至关重要。科学家们通过各种复杂的模型来模拟地球气候系统,这些模型要考虑大气、海洋、陆地、冰川等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就拿大西洋环流的研究来说,科学家得把格陵兰岛冰盖融化速度、海水温度和盐度变化、大气环流对海洋的影响等因素都加进去,才能更准确地预测环流的变化趋势。
但这些模型也不是完美的,因为地球气候系统太复杂了,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不同的研究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就像对大西洋环流崩塌时间的预测那样。
对于全球各国政府来说,面对这样的气候危机,制定合理的政策是关键。一方面要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很多国家已经在大规模建设太阳能电站和风电场,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工业排放的监管,制定更严格的排放标准,促使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改造。同时,在国际层面,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因为气候问题是全球性的,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在社会层面,公众意识的提高也非常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出门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或者骑自行车,节约用电用水等。
学校和社区可以开展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科普活动,让大家了解气候变化的危害和应对方法。企业也有责任,除了遵守政府的环保政策,还可以主动参与一些环保公益活动,推动整个社会形成环保的氛围。
在科技研发方面,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来应对气候变化。除了清洁能源技术,还有一些关于碳捕捉和存储的技术也很有前景。
如果能够把工业排放或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捕捉并储存起来,就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浓度。另外,对气候预测技术的改进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更准确地提前做好准备。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等也有巨大影响。在农业方面,极端气候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比如高温可能让一些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暴雨可能引发洪水淹没农田,干旱地区则会面临更严重的缺水问题。
所以需要研发更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作物品种,同时改进农业灌溉和种植技术。在生态系统方面,很多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都因为气候变化而改变,一些物种可能因为无法适应新环境而灭绝,这会破坏生态平衡。保护自然栖息地、建立生态廊道等措施可以帮助动植物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
总之,全球气候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涉及到科学、政策、社会、科技、农业、生态等各个方面。我们需要从各个角度去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变暖可能带来的地球小冰河时期等极端气候问题,维持地球气候的稳定,保障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