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曾在《脱口秀大会》吐槽:我之前有个公司叫“老罗和他的朋友们”,破产后的公司叫“交个朋友”。罗永浩成功时,被很多人簇拥;而落魄时,没多少人愿意跟他来往。平时称兄道弟的人连电话也不接,曾经有说有笑的人也换了一副面孔。
罗永浩当年的经历,充分说明了圈层匹配的重要性。只有当个人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价值观等方面与某个圈层相契合时,才能够真正融入其中并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如果强行进入一个不匹配的圈层,不仅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还可能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人生下半场,最重要的不是把所有人请进生命,而是找准自己的定位。鱼找鱼,虾找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匹配的人、不属于自己的圈子,即使走进去也没有多大意义。
经济学中有个科斯定律:任何事物,最终都一定会流向和它最匹配的人。这个定律,放在人际关系中同样适用:年轻时总以为感情是纯粹的,不参杂任何杂质,不具有任何企图。
到了一定年纪才发现:关系的本质是各取所需,拿你有的换你要的。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交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场精准匹配的游戏。
詹森·斯维斯彭曾是美国天才级的商人。他19岁就登上著名的《财富》杂志,被预判为下一个比尔·盖茨。
风头最盛时,投资人、合伙人蜂拥而至,也有不少社会名流前来拜访。詹森交了很多朋友,帮不少人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但短短两年后,詹森投资失误破了产,只能无奈向朋友们求助。但昔日那群朋友竟没有一人肯伸出援手帮他。
詹森·斯维斯彭很是感慨:“我终于明白了,金钱只认得金钱,它不会认得人。”
成年人的世界里,总要有与人交换的筹码。而最直接的交换筹码,就是利益。
别怪这个世界残酷,也别抱怨人情凉薄。没有实力加持,关系不过是虚假的泡沫,一戳就破。
社会学家布劳曾提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都是一种交换,每个人都是要从人际关系中获得报酬的。这种报酬可能是物质上、功利性的交换,也可以是思想与能量的交换。
这世上永远不存在凭空而来的感情。所有长久的关系,要么利益互换,要么资源共享,要么灵魂契合。
只有达成深度的价值匹配,交情才会历久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