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9日-10日,自然之友在天津举办了“2024年公众参与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共创研修营”。本次研修营我们邀请到了来自钢铁企业的代表、长期从事钢铁行业减污降碳行业研究的专家、社会组织的代表及第三方咨询机构的专家,多方共同探讨钢铁企业的低碳发展和转型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研修营聚焦三个议题,分别是环境管理政策与企业低碳转型的平衡之道企业低碳转型策略以及产能置换对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每个议题邀请钢铁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和社会组织分享不同视角的一线观察和思考。

接下来,邀请大家跟随来自绿行太行的小怪和柚子,一起了解本次研修营中多方交流沉淀出的真知灼见:

议题1

协同推进:环境管理政策与企业低碳转型的平衡之道

小怪:

在过去几年,钢铁行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对于空气质量质量改善的成效有哪些呢?我们现在空气质量变好,蓝天越来越多,钢铁企业贡献了多少力量?

柚子:

2022年钢铁行业废气污染物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强度较2013年分别下降70%、81%、40%。

而这些数据反映到钢铁产能集中地区,体现的数据是:钢铁产能集中的10个城市2022年与2013年相比,PM2.5浓度平均下降61%,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上升32个百分点,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以看出,钢铁企业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有所降低,有助于提高空气质量,增加蓝天天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议题1嘉宾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浏览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怪:

说到监督,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大面积的产能已经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对于完成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就意味着一劳永逸了吗?

柚子:

当然不是!随着超低改造的推进,一些要求更加明确、专家标准要求更高,一些早期完成改造的企业可能已经不再符合如今的标准,存在问题隐患的企业万不可掉以轻心,有关部门掌握的企业问题线索,将成为未来后续各级环保部门监管的重点

比如无组织和清洁运输方面是常出现问题的环节,自行监测造假、不规范的问题仍在出现,台账记录不规范等问题都会给企业带来隐患和损失。

小怪:

有什么办法来减少这种不良环保成本差异呢?

柚子:

相关部门正在制定政策以控制钢铁企业的环保成本。对于未通过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政策要求至少达到无组织排放治理的标准,这将直接提升企业现场的环境表现。

通过增加这些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成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环保设施投入不同而产生的成本差异。

对于企业自身的环保降本增效,专家也是提出了几个建议:

从源头实现污染源控制,减量生产辅助工序附属设施,优化生产工艺、进行设备系统优化,减少运行费用、CO催化燃烧和高炉煤气精脱硫等成熟新技术的使用,减少额外污染物治理设备,增加附加值利用、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实现高效管理和自控制节能等。

小怪:

那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认为在后超低排放时期,他们有什么计划和目标吗?

柚子:

有企业表示,技术的创新应用将是未来超低排放改造发展的一大方向,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是趋势,而企业内部的管理优化也是重中之重,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的应用都是钢铁企业迈向数字化的一大方向。同时,节能降碳路线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减污降碳的协同是钢铁企业进入深度治理的重点工作。

小怪:

今年环保组织对于钢铁企业超低排放进展的观察有哪些呢?

柚子:

一份《三省环境治理政策与实施成效比较分析》引起了现场嘉宾的关注,对于政策观察方面,我们认为相较于从加严排放标准和增加管控要求入手的河北省和江苏省,山东省选择的是从严格落实政策要求入手。结果就是,企业达成超低排放的情况最好,现场问题最少

这一方面保证了科学的排放管控目标的达成,一方面也减轻了企业的经济负担,让企业对持续达成超低排放更有信心。

议题2

企业低碳转型策略分享与讨论

小怪:

借鉴火电行业碳市场及试点地区碳市场运行的经验,如果希望纳入碳市场的钢铁行业有更好的减排效果,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柚子:

1、在钢铁行业纳入碳市场的时候应积极关注碳配额分配方式,免费分配为主,稀缺资源的价值无从体现;采用自愿减排,减排越多,担心分配配额越少,由此导致试点企业减排动力不足。

2、集中碳排放履约现象突出,市场交易具有履约驱动的企业都持观望态度,参与碳交易的意愿并不强,只是将碳交易作为一项任务而被动接受,由此导致只有在接近履约期时企业才会进行交易。这个其实是企业没有看到碳排放权市场价值的体现。

3、推迟碳排放履约和不履约的现象并存,诚信意识缺乏,相关法规约束力不够;惩罚力度有限,即使加上了信用、政府补助和绩效考核等综合惩罚机制,减排成本高于不履约成本

小怪:

但从目前的钢铁市场来看,宏观经济走势是什么样的呢,市场是否有回暖迹象来辅助企业进行相关转型发展?

柚子:

市场大环境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点,现场有分享嘉宾表示,2024年全国钢材产业链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以螺纹钢为例,年均价同比下降8.57%,钢材的重要下游行业——建筑业,同比增速依旧是负值。今年钢材市场的也有诸多变化:居民消费意愿低迷的宏观背景、粗钢产量调控和暂停钢铁产能置换的政策、钢铁行业普遍亏损,钢厂盈利率降至历史最低的1.3%的行业特点、以及市场方面民营钢铁企业数量收窄都给钢材市场波动带来一定影响。从近期观察来看,整个钢材市场没有出现明显的积极政策导向,但可以明确的是低碳钢铁正在迎来投资窗口期,其潜在的下游市场规模已出现增长趋势

小怪:

研修营上收获好多啊,有国内钢铁企业低碳转型的分享也有国际钢铁企业低碳转型工作的分享,你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柚子:

我觉得,能源结构上的不同,可能造成了国内和国际钢铁企业在低碳转型进度上的差异,这个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国际上许多国家的资源禀赋里石油和天然气占比较高,相较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资源禀赋,本身就存在碳排放的差异。而像安赛乐米塔尔这样发展历史较久,资源丰富的跨国公司,在资产管理上确实更稳健,在低碳转型上确实有更多的手段。相较于国内一些钢铁企业仍然将重点放在极致能效工作上,安米已经在拓展低碳技术上发力,近期策略在改进高炉-转炉工艺以充分发挥气体喷吹/循环、生物质能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中期策略在使用清洁电力通过电解水制绿氢,用于直接还原铁的生产;甚至已经规划利用清洁电力,对铁矿石直接电解。

小怪:

听前面的分享觉得目前汽车钢是带动低碳钢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为什么国内民营钢铁企业在汽车用低碳钢铁的发展上并没有看到及时的跟进呢?

柚子:

这个原因我觉得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汽车行业用钢量其实有限,以一家规模较大的车企为例,年产量200万辆左右,给到一个钢铁企业的份额又有限制,一家钢铁企业可以供应的车用低碳钢数量也就几十万吨。另一方面,提出低碳钢需求的国内车企数量也十分有限,国内的钢铁企业产能动辄上百万吨千万吨,有几家企业转型生产汽车用低碳钢就可能造成产能过剩。最后一方面是资金问题,目前钢铁市场行情低迷,许多企业持续亏损,企业投资意愿低,少数有意愿的企业,也很难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进行投资转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议题2嘉宾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浏览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议题3

产能置换如何促进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

柚子:

不同省份的“底单”产能存在差异,对产能压减效果有什么影响吗?

小怪:

用“产能核算表”的产能与各省的“底单”产能进行对比,“底单”产能比“产能核算表”的核定的小,可以达到实现压减产能的目的,是积极的政策。如果“底单”产能比“产能核算表”的产能核定的大,则有可能出现越置换越多的情况,不利于产能压减

柚子:

那现在粗钢产量一直在增长是什么原因呀?

小怪:

我也有这个疑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能管控政策,似乎没有约束住产量的增长,反而一直在去产能、增产量。当前并没有官方公开的具体的产能数据,但就江苏和河北的政府文件或者新闻发布会上的产能数来看,现在的产能利用率已经超出了100%。从中反映了企业的超产行为,2019-2023年,河北、江苏的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超产行为,有的企业可以超产一倍多。也就是说尽管产能被作为调节市场供需和促进行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工具,但实际产量并不总是与产能保持一致。产能与产量之间的差异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包括市场需求、技术和管理进步、产能核定标准以及批建不符等

柚子:

企业的产能和实际产量不一致,建设项目环评怎么做,按照产能数据设计的污染治理设施能否有效治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际的污染排放?

小怪:

许多企业其实是提前做了准备的,在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时,按照产能的1.2倍甚至更大的数据来设计。这个似乎可以解决产能与实际产量不符的问题,但是又造成了能耗的不精确管理,对于减污降碳工作产生干扰。前一天的讨论中,也有专家对超低排放改造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就是要根据实际的治理需要,建设精准匹配的污染治理设施,过大的污染治理设施反而不经济也不环保。接下来精确匹配产能与产量的关系正是产能管控工作的重点

柚子:

讨论中,有人提到企业违规进行产能置换或产能建设,是否会受到处罚进行讨论,对于产能违规问题经常没有处罚措施,你怎么看呢?

小怪:

产能违规建设若想处罚,得是有法可依,虽然目前的产能置换办法只是个政策,但跟产能相关的一系列活动都是有法可依的。比如企业未批先建的行为,是有环境影响评价法来约束的。只是很多时候,地方部门对于企业未批先建的行为视而不见。待到工程完工后,又及时地为企业补做了环保手续,让违规的产能合法化。现实中经常出现的批建不符行为,也是环境影响评价法可以约束的。另一方面,钢铁产能已经有了资产属性,企业违规建设的行为是否也应该受到金融相关的法律约束?总之,对于产能违规建设行为的管理不到位,多是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的考虑,但大家都只为自己考虑,最终就是导致了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最终就是“公地悲剧”。所以,上级部门和社会公众对违规产能建设的监督尤为重要,近期中央环保督察就多次发挥了遏制违规产能的积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议题3嘉宾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浏览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研修营中,大家不仅充分交流了各方对于当前钢铁行业减污降碳现状的观察,也就未来相应政策如何完善展开了充分地探讨。期待本次研修营大家在交流中沉淀出的真知灼见能支持各自当前的工作,共同促进钢铁行业减污降碳的积极进展。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公众号:绿行太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