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自说自话的总裁

今天,我们来聊丛林里的亚特兰蒂斯——吴哥窟。

有人说,它和亚特兰蒂斯有五点相同:

1,它俩都是一圈圈围墙与环岛的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它俩都修建在浮岛之上,亚特兰蒂斯沉没了,而吴哥窟却为何还没被它脚下的沼泽吞没?

3,它俩都是卫星状的城市,巨大的人口和未知的科技支撑着一个谜一般的国度;

4,它俩都是无比凶悍的战士,亚特兰蒂斯因为好在而沉没,可吴哥窟却因何而废弃?

5,它俩曾都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的传说,可当我们一层层深入雨林,600年前消失的吴哥窟浮出了水面,而这,是否也将启示我们,继续找到那个1万年前消失的亚特兰蒂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4年·奋进号航天飞机

1994年,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它从太空中,终于让我们得以窥见吴哥窟的全貌……

这幅卫星照片开始让科学家们重新审视那个古老的传说——雨林深处曾隐藏着一座6亿神明和1000万人类共同居住的城市……

也许,曾经的探险家们都小看了吴哥窟吧,卫星照片中,这是一片隐藏在丛林中,南北20公里,乘以东西25公里的巨大遗址群啊,足足有整个东京23区的大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一位名叫埃文斯(DamianEvans)的计算机考古学博士决定用更先进的技术,来破解吴哥窟身上的第一谜团——规模之谜,它到底有多大,是否真的曾居住过1000万人口?

谜团1:规模之谜

起初,当西方探险家抵达吴哥窟遗址的时候,发现这里是一座65米高的寺庙遗址,由五座高组成,象征着印度教世界中的须弥山。

这个高度和面积,几乎比罗马斗兽场还要整整大上两圈,当它忽然出现在雨林中的时候,那种冲击力曾让第一位造访这里的葡萄牙探险家(AntoniodaMadalena)写道,建筑之独特无以伦比,其超绝非凡,笔墨难以形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到访的西班牙史学家(GabrielQuirogadeSanAntonio)甚至认为它属于失落以色列支派的古代科技作品……

整座寺庙不仅宏伟,走近看,细节更是层层叠叠,尤其是其中2000多尊女神像,号称柬埔寨的兵马俑,她们也都是千人千面,每一尊都拥有不同的姿态、神情和动作,就连手指的细微处,也都表现的栩栩如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还仅仅是大吴哥窟范围内的一座庙宇而已,将它放大,原来,它坐落在一片,宽200米,周长5555米的四方形护城河上。

姑且叫它吴哥寺吧,在它之外,密林中竟然还隐藏着更加古老且破败的巴戎寺(Bayon),它以石柱上那四面微笑的神秘雕像而著名。

继续探索,当年的西方探险家又发现了失落的巴方寺,这是一座七级浮屠,同样象征着印度教世界中的须弥山,但出于某种未知的原因,抵达它的通道,被修建为一条200多米长的栈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在密林的废墟中,当年的探险家们还发现了这座早已与树根融为一体的塔布隆寺,这究竟是何人,何时修建的神庙群?

之后的数百年,随着探险家的一步步发现,丛林中出现了16座神庙,似乎对应着天空中的天龙座,于是,有了那个12600年前,失落文明创造了吴哥窟的都市传说。

当然,科学家们并不关心这些都市传说,只是他们挖着挖着,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不对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雨林中的神庙,预计消耗了500万块石材,大约300万吨,这已经快接近三座吉萨金字塔的重量总和了,然而,建造者在哪里?

雨林中根本就没有发现任何建造者居住过的工地和房屋啊。

难道它真的是苏耶跋摩二世国王用神明之力,一夜之间完成的吗?

不可能,从各座神庙的侵蚀程度来推算,它们就不可能是一夜之间完工的,而是前后至少相差了三四百年,可是,这三四百年间,工人们住在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悉尼大学的埃文斯博士决定先以这个谜团入手,他采用了飞机探地雷达的方法扫描整个丛林,这可以让那些隐藏在树冠、丛林和泥土之下的遗迹结构现身。

果然,他很快就在吴哥寺第三层城墙外,护城河内的区域中发现了很多坑坑洼洼的东西,很整齐,每个大约25米直径,这些坑洼旁边,还有土丘一样的结构,也是大约25米宽,40米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这是什么?

埃文斯博士的合作团队立刻一铲子挖了下去。

首先是长方形土丘,最开始出土了一些白瓷一样的东西,像瓦片,又像是某种罐子的碎片?

不久后,又挖出了这样一只白瓷碗的残片,最后,挖到最深处,出现了整齐的石块铺陈,这是道路和房屋基座的遗存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曾经有人生活过?

继续破解,挖掘那些圆形的洼地,一无所获,除了淤泥,还是淤泥。

然而,最终破解谜团的,也正是这些淤泥——为什么土丘上有生活痕迹,而圆坑中全是淤泥?

这不正是一套完整的居民系统吗?

要知道,柬埔寨的雨林,没有四季,只有旱季和雨季,为什么今天的柬埔寨人住吊脚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是因为,当洪水和雨季来临时,屋外一片泽国,而当旱季来临时,土地也会龟裂。

所以,圆坑是什么?

是居民们的蓄水池啊,而土丘呢?

不正是房屋修建的地基吗?

据此研究,埃文斯博士还原出当时的民居样式,而这种整整齐齐的民居,竟然出现在了曾经被认为是宗教圣地,无人居住的吴哥寺护城河之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来,先前的理解全都错了,护城河内有人居住,那护城河外呢?

扩大扫描范围,结果让人难以置信,原来,环绕着吴哥寺的神圣须弥山,外围也是密密麻麻的居民点,预计有数万人口居住。

看来,修建寺庙的劳动力之谜破解了,但是,为什么他们的民居全都已经消失了,而唯独寺庙依旧耸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一位修复专家反问道,为什么吴哥人没有留下有关吴哥窟的历史记录?

为什么这一切谜团,还要靠今天的探地雷达和考古发掘来揭示?

因为,时间会腐朽一切,吴哥人将文字书写在贝叶和兽皮上,这些东西,就像他们的木质房屋一样,只需要数十年无人居住,在半年干旱、半年洪水的雨林中它们就都将化为腐朽,然后被泥土掩埋,唯独那些巨石遗址,它们才能在数千、乃至上万年的沧桑中幸存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探索,埃文斯博士将自己的方法扩大到奋进号照片范围内的每一座寺庙,他发现,这竟然是一座座卫星城,每一座寺庙周围,都有这样一圈密密麻麻的居民区,仅仅目前已发现的,就有60处之多……

还会有更多的遗址吗?

扫描区域继续扩大,天啊,原来在整个山谷丛林之间,这种卫星城星罗棋布,数以百计,整体面积超过了3000平方公里,这几乎是整个北京五环围起来的大小啊,已经远远超过了如今纽约、东京和伦敦的大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哪怕以每个卫星城一万人口的规模计算,整个大吴哥城范围内,人口也轻松超过了100万之巨……

这太夸张了,难以置信,原来800年前,地球上的最大城市,不在君士坦丁,也不南宋临安,而是这东南亚的密林深处,研究进行到这里,埃文斯博士毫不掩饰的将自己论文标题写作: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吴哥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正是整个城市的通力合作,让他们在800年前,建造了如今我们眼前的这些巨石奇迹。

而他们自己,却早已跟随着泥沙一同被掩埋……

然而,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他们要选择密林居住?

同期的世界性都市——南宋临安、君士坦丁,这都是港口城市啊,那是一个世界正在变革,全球正在沟通的黎明时代啊,他们为什么不搬到更南边的海岸区居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谜团2:雨林之谜

破解这个谜团的专家组来自世界各地。

首先是日本考古队,他们得到许可在巴戎寺的修复现场挖掘地基,很快,他们挖到了一片元青花,这是12几几年,中国元代的全球硬通货,就像今天的苹果手机一样。

接着,出土的又有8几几年的中国唐代硬通货——唐三彩,还有不那么硬通的唐白瓷。

继续挖,又出土了,8几几年的阿拉伯陶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这是另一个雨林版三星堆——买买买,买遍全球的故事吗?

如果当真如此,那他们既然是国际贸易的参与者,又为什么非要住在这道路难行的雨林、沼泽之中?

难道这里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神秘力量?

继续破解,另一组日本团队,似乎从一本中国古籍中找到了线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腊风土记》这是1295年,中国元朝博士——周达观奉命出使吴哥王朝后留下的记录。

其中有一句说,这里的稻米,一年之中,可以收获三次或者四次。

所以,三熟稻,四熟稻,这是什么概念?

以我们如今的科技,四熟稻这都还只是实验室产物,根本没法儿大规模种植,然而,1295年,730年前,吴哥王朝就已经有了大规模种植的四熟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可能,这绝对是周达观在吹牛。

曾经,这条线索就这样被忽略了,但当埃文斯教授挖出了100万人口的超级城市,当日本团队挖出了雨林之谜后,我们忽然意识到——四熟稻——这怕不是真的有什么上古科技吧,就像我们的《山海经》中记载的那样,昆仑山上有木禾,木禾是一种像果树的水稻,可以一年四季源源不断的出产稻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当年阇耶跋摩二世在荔枝山自称转轮王,建立高棉吴哥王朝时,他当真就已经掌握了这种的农业黑科技?

为什么要居住在雨林中?

为什么居民总量有夸张的100万人口?

全都是因为四熟稻,因为这农业黑科技啊。

回顾人类历史,我们从何时开始全球人口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一个爆发点是哈伯发明了人工固氮,我们拥有了亩产万斤的金坷垃化肥科技。

而再上一个爆发点,不正是玉米、南瓜、土豆这些南美作物来到我们旧大陆的时候吗?

为什么曾经专家们武断的认为吴哥窟不可能有什么6亿神明1000万人口?

因为,当时还没有发现新大陆,还没有能养活1000万人口的玉米和土豆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如果有一年四熟的水稻呢?

如果经过吴哥人精心的培育,在他们的庙宇、城市之外,还有一片片一望无际的稻田,正在被精妙的水利灌溉系统和雨林中温润的气候环境呵护生长呢?

这不就是破解人口之谜和雨林之谜的同一个答案吗?

调查发展到这里,悉尼大学的计算机考古学家——埃文斯博士再次披挂上阵,很快,他的探地雷达中,又出现了这样一些奇怪的土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有两道墙?

起初,埃文斯博士观察到,很多遗址周围都有大兴土木的痕迹,像是一些围墙。

深入实地调查,也确实发现了这些城墙。

可是,为什么探地雷达上显示,它们往往是互相平行的两条呢?

继续挖掘,两条围墙之间,再次出现了淤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这是河道的证据,这意味着我们眼前的城墙遗址,根本不是城墙,而是两条平行的河堤,这曾是人工运河。

难以置信,现实中,那些曾被认为是天然河流的地方,竟然都被探地雷达证实,是古代吴哥人为城市开凿的配套运河。

接着,沿着这一线索不断的扩大调查范围,埃文斯博士再次得到了这样一张让人后背发凉的水文地图——水源从东北33公里的荔枝山上发源,吴哥人几乎用一整套运河水网将所有的庙宇、民居和稻田全部连通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流在这里被精准的控制,巨大的吴哥窟古城,竟然是有一整套自来水系统,比我们现在的自来水概念厉害多了,它竟然是集日常用水、灌溉和运河交通于一身的超级系统。

城中有很多巨大的人工水库,它们不仅在卫星地图上清晰可见,而且,如今在现实中也依旧发挥着灌溉作用,它们是吴哥人为每年定期到来的半年旱季准备的城市蓄水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继续深挖那些城外的引水渠,原来,这里在比吴哥窟更加古老的年代,就已经被雕刻上印度教中林迦的符号,这是一种我无法直接放图,也大家千万不要搜索的搜索的古老印度教法器,它们的神力正在祝福着这整套大吴哥城耐以生存的自来水系统……

研究发展到这里,专家们忽然意识到,原来,古代的吴哥雨林并不泥泞。

丛林无法通行,这完全是我们主观的臆断,人家吴哥人出行,并不开车,而是驾船,像水城威尼斯一样,它们用小船顺着运河直达千家万户和广袤稻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在太神奇了,而另一个层面,为什么这里会有大唐、南宋和阿拉伯的硬通货呢?

难道,他们还曾将这水网交通的思路进一步扩大,扩散到了整个中南半岛区域之内?

难道这些水网,直通海滨?

难以置信,专家们立刻马不停蹄的开始向四周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鸟·迦楼罗

这次,破解谜团的钥匙出现在了这尊神鸟迦楼罗的雕塑之上。

它是印度教中主神毗湿奴的坐骑,它也是佛教中的天龙八部之一,汉译为,大鹏金翅鸟。

它是吴哥窟中,那座中央主塔上俯瞰一切的神像,它被认为是吴哥王朝的某种国徽。

就像如今泰国、印尼依旧将它印在自己的国徽上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们认为,曾经强大的吴哥王朝,也用神鸟迦楼罗作为自己的徽标。

接着,追寻这些神鸟徽标向外探索,专家们又发现了七条通向远方的高速公路。

公路每隔15公里,都有一个石头城堡,这是驿站,专家们考察这些驿站,发现了一整套高棉帝国飞速运转的系统。

然而,驿站、公路的尽头究竟在哪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一组国际科考团在如今大海之滨的越南归仁港中发现了端倪。

原来,归仁港在吴哥窟时代属于占婆王国,而占婆王国的一座古塔中,不仅出现了和吴哥窟同样的磨石工艺,竟然还出现了吴哥窟的徽标——迦楼罗·大鹏金翅鸟。

所以,这意味着什么?

占婆、归仁港,这曾经也是某种高棉吴哥王朝的藩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继续扩大这一思路,在不同方向上追寻吴哥王朝的印记,慢慢的,雨林中越来越多的遗址被揭示了出来,遍布整个中南半岛,它们竟然以吴哥窟为中心,呈十字型分布。

看来,吴哥王朝曾节制整个东南亚的猜想没错,为什么不居住在更便利的港口之上?

因为,它是东南亚的中心,它正用发达的水陆交通,汇集着整个东南亚的商贸……

更进一步,将这个十字架放大到全世界,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正欣欣向荣,吴哥,竟然真的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正好位于海上丝路的十字路口,向东沟通中国,向南沟通爪哇,向西则连接着印度和阿拉伯世界,甚至向北,还可以通过那些密林里的江河连通中国的云南和四川……

当时的世界纷争不断,欧洲正在十字军东征,中国正在抵抗着蒙古铁骑,而印度也在被穆斯林大军蹂躏,但吴哥王朝所处节制的东南亚,就像雨林中的世外桃源一样,它们怡然自得,再加上一年四熟的雨林黑科技,怪不得能成为埃文斯博士笔下,工业革命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研究从宏观到微观,专家们回顾巨石,忽然又发现了这样一个无法解释的谜团……

谜团3:巨石之谜→铁器之谜

起初,巨石之谜也像金字塔一样,困扰了很多人,因为,500万块雕刻整齐的灰岩,通过微观晶体对比后发现,竟然全都来自30多公里外的荔枝山,究竟如何运输?

史料上记载的6万头大象吗?

可是,从荔枝山到吴哥窟这一路上颠簸难行,雨林密布,根本就没有像样的道路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后来,随着埃文斯博士的水网交通系统被揭晓,巨石之谜似乎迎刃而解,古吴哥人让巨石从荔枝山直接上船,然后,竹筏就将源源不断的将它们运至每个神庙的工作现场。

可是,很快问题又来了,这些巨石为何如此平整,两块,甚至是数块咬合之间,出现了难以至今的90度平整夹角,两块岩石的缝隙,连一张纸都插不进去,这究竟是如何打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来自德国的考古团队破解这一谜团,他们在吴哥寺环绕1公里石刻浮雕上发现了这样一幅图,这似乎就是吴哥人对自己打磨黑科技的记载啊。

果然,还原以后,原来是这样的,三人操作,将两块要拼合的巨石悬吊在一起,利用巨石自身的重力,不断来回摩擦,直到磨到完全平整为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还有问题啊,那就是,吴哥窟中心的五座高塔,整整65米高,哪怕你绝对平整的垒砌好以后,它是还要雕刻的啊,那雕刻繁复至极,而在这整个去掉几乎三分之一石料的繁复雕刻中,工人们又如何保证每一块巨石不被锤凿的冲击力所移动呢?

更何况,它被雕刻以后的中心,并不像大金字塔一样十分稳固,它是一种重心很高的橄榄状结构啊,再加上它周围那些石质的回廊,这些结构,都不算稳定,但却为何能持续800年不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继续破解,这次,专家们从巨石缝隙间发现了不可思议的铁榫结构。

天啊,还记得我们在卢沟桥那期节目里介绍的这种铁榫吗?

这是,11几几年当时最先进的石匠工艺啊,如何传到偏远的吴哥雨林当中?

帮他们修建这些巨石庙宇的石匠究竟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可怕的是,强大如元帝国,纵横欧亚,囊括欧洲、阿拉伯和中国所有高科技的大元朝,他们在修建卢沟桥时,也只使用了数千颗铁榫,这是因为,铸铁在当时十分珍贵,比如,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全国铁产量550万斤,换算成每颗50斤的铁榫,这也才11万颗而已。

而解析整个吴哥窟,500万块巨石互相勾连,这需要多少铁榫?

100万颗?

50万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而,吴哥窟最大的谜团也随之浮出水面,那就是——东南亚,哪儿来这么多铁?

据研究,距离吴哥窟最近的铁矿产区,也在荔枝山脚下,是一座小小的山丘,名叫铁山。

这里世代居住着库伊族人,他们据说,就是当年吴哥王朝的铁匠,他们每年的新年,都还要用这种奇怪的盾牌战舞来庆祝,真的就像一群神秘的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他们所打造的武器——皮克(P'keak),非常奇怪,像什么?

是不是很像古埃及的弯刀?

也很像我们古吴越地区出土的血战利器——吴钩?

总之,调查铁榫之谜的英国考古学家——西蒙(SimonWarrack)深入铁山,深入库伊部落以后,他反而更加迷惑了,首先,铁山确实出土了很多,古代库伊人的冶铁锅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考察这锅炉后发现,它们冶铁的办法,是将铁矿石密封在泥窖当中用风箱鼓风闷烧,这是他们达到1800℃炉温的唯一方法,闷烧结束后,砸破泥窖,得到铁矿。

然而,这种冶铁效率并不高,如何产出勾连500万块巨石的铁榫?

按铁山遗址的规模估算,库伊人至少要在这里工作500年。

更诡异的是,西蒙团队检测铁榫和铁山矿石后发现,两者并不匹配,铁榫并非来自铁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它们究竟来自哪儿呢?

悬疑至今无解……

接着,哪怕800年前,吴哥人鬼使神差的得到了这些巨量的铁榫,浮屠、须弥耸立了起来,很快问题又来了,那就是,如此上百万块巨石垒砌而成的吴哥窟,它有多重?

50万吨?

100万吨?

凭管多重,最要命的是,你建在雨林的沼泽上啊,你没有花岗岩的地基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为何800多年来,你还没有被沼泽吞没?

谜团4:巨石不沉之谜

最终破解巨石不沉之谜的是一位水利工程师,名叫郝鹏(PeouHang)就职于吴哥窟保护与管理局。大约40年前,德国专家在修复吴哥窟时,发现了很多隐藏在基石内部的红土石(Redlaterite),这是一种富含氧化铁和氧化铝的矿石,有很多小孔,十分便于开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他们还发现了很多没有完工的女神雕塑和窗棂设计,于是,德国专家们因此认定,吴哥窟在修建的后期也遇到了费用紧张,偷工减料的情况,那些红土石,不过是为了便于开凿和雕刻,滥竽充数,隐藏到华丽墙体之内的便宜材料。

这一学说持续了40多年,但是,当美国专家重新修复吴哥窟,再次研究这些红土石的时候却发现,不对啊,它们并不比外层的灰岩更好开凿啊,而且这也绝非便宜材料,它的重量、密度也和灰岩相当,所以,究竟为什么要埋这么多红土石在塔身之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疑问又持续了好几年,直到水利工程师郝鹏开始构想吴哥窟的巨石不沉之谜,他忽然意识到——这些红土石多孔、透气、排水性好,不正是一种天然的宏观絮凝剂吗?

原来,整个吴哥窟高塔部分修建在一个30多米高的夯土层之上,夯土四壁先用红土岩打底铺上地基,然后,再在红土石外面,一层层用灰岩垒砌塔身。

如此一来,这些吸水的红土石就像往砂浆里加入的絮凝剂,它与整个吴哥水利系统形成了完美的配合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意思?

注意看,吴哥窟四周有一条宽200米,周长5555米的护城河,这些河水总计约200万立方米。

表面上看,它是护城河,是运河,也是吴哥窟居民的日常用水,但实上,它与塔身中的红土岩配合,形成了某种类似水泥的配方。

比如,沙子太干,巨大的吴哥窟压在上面,地基会散。

而如果沙子太湿,地基又会凹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怎么办?

那就让沙子永远保持不干不湿,正好支撑吴哥窟的那个湿度啊。

于是,先开凿运河,运河水会永恒的湿润地基,而这个湿润度极难把握,如何平衡呢?

再在地基上码入大量的红砂岩,透气、吸水、絮凝,平衡干湿度。

如此一来,古吴哥人竟然通过这种宏观又巧妙的方式,让沼泽之上的巨石千年不沉,看来他们真的是水利魔法师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在修复的过程中,专家们还发现,不仅仅是水利,吴哥窟的设计者似乎还是天文学的大师……

谜团5:天文学密码

有关吴哥窟天文学的研究,似乎让人难以置信,排除那些尚未证实的都市传说,我们这里分享一个已经实锤的天文密码。

那就是,吴哥窟五塔的中央高塔上有一个孔道,每当春分日来临,阳光就会从30多米长的孔洞直接射入大殿,而在大殿地板上,还有一个孔洞,阳光继续向下,又是30多米的距离,来到一个空无一物的密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密室里有什么?

一些专家认为,这应该是吴哥窟建造者,苏耶跋摩二世的陵寝所在地,整个吴哥窟其实和金字塔一样,是苏耶跋摩二世升入天国的宗教机器。

然而,棺椁在哪里?

密室里空无一物啊,像不像大金字塔的国王密室?

像不像国王密室里那条对准天狼星的通风管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上古天文学、上古升仙术和上古科技档案这都是真实存在的吧。

因为,现实中,考古队还发现过另一个似的密室,其中有一个巨大的石箱,石箱顶部和正面有孔,并不像棺椁或者骨灰盒的样子,那它究竟是做什么的呢?

都市传说认为,它是某种连通整个通吴哥城能源系统的一环,但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我们会员频道细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回到科学家的语境,他们认为,如果密室是苏耶跋摩二世的墓室,那么整个吴哥窟,其实就是他的陵寝和宗教寺院,如此一来,在陵寝说的语境下,吴哥窟的建造年代和建造时间可以确定,那就是必须在苏耶跋摩二世在位的32年之间完成。

做此研究的专家名叫西蒙(SimonWarrack)他是石材保护领域的权威,曾对欧洲的众多纪念碑和建筑进行过维护,包括威尼斯公爵宫、罗马特莱维喷泉和图拉真广场,自1996年起,他开始为吴哥窟保护与管理局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亲身参与到修复巴肯寺(Bakheng)的石匠工作当中,他能熟练的雕凿石料,他完成一块石料的时间大约是8小时,因此,他认为,如果要32年之内完成吴哥窟,那么每天石匠们需要处理300-500块石头,这大概需要至少500名熟练的石匠,而继续通过石匠数量折算工程总量,那当年的吴哥窟工地,将是一个12万人的庞大施工现场,包括了石材运输、设计管理、施工监理、后勤保障等等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在此思路之下,专家们也进一步破解了大吴哥城卫星状态结构的成因。

那就是,每一座寺庙,其实都是一位君王的陵寝和宫殿,君王生前围绕着庙宇建设,它周围的雨林将聚集居民,而居民区之外,就是广袤的稻田,用以出产养活工人们的稻米。

而当君王去世后,这座卫星城并不会荒废,居民们继续供奉庙宇和君王的遗体,君王依旧生活在宗教性的天国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在这种强大的宗教向心力的感染下,数百年间一座座庙宇和卫星城就这样诞生了,最终在高棉王朝的时代,形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庞大吴哥城,他们曾是战乱世界中的世外桃源,用那张庞大的吴哥十字架与世界相连……

所以,如此宏伟的帝国,如此繁复的吴哥窟,它到底从何而来,为何崛起,又为何兴盛呢?

也许,接下来的两段研究,还可以让我们继续发现高棉帝国崛起的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棉弩炮象

如果你是一名帝国2的玩家,那么你一定痛骂过微软为高棉民族设计的特殊单位——弩炮象。

这太夸张了吧,把弩炮装到大象上,皮糙肉厚攻击高,还是远程、贯穿伤害,再加上高棉族的一年四熟异次元农田,怎么输?

真的,我特别爱用高棉,然而,就在我写这篇稿子之前,我都还认为弩炮象,这是微软在开玩笑,可是,微软毕竟是微软,作为一款严肃的历史题材游戏,他们设计出弩炮象,竟然也来自最新的吴哥窟考古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这幅壁画,真的是古高棉人,也就是吴哥人正在大象背上操作弩炮。

而这样的战象,高棉历史记载,有6万头……

所以,恐怕真的就跟蒙古一样,只要蒙古马能去的草原,都是蒙古帝国。

幸好,当时大象能活动的雨林被锁死在中南半岛,高棉象兵才没有因此而闯入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以军事起家,短短两代人之间,就横扫了中南半岛,而所谓文治武功,骑上大象能得天下,从大象背上下来以后,又要如何治理天下呢?

起初,高棉统治者们选择了拥有6亿神明的印度教,在宗教、科技和四熟稻加持下,占地30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的大吴哥城在丛林中悄然诞生。

然而,到了阇耶跋摩七世,公元1200年的时代,似乎,我们从这位微笑的君王头像上,看到了另一段万神之神的微妙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神之神

日本专家在研究吴哥窟出土的高棉石碑时,意外发现了这样一段话。

来自阇耶跋摩七世,他在说,我在23座神殿之中,供奉万神之神。

所以,什么是万神之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教6亿神明,从来就没有一个所谓的万神之神啊,一步步寻找,日本专家们先是发现,印度教发展到阇耶跋摩七世的时代,已经纷争不断,比如信奉毗湿奴的教派,和信奉湿婆的教派就经常闹得不可开交。

而湿婆、毗湿奴两位主神之下呢?

还有无数的小教派啊,帝国就在这种无休止的纷争中剑拔弩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阇耶跋摩七世,想用一场宗教改革,来化解这些矛盾,他要用一位万神之神来包容所有的高棉诸神吗?

这位万神之神会是谁呢?

答案,在距离吴哥窟600公里外的泰国境内出现了,领衔研究的石泽团队在这里发现了一尊如今依旧被泰国人祭拜,身上依旧贴满金箔和鲜花的神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祂的周身布满了成千上万的小神像,通过辨认,腹部较大的神像是印度教的水神——伐楼那(Varuṇa),汉译为水天,掌管雨水。

胸部是印度教的守护之神——毗湿奴,而额头的眼睛则象征着印度教的毁灭之神——湿婆。

接着看,这尊万神之神的发髻上还有一尊神像,这是什么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教中并无这种塑像意义啊。

如何破解?

石泽团队忽然反问,如果是佛教呢?

毫无疑问,佛教中有这种头顶一佛的含义,那就是——阿弥陀佛。

然而,谁头上会顶阿弥陀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音,观音以阿弥陀佛为自己的老师,所以一直顶在头上。

因此,石泽团队破解了万神之神的真身,竟然是佛教的观音,甚至巴戎寺(Bayon),那石柱上四面微笑的神秘雕像也被认为是观音。

所以,这是一场以佛教包容纷争,创造和平的故事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万神之神的观音像如今在东南亚已经发现了18处,也许,他们就是高棉帝国当时最鼎盛、最和平时代的见证吧。

阇耶跋摩七世的头像如今被不少爱好和平的历史研究者所供奉,比如,这位远在巴黎的史学家、思想家,他认为,吴哥人最终面对纷争,选择了包容,这也是高棉帝国能创造奇迹的核心要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阇耶跋摩七世用观音,用佛教与和平来包容、化解了印度教6亿神明的纷争,让帝国在他的治理下,走向巅峰。

然而,悬疑继续,如此和平、美好的帝国,为何在阇耶跋摩七世之后200年内迅速衰落?

人们就像失去了魔法一样,一夜之间离开了吴哥窟,这里从此变成了雨林中的传说,为什么会这样?

这当中的研究与猜想众说纷纭,有自然生态崩溃说,有宗教崩溃说受,有瘟疫说,有战争说,甚至有上古科技失传的都市传说,等等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我们有机会细说。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最后夫人说,看完好想去吴哥窟,真的很神秘啊……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