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又被称为“死亡之海”,虽然含有大量的矿藏资源,但自然环境极其恶劣,而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的彭加木曾三次到罗布泊进行考察。
但他却在1980年6月的一次考察中神秘消失,这就引发了社会上很多的猜测,尤其是港媒的一篇报道,大概意思是:消失的彭加木突然现身美国。
这就让一些人怀疑彭加木失踪不是偶然,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逃亡”,那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罗布泊又隐藏着什么秘密?
为边疆“添草加木”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边,虽然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重要路口,但随着时间流逝河水慢慢干涸,从此成为了生命禁区,几乎人烟绝迹。
曾经也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探险家先后到达罗布泊,像瑞典的斯文・赫定、还有英国的斯坦因,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无功而返,足以看出罗布泊恶劣的自然环境。
1956年,我国科学院打算组建一支科学考察队伍,到边疆地区调查资源,从而支持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而彭加木得知之后,果断放弃了去莫斯科留学的机会,决定到祖国边疆去。
他青年时期学习的是生物化学,当时也在科学院的上海生物研究所工作,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他还将原名彭家睦改为彭加木,“加木”意为,为边疆“添草加木”。
于是,他向负责工作的郭沫若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我志愿到边疆去,这是夙愿……我具有从荒野中踏出一条道路的勇气。”
从这以后,彭加木从心底里爱上了新疆,他先后在“生命禁区”罗布泊考察了三次,为我国重大科学领域填补了空白,也纠正了当时一些对罗布泊错误的看法。
他第一次在罗布泊考察是1964年,他和几名工作人员绕了一圈,对流入罗布泊的三条河流中的钾含量作出了研究,根据调查结果他判断罗布泊存在大量的钾盐和其他稀有金属,以及重水。
重水可以运用到多个领域,像原子能技术,药品,半导体行业都有应用,而且它还是制造核武器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但当时我国重水全部从外国进口,9成以上的钾盐同样要进口。
可以说,彭加木的发现解决了我国当时资源严重依赖进口的问题,也进一步保证了国家资源安全。
第二次考察则是在1979年,当时国家电视台要到罗布泊进行拍摄,需要一名科学家带路,彭加木得知之后非常高兴,外国探险家写的关于罗布泊的书很多,但中国人却很少来过。
由于前两次是在罗布泊外围进行考察和研究,所以在1980年春夏之交,他们决定进行第三次考察,这次打算进去罗布泊湖盆的内部,由彭加木任队长。
神秘失踪
同年五月,彭加木带领了11名人员组成了考察队分两队进入了罗布泊,调查了该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还采集了大量的生物标本和矿石。
经过一周的长途跋涉两队成功会师,这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进入到了罗布泊的核心,在完成休整和考察之后,他们并准备返程,最多用7天的时间。
但在途中不幸发生了,他遇见了沙尘暴,车辆也多次陷入地面,这就让考察队的速度非常的慢,三天才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更糟糕的是,保存的水出现了变色的情况。
等到了6月16日,考察队此时来到了库木库都克,便想着在此处安营扎寨,但准备烧水做饭的时候发现水快没有了,没有水源就意味着无法生存。
最终考察队只能向驻军发送求救信号,希望部队能够送来水和汽油,而此时的彭加木心急如焚,一晚上辗转反侧,于是在第二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认为部队动用直升机送水成本过高,一小时便需两千,且直升机数小时方能抵达,一次飞行最低耗费资金上万元。
为了节省这笔钱,彭加木主张自己找水,他依稀记得当初电视台拍摄节目的时候,曾在库木库都克东北处的八一泉”加过水,两地的距离为30公里。
另外,在蒙古语中“库都克”就是“井”的意思,基于以上种种,他觉得东面有水井,一直向东走的话一定的能找到水井。
就这样,彭加木计算好路程准备好汽油在早上便出发了,如果能够找到水井,部队就不需要运水了,而留守的队员则焦急的等待,直到11点30分才收到部队的电报。
待电报译毕,将近 12 点。副队长汪文阅后想将其交予彭加木,却没有找到他,仅看到其留下的一张字条。
“我向东去找水井。彭6月17日10:30”。
从这以后,众人再也没有见过彭加木,而部队得知彭加木失踪的消息之后,出动大量人员和警犬从三个方向展开地毯式搜索,但只发现了几张糖果纸和几行鞋印。
彭加木的失踪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在先后经历四次大规模搜救之后也没能找到他的踪迹,众人不得不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
但同年10月,香港《中报》刊登了一篇报道,一个名叫周光磊的人在华盛顿看见了失踪的彭加木,此报道刊出之后,全国上下一片哗然,甚至还出现了离奇的“叛逃”说。
为了弄清事实的真相,新华社记者进行了调查,最终认定这是所谓的“周光磊”编造的谎言,更何况彭加木的夫人夏叔芳称自己并不认识周光磊,丈夫也没有提过,可对方自称是30年的老友,还将自己的名字写错。
至于彭加木为何失踪,研究人员认为被风沙掩埋的可能性更大,他失踪的前一天消耗了大量的体力,而且一晚上没睡,第二天找水的话很有可能出现体力不支晕倒的情况。
另外,彭加木走的时候只带了两斤的水,没有食物,这就意味着他有面临断水和饥饿的危险,而且六月的戈壁滩,下半夜的气温很低,偏偏他平时还是最怕冷的。
由于多年没有找到他的遗体,始终无法确定真实的原因,这也成为一个解不开的谜团,但丝毫不妨碍彭加木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身体病弱却有着坚定的性格,甘愿为祖国的科考事业献身。
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2010年09月13日,叶永烈谈彭加木失踪细节:不要飞机支援自己找水
光明网,2006-04-30,彭加木:魂归罗布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