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断更1217天后,李子柒终于回归啦!她回归后的首个作品,以非遗产品“漆器”为主题,在多个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长达14分钟的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雕漆隐花,雕出紫气东来”,在视频中,李子柒为婆婆(奶奶)制作了漆器衣柜。其上绘有麒麟图案,寓意吉祥长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我们跟着李子柒的“脚步”,一同走进光山这片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的土地,领略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白色幕布,一束油灯,光影汇聚交错。小人物伴着音乐上天入地,幕布前聚精会神的人群,正在等待一场好戏上演。这便是中国皮影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山皮影戏是一门融绘画 、雕刻、文学、音乐、舞蹈、表演于一身的综合性民间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演出时,用一块长两米多,宽一米多的透明胶油布作影戏幕布,演员在幕后手持皮影杆,控制皮影的动作进行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借助灯光,把剧情展现给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光山文化

光山皮影戏受当地山歌、灯歌 、小调的影响,唱腔和音乐具有浓厚的豫南乡土风味。

光山皮影选用本地黄牛皮制作。清水泡半个月后去毛、去杂质、凉干,薄厚一致呈透明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雕刻成人物或动物、服饰、兵器、桌椅等形象。然后添加各种色彩,使之更生动形象。最后再染上桐油或清漆制作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制作的皮影不仅色彩绚丽,而且经久耐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山皮鼓制作是一项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传统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一只光山皮鼓的诞生,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从精心挑选原材料开始,工匠们便以极致的专注投入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制鼓有着超高的技术要求,包括选材、刨板等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求严谨细致,容不得半点马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刮牛皮,去除皮下组织。常见的牛皮有黄牛皮和水牛皮,这两种皮质各有千秋。通常选择八龄以上的黄牛皮,用生石灰浸泡进行脱毛处理,再用特制的弯刀将其皮下组织去除干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拼合鼓身,鼓腔是带弧度的,一般的制鼓选择直木切割成弧形再烘干。再用凿子将鼓身边缘的厚度打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造一面大鼓的木料和宽窄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完全是凭着精湛的技艺和积累的经验来制作,拼合鼓身的时候还要保证每一块木板严丝合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打好孔的牛皮边缘均衡地穿好绳索,并将准备好的牛皮再次浸泡,使其变得柔软且有韧性。沿着之前画好的墨线打洞,均衡地将绳索穿梭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拉伸鼓皮,让皮子绷得更紧。这样出来的音色更加雄壮、响亮。等两三天后鼓面干透,声音满意的话开始画线钉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好墨线,开始钉钉,可以选择竹钉、钢钉或铜钉。钉好后,去除边缘多余的皮质。鼓的另一面也需要重复同样的工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一只精美的皮鼓便呈现在我们眼前。它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是工匠们智慧的结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光山县文化馆

在李子柒一条14分钟的视频里,我们看到了春夏秋冬的变化,看到了一项技艺所需要耗费的大量时间。牵挂非遗的不应只是写满沧桑的面孔,非遗的传承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在非遗传承保护这一条赛道,期待出现更多的“李子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手机报(ID:hnlysjb)

了解更多旅游资讯

来源:光山青年微信公众号

编辑:王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