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李颜颜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企业出海,如何从过去的选答题,成为当下的必答题?

以财富中国500强企业为例,超过90%的企业拥有不同形式的国际化业务。2023全球领航者大会曾披露一组数据:近5年间,有25.8万家出海企业成立,其中超过一半是在疫情3年期间诞生的,而超七成中小微企业已实施出海计划。

这里既有产能升级转型的需求,也有向外寻找增量市场的需求。

从18世纪末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曾发生过数次产业转移,最后一轮发生于20世纪末。当时,中国是最主要的“承接国”,并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

数十年过去,一方面是中国经济从增量时代逐步转化为存量时代,单依赖国内市场已无法满足企业的增长需求;一方面是多个行业开始面临国内市场产能过剩、劳动力短缺及成本上升的困境,企业急需寻找新的产能转移路径降低成本。

可以说,中国企业开始进入“不出海就出局”的大航海时代。

当下的企业出海与以往也大不相同。一批企业不再仅参与生产制造环节,而是逐步升级为有柔性供应链在背后做支撑的品牌出海,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我们也看到,在变革之路上,已有一批“优等生”拿到了结果。

手机行业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在2024年胡润百富榜单中,“华米OV”全体上榜海外收入超500亿企业。而就在最近,OPPO宣布Find X8系列旗舰手机将全球首发。作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领航者,OPPO再次拿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耕耘15年,OPPO式“无处不在”

位于雅加达市中心的Plaza Indonesia,是当地人流量最大的商场,也是印尼为数不多引进香奈儿、爱马仕等重奢品牌的购物中心。这里只有两家手机品牌入驻,一家是顶层的苹果,一家是位于二楼扶梯旁的OPPO Gallery,也是OPPO在印尼第一家旗舰店。在这里,OPPO Find N2 Flip小折叠手机曾创下亚太单店销量第一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开启一场关于印尼的旅行,你会发现,要论中国品牌在当地的存在感,OPPO必然榜上有名。

雅加达机场的行李等候厅、核心商圈最显眼的区域,当地电视台的核心广告位……正如OPPO印尼CEO JIM此前对媒体所说,“不管你在印尼去哪儿,都能看到OPP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尼的情景只是OPPO全球化战略下的缩影。2024年第三季度,OPPO以 510万部的出货量和21%的市场份额领跑包括印尼在内的东南亚智能手机市场,并稳居全球手机市场第四位。

当不少企业还在出海“探路”时,OPPO在全球的商业版图仍在不断扩张,截至2024年,OPPO的业务覆盖了全球五大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30万家零售店,在14个国家的500美元以上高价位段市场排名前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OPPO的出海历程,在地理上,OPPO沿“东南亚-欧洲-拉美”顺序行进,在策略上,其又遵循着“粮仓市场-高势能市场-潜力市场”的渐进式节奏。

地理位置与中国更近,人口结构更年轻的东南亚市场,是OPPO筑“粮仓”的最佳地,也为其培养出了日后规模扩展的底气和抗风险能力。

2017年进入俄罗斯、2018年进入日本、西欧……在东南亚沉淀了近十年后,OPPO在发达国家的出海之路也开始有节奏地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较东南亚,欧洲市场的消费者消费能力更强,对产品的环保及技术感知也更为敏锐。依托在东南亚沉淀出的方法论,OPPO在欧洲顺利地建立了品牌高地。

自2020年后,OPPO又相继进入墨西哥、哥伦比亚、智利、秘鲁、危地马拉等数个拉美国家。在墨西哥,OPPO仅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了从市占率1.8%到超12%的跃进。2024年第三季度,OPPO在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的快速增长的推动下,创下迄今为止在拉美地区最高的季度出货量,出货量增长62%,达190万台,稳居拉美智能手机市场前五。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数十年的产品更迭,手机市场的用户偏好也逐步向高端化迈进。Counterpoint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3年,600美金以上的高端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6%。OPPO作为企业出海的“领航者”,也因此不断在产品端推陈出新,以直面全球高价位手机市场的竞争。

近日发布的Find X8系列,正是OPPO技术矩阵的“集大成之作”。据发布会消息,该款手机同步在中国、亚太、欧洲、拉美等全球地区销售。具体来看,无论是欧洲市场还是东南亚市场,Find X8定价都较国内高了2000左右。这说明,OPPO在海外的品牌势能及市场认可度,使其有了足够的底气去挣海外的钱。

值得一提的是,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Q2,OPPO在印度、泰国、新西兰、比利时等14个国家的500美元以上价位段市场排名前三。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更是在发布会上宣布:“Find X8将给苹果用户另一个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Find X8,如何给苹果用户另一个选择?

中国品牌,如何兼具“好卖”与“高端”?硬科技是最有力的武器。

发布会现场,OPPO高级副总裁刘作虎介绍了Find X8的几大看点:

硬件层面,Find X8系列采用「超轻薄直屏」的全新设计,轻至193克的重量、薄至7.85毫米的厚度;首创了倒置潜望长焦,在机身更轻薄的基础上,依然配置了双潜望,一颗拍人,一颗拍景;「OPPO冰川电池」为Find X8轻薄机身带来5910mAh/5630mAh的超大电池容量,一次充电就可以刷完一整部电视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软件层面。超光影图像系统带来了正确的影调关系,人像成片温润、自然且好看。在把人像基础画质做好的基础上,Find X8系列带来了风格引擎,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胶片和柔光人像风格,保留了正确的光影,也支持ProXDR 的显示,带来更具氛围感的人像体验。比起同行,OPPO还支持叠加滤镜、防抖和HDR,并配合了AI去拖影的技术,实现帧帧都清晰。

Find X8系列还通过AI一键问屏的创新交互,为用户带来了“人人都能简单用的AI体验”。用户只需要一键,OPPO AI就可以被唤醒,不仅能看懂当前手机屏幕中的信息,更能基于屏幕内容与用户展开连续的自然对话,全自动地完成跨应用的无缝操作,贯穿了识物、问答、购物、导航、办公、学习等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技突破的背后,是OPPO年复一年下的苦功夫。这既涉及挖掘全球AI人才,也需要企业进行大量的技术储备,更有多轮次、数万台手机砸掉再重建的实验。

以超窄边框的灌胶工艺为例,光这一项工艺,OPPO就投入了近三年,为配合相应的设备造地基、造楼,耗费了亿级研发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场总是愿意为硬科技买单。数据显示,OPPO Find X8系列在中国市场销量已经突破百万台,是Find系列史上同期销量最高的产品。

要在全球市场和苹果硬碰硬,产品不仅得做得好,还得做得接地气。Find X8也延续了OPPO在海外根据不同市场需求定制产品方案的习惯。比如在印度市场,考虑到用户习惯使用WhatsApp和本地支付应用,OPPO特别优化了这些应用的运行效率和交互体验;在欧洲市场,则更注重隐私保护功能的开发和完善,以满足GDPR等严格的数据保护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OPPO印尼体验店,是咖啡店也是手机店)

从OPPO高端旗舰机的全球化战略中,不难看出其更深层次的动机:带着中国智造高价值出海,用技术打破外界对中国产品的刻板印象。

3、“深潜”实现高价值出海

与以往“跨国并购”式的出海不同,高价值出海是未来的主旋律。

如果仅是将产品在当地卖出去,能做一时的生意,却难创造企业的长期价值。实现和当地互利共赢,才是验证企业“基底”扎实的根本。跨国企业,要做“当地品牌”,避不开在新土地“深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行业首创全店无线体验技术)

如果细细观察当下的出海企业,会发现多数企业的本地化策略仍流于表面,比如在东南亚地区打价格战迎合当地物价,比如仅是在产品审美或口感层面做出变化吸引市场需求。虽然不再仅把国内企业“复制”一个到海外,但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上风,还远远不够。

那么,OPPO又是如何做“当地品牌”的?关键在于本地化的生产、销售、服务。

生产制造本地化,核心在自建制造中心。这既能满足当地发展本国产业链的强烈诉求,避免高额的关税壁垒,也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就近服务海外市场以及更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OPPO已经在印尼、印度、土耳其、埃及等国家建设了7个制造中心,也带动了供应链一起出海。比如2020年,OPPO投资5亿元在雅加达周边自建了13万平方米的手机工厂,年产能最高1250万台,并且带动了七家供应商在印尼建厂,涉及电池、适配器、数据线等部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销售的本地化,更体现在组织管理层面。很多企业出海或者在海外并购,经常会遇到相似的痛点:中方从国内派出的管理人员在海外水土不服。海外有自己的文化和行事方式,如果简单套用国内这一套,很容易遇到管理上的难题。

因此,OPPO在海外培养了大量本地人才,例如印尼工厂95%以上管理人员为本地人,他们更了解当地市场,有助于化解日常沟通中因语言、文化隔阂等带来的障碍,甚至偏见。

服务的本地化,融入了OPPO全球市场自营打造的3300+线下售后服务门店里。光是OPPO客服团队,当下就已达1.2万余人,来为当地消费者提供可靠、多元的本地化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方面面,都在验证刘作虎的总结:OPPO式出海,扎根本土是攻克海外市场的秘诀。

OPPO用15年,向中国企业展示一个新出海范式:成功的全球化不在于扩张速度,在于扎根深度;不在于简单复制,在于创新适配;不在于单向输出,在于多方共赢。构建更当地化的全生命周期体系,谋划更长远的全球化布局,才能迎接下一阶段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成本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