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静安检察院”)近日发布了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的《网络犯罪检察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在受理的网络犯罪案件中,20岁至39岁的嫌疑人为主要犯罪群体,占比达77%,网络犯罪涉案人员年龄总体青壮年化。
白皮书统计的犯罪嫌疑人年龄分布情况说明图。静安检察院供图。
在白皮书统计的时间区间内,静安检察院共受理网络犯罪审查逮捕案件427件723人,批准逮捕424人;受理网络犯罪审查起诉案件502件839人,占全院办案数的16%。网络犯罪数量上升趋势显著,2023年全年受理网络犯罪审查逮捕案件量同比上升292%,审查起诉案件量同比上升77%。
白皮书统计的案件数量说明图。静安检察院供图。
网络犯罪罪名集中于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上下游犯罪,主要涉及罪名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诈骗罪。其中,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及缅甸、阿联酋、菲律宾等国的多个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团伙。其余罪名包括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
白皮书公布了网络犯罪嫌疑人的“人物画像”,犯罪嫌疑人初中文化程度占比最高,为45%,其次为小学、高中,占比分别为15%、13%。整体来看,犯罪嫌疑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其中在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等计算机类犯罪案件中,技术人员10人,在此类案件中占比达29%。
白皮书统计的犯罪嫌疑人文化程度数据说明图。静安检察院供图。
嫌疑人中男性715人,女性124人,占比分别为85%、15%。与其他普通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性别倾斜特征具有一致性。
总体来看,网络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低年龄、低学历,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犯罪”)嫌疑人占比高相关联,受雇“开卡”的群体呈现年轻化,帮信犯罪具有低经济投入、低体力投入及快速回报等特征,对于此类人员具有较强吸引力。
值得关注的是,网络犯罪手段也在“升级换代”,出现了与新业态、新技术伴生产业链条的新型犯罪。
例如,通过复杂的转账交易,以购买、出售虚拟币的方式“跑分”、“跑币”,利用虚拟币交易平台的多层分散系统和混币系统,转移虚拟币,隐匿赃款流向等;通过搭建网络远程控制手机外呼平台,为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电话网络技术支持;利用“AI换脸”等新型犯罪手法,绕开网络平台人脸验证安全防护功能,登录他人账号开展非法牟利活动。
此外,网络犯罪分工日益细化,犯罪产业链上、中、下游分工明确。产业链上游提供技术工具或其他支持,诱导潜在被害人至诈骗团伙设立的相关链接或平台,实现从“广撒网”到精准诈骗转变;产业链中游实施骗取财产的犯罪行为;产业链下游则通过多种形式转移赃款。
检察机关发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已成为电信网络犯罪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为网络犯罪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犯罪分子非法获取公民信息渠道多样、手法复杂。例如,利用黑客技术盗取信息、特定行业“内鬼”泄露个人信息、冒充电商客服人员骗取客户信息等。公民个人信息被犯罪分子收集得越全面,越有利于犯罪分子对其进行“画像”后实施精准诈骗。例如,冒充航空公司、网购平台客服,以理赔退费为名骗取钱款,或是以股票咨询、荐股等名义诱导被害人至虚拟平台投资方式实施诈骗。
据介绍,静安检察院为应对网络犯罪的新变化,于2024年4月成立了网络检察办公室,跨部门选派办案经验丰富、学习能力强的年轻检察官6名、检察官助理4名、综合技术保障人员1名专门负责网络检察工作,进一步优化网络犯罪检察办案组织,提高办案专业性。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