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情况,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党委委员、副主任,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常桂秋、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杨煜、徐州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陆仁平、徐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君丽,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处处长高行群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桂秋副主任介绍了淮海经济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情况和当前有关的卫生健康工作情况

一是推进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一方面,全力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正式揭牌运行,医院融合“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科学管理、优质服务”的发展理念,将在人才、学科、管理、信息建设等各方面聚焦新质生产力,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管理水平,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等问题。另一方面,着力推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区域辐射引领作用,整体提升区域内相关专科医疗、教学、科研及疾病预防服务能力和水平,使更多疑难危重患者在区域内得到有效救治,尽快建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二是实施医疗高原登峰行动。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行动方案》中,明确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强化医保政策支撑、完善医防协同机制和促进医教研产融合发展为着力点,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加快推动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名医、名科、名院”战略,努力实现综合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医学人才层次、医院管理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再提升,力争医院综合实力持续进位争先。同时,统筹推进全市医院服务质量内涵提升,大力推进徐州市口腔医院、徐州市康复医院创建三甲医院,打造“高精尖”专科医院梯队,推动优质资源扩容。

三是提升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市卫生健康委将以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作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统筹全市医疗资源、引导医疗机构专科错位发展、市县两级医院分类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医学重点专科和优势学科,在“高原”上筑造区域医学“高峰”。全面优化专科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新一轮加强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工作的意见,继续贯彻落实卫生领军人才、彭城英才培养项目。统筹推进人才“引、育、用、留”一体发展,为打造特色重点专科学科注入“源头活水”,培育新一批医疗技术顶尖、医疗质量过硬、医疗服务高效、群众满意度较高的临床重点专科群,推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再突破,切实巩固淮海经济区区域医疗中心地位。

四是加快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行动,建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市、县级中医院全面开展“一经典、两中心、三个全科化”建设,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质量,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优势,为群众提供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记者提问环节,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杨煜、徐州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陆仁平、徐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君丽分别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

1.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将如何推动高水平医院建设?

(一)实施国考进位工程,提升综合实力。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导向,完善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深入实施联络员机制。围绕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四个维度,开展提升服务专项行动,持续优化诊疗流程和就医环境,力争国考成绩进入A+等次,排名进入全国前50。

(二)实施学科筑峰工程,加强学科建设。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优势学科建设成为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科诊疗中心;积极开展大脏器移植工作;进一步推进CAR-T、造血干细胞移植、布加综合征等相关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与国内外知名医院、医学院校和研究机构开展诊疗技术协作攻关,力争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内、国际诊疗规范。全力支持薄弱学科发展,积极创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形成一批优势学科群。

(三)实施人才强院工程,加强梯队建设。全面推进人才寻访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持续推进人才“登峰计划”,落实优秀中青年人才、青苗人才培养计划。大力支持人员外出培训、进修,持续推动在职职工学历提升。创新人才考核评价机制,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充分激发各层级人才活力。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落实好《江苏省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建立适应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四)实施质效提升工程,创新智慧医院。围绕质量和效率“双提升”,扎实推进“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拓宽临床路径覆盖面,进一步深化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内涵,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加强国考重点监测病种的管理,促进医院诊疗质量整体提升;利用人工智能进一步优化病历质控网络,推进无纸化办公和病历全电子化建设;推进运营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业务运营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化、决策分析智能化,持续提升运营效益;加快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推进智慧病房建设。

(五)实施科创兴院工程,提高科研水平。围绕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要求打造高水平临床研究平台,以“四大平台”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基本能力建设;前置启动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申报培训工作,不断提升重大项目孵育能力和申报水平;深入推进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相结合,开展大样本临床循证、基础病因、转化医学和防控策略研究;促进医院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创新研究,加强横向课题合作;持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强化科研诚信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六)实施服务提升工程,改善医疗服务。围绕提升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加强门诊“一站式”服务管理,加快推进互联网诊疗和AI智能服务。优化院前急救服务流程,提高急诊急救服务效率。建立健全日间医疗服务制度,提升患者住院体验。依托医联体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畅通双向转诊渠道。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推广“人文关怀”病房,试点“无陪护病房”。

(七)实施协同发展工程,紧密区域合作。将区域医疗协同发展与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施“把准脉、定目标、领好航、同发展”方针,继续深化泗洪、贾汪、睢宁“院府合作”机制,打造结对帮扶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和丰县人民医院样板,共建区域医疗中心。

2.请问徐州市中心医院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如何持续发力?

一是聚焦资源优化,提升医疗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加大医疗集团成员单位医疗资源的整合力度,助力全市医疗资源布局,力争将新城医院打造为区域内一流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基地;将质子重离子医院打造为建设成集肿瘤治疗、临床科研、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和临床科研基地。通过建成的淮海经济区名医会诊中心和市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上下联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二是聚焦创新服务,完善医疗服务模式。不断完善互联网医院功能,优化院内服务流程。重点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依靠信息化加强多学科诊疗、延续护理、急救服务,建设区域智慧医院样板。

三是聚焦学科建设,强化医疗技术与创新能力。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抓手,把建设高峰学科作为医院今后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将医院的优势资源向高峰学科倾斜。以建设品牌专科带动潜力专科,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手段,推动医院在医疗科研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四是聚焦人才培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宽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结合打造高峰学科的需求,再精准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实施名家、名师、名医“三名工程”,推动区域医疗中心的高水平发展。

五是聚焦基础建设,打造现代化医疗环境。分阶段实施“一体多翼”发展战略,新城医院二期工程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新增床位1636张,预计2025年6月投入使用。质子重离子医院规划用地82亩,分两期建设,建设床位760张,质子重离子主体设备已安装到位并开展调试工作。康复新院规划用地180.7亩,床位1500张,已完成选址工作,项目建设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已列入今年徐州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建设600张床位的病房楼和康复训练大厅。

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挂牌后,徐州老百姓将能享受到哪些医疗服务?

2024年1月,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徐州市人民政府和北京地坛医院依托徐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合作共建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正式揭牌启动,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国家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项目。项目整体建设目标是通过5-10年努力,显著提升淮海经济区传染病医疗服务能力、医学科研水平和临床转化能力,大幅度减少外转就诊人数,建成高水平现代化国家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

项目围绕“一个核心、一个目标、三大重点、四个坚持”的总体发展战略精准推进。一个核心:即以更好地满足徐州地区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有效减少跨区域异地就医为发展核心;一个目标:即以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契机,紧密围绕“健康中国”重要战略部署,持续推进“健康徐州”建设,同时大力提升区域辐射力,打造“立足徐州、辐射淮海”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样板医院;三大重点:是以肝病、艾滋病及急性传染性疾病等三大学科群建设为发展重点。四个坚持:包括坚持人才强院、坚持创新发展、坚持融合发展、坚持内涵发展。

为如期实现项目目标,医院将充分发挥北京地坛医院在传染性疾病预防、诊疗、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及医院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管理水平,为人民健康“加码”,为百姓幸福“加温”。一是全面实行北京-徐州一体化管理模式。徐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高端医疗技术、核心人才、骨干力量将主要由北京地坛医院支持,医疗水平、管理、运营、人力、技术标准等均与输出医院实行同质化管理。项目建设期间,地坛医院选派高级职称或资深骨干担任主要业务科室及主要业务管理部门特聘主任(科室负责人),负责向徐州医院输入核心技术和管理模式。同时,北京、徐州之间HIS、LIS、PACS、远程医疗等信息化平台全面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物资、耗材供应等由北京地坛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后勤人员的配备数量,最大限度降低运营成本。二是依托先进技术,稳步推进综合学科建设。按照“保持优势优-增加综合强-提升产业化能力”学科建设三步走的路线,全面展开学科建设布局。一方面,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今年医院共准入新技术55项,其中江苏省限制性技术6项,截至目前,已开展32项、2200余例,填补了医院在超声、影像、内镜、病理、肝脏肿瘤治疗、透析等技术上技术空白。另一方面,稳步推动综合学科建设,依托徐州院区传统优势科学,肝病科、结核科、感染性疾病科,打造肝病诊疗中心、艾滋病诊疗中心和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牵头成立淮海经济区慢性肝病专科联盟,促进医院在淮海经济区发挥出肝病诊疗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加强对原有的危重症医学科、中西医结合科、外科、介入科等一批具有影响力和鲜明特色的临床科室建设力度。同时,根据当前医疗需求的新情况、新趋势,重点培育疑难重症等亚专业方向,增设神经内科、心内科、消化内科、骨科等学科,走出一条“尖专科、强综合”的发展路。三是加快人才培养,推进医、教、研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从“补总量、优结构、提水平、明职责、建制度、重激励”6个维度重塑人员引进与培养体系,建成临床、医技、科研、护理、管理、运营6型专业人才队伍。对于现有职工,启动“授业式、进驻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地坛派驻专家培养和选派骨干到地坛进修等方式,不断提升综合业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利用北京地坛医院品牌优势,加快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招聘和引进。“内培”“外引”双合力,打造出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教研方面,搭建临床研究和科研创新转化专项平台,做实做细临床研究能力提升项目及专病队列建设项目,夯实临床科研基础;推动与徐州健康研究院合作;依托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现有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博士后流动站以及与省内、国内一流高校科研合作等平台优势,形成以医疗为中心,以教学和科研为支撑,“医、教、研”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模式。四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医院。将加快推动以搭建“基础稳定、互联互通、智慧应用、患者服务、区域协同”为核心目标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智慧服务”“电子病历”“智慧管理”建设,构建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系统,在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精准化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的同时,实现全流程医疗数据闭环管理及医疗安全质量智能管控,促进医院高质量、智慧化发展。五是提优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亟需的设备,已经到位29台(套),包括3.0T核磁共振、DSA、台式多普勒超声等国内高端设备。随着业务的不断开展,医院也在推进下一步采购计划,对标“高品质、高服务”,配备高水平设备。同时,医院也在全力推进医院二期工程建设,保障今年年底实现封顶、2025年年底前投入使用。

总之,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将持续通过管理、技术和品牌“三大平移”,逐步实现与北京地坛医院同质化发展,高质量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淮海经济区群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医疗环境,给患者带来更加舒适和温馨的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