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开始,全国各地执法部门掀起了一场针对康复市场的专项整顿行动,多地已展开严查违规现象。
福建
11月4日,宁德市卫健委联合纪检部门对个体医疗机构开展专项检查,通过明察暗访、全覆盖监督以及“回头看”整治,集中整治个体医疗机构的违法违规执业行为。重点围绕无证行医、违规诊疗及院感防控漏洞等问题展开交叉执法,确保医疗市场的规范与安全。
江苏
11月7日,徐州市泉山区卫生监督所接到举报,某健身房涉嫌违规提供康复理疗项目。随即,执法人员对全区10家大型健身连锁机构进行了摸底检查,核查营业执照是否包含康复保健内容,宣传广告是否涉及康复理疗,以及是否存在使用医疗器械提供康复服务的行为。检查未发现违规现象,但执法人员现场普法,明确要求严禁使用医疗器械开展康复理疗。
执法部门还提醒:若健身中出现肌肉拉伤等情况,应到正规康复医疗机构接受专业治疗。
11月13日,上海市政府联合各区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残联等14个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本市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开展联合专项调研,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机构现状、底数及规范发展情况。重点检查机构设置是否合法合规,康复训练服务是否专业化,从业人员是否具备医疗技术资质,消防安全是否达标以及是否合理收费等。
事实上,执法部门严查康复机构的苗头早已有迹可循。
今年3月,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健康监督站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辖区运动康复机构进行了联合检查,主要针对营业执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及康复器材相关证照进行了全面检查。
广东
去年9月,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一名没有医师资格证的康复治疗师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涉嫌非法执业和超越专业范围执业,随即被立案调查。这一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对康复行业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年,上海市奉贤区也发生了类似事件,一对治疗师夫妻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在私人住所为患者提供康复治疗,结果被罚款14余万元。这一判决再次强调了合法执业的重要性,以及对未经许可医疗活动的严厉打击。
虽然一些康复机构并非医疗机构,也挂的是健康类或者保健类的执照,但康复二字却实打实的与康复医学有着密切关联。加之行业不规范,问题频发,部分非医疗康复机构却打出了康复治疗旗号,也就引起了相关检查部门的“关注”。
此次联合整治反映了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必要性,同时也对外行人和从业者提出了疑问:那么多非医疗机构都在做康复,行业标准是什么?到底什么人才可以创办康复机构?
欢迎各位从业者分享看法,共同探讨如何在新规下健康发展。
· 欢迎点赞、在看、分享到朋友圈 ·
信息来源:政府官网、康知了
编辑丨云自闲
本文系“康知了”综合整理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上图为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