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4168 字

阅读时间约:6 分钟

本文章节:

01、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称呼”,很可能源于自卑

02、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需要具备绝对的实力

03、每个人都能不断提升认知维度,成为“智者”

01、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称呼”,很可能源于自卑

“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别人对自己的称谓。在不同的场合,个体充当不同的角色时,称呼就会有所不同。

很多人非常在意在职场上别人对自己的“称呼”,因为这有可能反映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及认可度。

在我的临床从业生涯中,我的称呼是不断变化的。

2007年9月至2013年7月,我在武警广东总医院担任心理科主任,很多人喊我“何主任”,这个称呼也一直延续至今。

2018年8月,我们在广州CBD珠江新城开始第5次创业,成立了“晴日心身专科门诊部”,第一次独立拥有自己的医疗机构平台。

我虽然还是临床医生,也是门诊部的主任,但在企业管理的角度,我是公司的负责人,所以有不少人喊我“何总”

2023年9月,我们机构在粤港澳大湾区南沙邮轮母港落地,开始第6次创业。

我们率先进入了精准精神心理学时代,在精神心理障碍诊疗领域取得了颠覆性发现。

在工作场合,有的人喊我“何院长”或者“何院”。他们当然知道我不是真正的医院院长,但他们觉得我做的事情达到了这个水平,所以很客气地给我这个尊称。

但无论别人对我的称呼如何更改,我一直是一名专注于临床一线的医生,“何医生”这个称呼永远有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我早就不是一名普通的大夫了,但从不会因为别人叫我“何医生”而觉得别人不尊敬我。

只不过,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直到现在,竟然还有人以为我不是名副其实的临床执业医生。

我们落地广州南沙后,有一位患者家属对我们非常不了解,没意识到自己还处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认知维度中,一度以为我们是忽悠。

她甚至到派出所报案,说我根本不是医生,搞虚假宣传。

我当时真的哭笑不得。我已经习惯了别人攻击我们的技术和颠覆性发现,但我万万没想到,竟然有人怀疑我不是医生!

我们立刻向派出所提供了我的执业医师证书、我们机构的营业执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这位家属被“啪啪”打脸,才就此作罢。

另外,我还获得了国家人社部颁发的三级、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虽然人社部目前取消了该考试,但所颁发的证书是永久有效的。

我拥有执业医师证书,也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换句话说,我可以自由选择在医疗机构内任职,还是在非医疗机构内任职。

但我与国内外传统的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有着云泥之别,“心理学”只是我所跨学科中的某一个学科,而我已经整合出真正高效、科学的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

所以,如果患者、家属称我为“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这往往暴露了他们也存在认知的局限性。

不过,在以前,我一度非常在意别人对我的称呼,还多次因此与同事发生冲突。

那是我还在临床担任麻醉科医生的时候。在我国麻醉学刚起步的时候,麻醉工作一度由护士或技师来实施,所以被人称为“麻醉师”。

但上世纪80、90年代后,国内的麻醉学科迅速发展,成为了独立学科,也培养出了有深厚医学知识、更专业的麻醉医生。

但是因为这个历史原因,很多人还是把麻醉医生喊作“麻醉师”。

我当时就非常不喜欢别人叫我“麻醉师”,更不用说喊我“麻师”了。我会非常不爽,我认为这是对我的一种不尊重、不认可。

但很多外科医生、妇产科医生没有这个意识,他们认为这只是一个称呼而已,有啥关系?

在医院里,他们经常这样喊我。我每次听到这些称呼,怒火腾地一下就窜了上来,忍不住怼他们两句。

我现在回头看,其实这些同事对我并没有恶意。而是那时的我内心非常自卑,有敏感多疑的偏执型人格倾向。

而这背后,其实我有叠加性心理创伤,我从小就因为出身贫寒、父母双亡而被人嘲笑、瞧不起。

我容易在这个事情上发怒,其实就是叠加性心理创伤被激活了,出现了激越状态。

不过,我如今已经具备了自我反省的意识与智慧,充分意识到以前自己的问题,并逐步完善了自己的人格。

所以,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称呼,容易觉得别人不尊重自己,还因此生气、跟人发生冲突的话,那我们就要自我觉察了:

我们内心是否有敏感、自卑的一面?这背后有哪些叠加性心理创伤?

我们要想办法修复自身的心理创伤,提高自我觉察能力和理性的程度,控制情绪,调整认知,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别人对自己的称呼。

02、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需要具备绝对的实力

社会一直在发展,没有事物是一成不变的。

包括一些大众非常熟悉的称呼,在不同的情景和时代背景下,它们有时是褒义的,但有时是贬义的,甚至是骂人的话。

比如,在以前,“专家”、“教授”、“大师”这些称呼都是褒义的,表示这个人学识渊博、道德高尚、智慧过人,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和认可。

但随着越来越多专家、教授发表不靠谱的建议,暴露出自己的无知,再加上如今进入AI时代,知识垄断被打破后,这些角色的权威性已经大大降低了。

所以,现在这些称呼都被玩出梗来了,“专家”变成了“砖家”,“教授”变成了“叫兽”,“大师”满天飞。

当人们说出这些称呼的时候,很可能不是出于认可和尊敬,而是暗戳戳的讽刺。

而且,如果我们想赢得别人真正的尊重,我们必须努力、奋斗,具备绝对的实力并展示给别人看。

当我们拥有了绝对的实力后,内心会更加自信,甚至能进入“向内求”的阶段,只要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就无须在乎别人的评价和别人的称呼了。

我非常有幸,在精神心理障碍领域的“无人区”不断探索后,我成为了全球首个精准精神心理医生,早已经进入了“向内求”的阶段。

我们在临床上践行多学科诊疗模式(MDT),能够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去理解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对人性的“三原色”——趋利避害、侥幸心理、及虚荣心有深入的了解。

深谙人性后,我对他人的评价及看法更加坦然了,也杜绝了无效社交,减少了很多低效社交。

而且,我们创立了精准精神心理学、精准心理学这2个学科,所取得的颠覆性发现是石破天惊的,完全超出了很多人、包括精神心理从业人员的认知边界,也因此常受到质疑。

对此,我们其实是非常理解的。大部分人都难以接受自己认知边界以外的事物,这非常常见。

比如,世界首富马斯克“移民火星”的想法也被很多人认为是不切实际、狂妄自大、异想天开的。但在马斯克看来,只要解决了科学技术上的困难,这就有希望实现。

所以,处于不同认知维度的人之间难以互相理解、认可,这是很正常的。

在这种情况下,能勇敢、主动地突破认知边界、能够“破框而出”、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维度,就显得弥足珍贵。

现在,我锻炼出了极强的毅力,对于我要做的事、我要走的路,我会非常坚定,保持初心,一直坚持着我生而为人的使命感。

哪怕遭受挫折、困难,甚至别人的攻击,我也具备了高逆商,能够越挫越勇,并不断地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帮助自己实现螺旋式上升。

03、每个人都能不断提升认知维度,成为“智者”

现在的我对所谓的“称呼”早就不在乎了,无论患者、家属如何称呼我,我都欣然接受。

而且我有多重身份,既是临床医生,也是创业者、法人,还是精准精神心理学和精准心理学的提出者、实践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要用一个称呼涵盖这些方面的话,我认为“智者”可能更合适。

可能有的人对此哑然失笑,继而嗤之以鼻,觉得我非常自恋。对此其实我都不介意。

很多人以为“智者”指的是大哲学家,比如柏拉图、苏格拉底等人。其实这种理解是比较狭隘的。

“智者”,是指有智慧的人,尤其是在人的认知、思想、心灵方面。

我们创立了“精准精神心理学”,系统化、精准化的临床心理干预技术帮助了很多抑郁症、双相障碍、甚至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走向康复、实现撤药、回归校园。

这种临床实践效果是国内外主流精神医学、心理学难以企及的,具有极大的颠覆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创立了“精准心理学”,打破了病理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的局限性。

我们不再停留在人的外显记忆层面,而是深入到储存了更多“真相”的内隐记忆层面,发现各种行为、性格、观点背后的真正根源。

当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出现一个不明原因的症状时,国内外主流精神科大夫、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无法找到真正的原因,只能作各种猜测。

比如,主流精神科大夫会说这跟基因遗传、大脑神经递质浓度改变等先天因素有关;

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师则根据自身所掌握的主流心理学知识,结合患者能想起来的经历,推测这是出于什么心理问题。

但系统化、精准化临床心理干预完全不是这样。它能够进入患者的内隐记忆层面,精准化地找到症状背后的病理性记忆。

那怎么知道这些记忆就是真正的根源?

因为当这些病理性记忆得到高效化的修复后,患者的症状大幅度、迅速地缓解,甚至消失!快速撤药!这是最好的证明!

这也说明了,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的主要根源,其实是后天的病理性记忆!

既然人的内隐记忆层面里储存了“不好”的根源,自然也储存了很多“好”的根源。

一个人为什么性格开朗、举止自信、有越挫越勇的高逆商?

国内外主流心理学和教育学只能通过个体记得的经历进行分析、总结,这往往是表面的,甚至有些是错误的,搞错了关键点。

但精准心理学能够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找到优秀性格、优良品质的真正根源。这是一个人心身健康、成人成才的真正规律!

我们经常说人要活得理性、通透、有智慧,不要光凭自己的感觉做决定,也不要盲目随大流。

那到底什么叫做“有智慧”?

其实,指的就是个体要深谙人性、社会运行的规律,尤其要深入了解人的、真正的心理活动规律。

严格来说,这是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一种技能。

曾担任美国哲学学会主席的德雷福斯,还有他的弟弟斯图亚特共同提出了“技能获得模型”,阐述了人们提高技能的7个阶段:

新手阶段、高级初学者阶段、胜任者阶段、精通者阶段、专家阶段、大师阶段,还有最后的:实践智慧阶段。

对于人的精神心理,我们目前就处于“实践智慧阶段”,这是技能的最高境界。

有智慧的人,智者也。

其实,任何一个人如果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维度,深入了解精准精神心理学甚至精准心理学知识,在精神心理领域,最终都能成为智者。

当然,虽然我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但别人有评价我的自由。

如果有人认可我,我会感谢,但不会沾沾自喜,而是会继续努力,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正确。

如果有些人不认可,也没关系,无论外界怎么评价我、称呼我,我都欣然接受!

只不过,如果想质疑我,甚至诋毁我,最好也要有一定的事实基础和合理的角度。

比如上面提到的一名家属,连我是一名临床执业医师都不知道,就盲目“开炮”,这只会暴露了她的无知。用网络语言来说,这就显得有点low了。

而有的网友质疑得很有水平。比如有人之前留言,问我们的临床颠覆性发现、临床心理干预技术有没有得到循证医学的支撑。

我觉得这个质疑就非常有水平,并且很有价值。我们之前专门撰文回应过这个问题,也顺便跟网友们科普了“循证医学”是怎么一回事。

所以,对于这种高水平的质疑,我很乐意听到,更乐意回应和解答。无论质疑者最终是否认可我的解释,这样的对话都非常有意义。

希望广大网友,尤其是认可我的人,也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认知维度和能力,拥有真正的自信、超强的高逆商、“宠辱不惊”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