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郑燮《竹石》诗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人活一世,总免不了遇见各种不如意,经历各种不顺心。

横在面前的每一件大事、难事、琐事,其实都是一笔财富。

请相信,天要助你,必先磨你。只因为,唯有磨炼,方能成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大事,磨心性

宋代诗人孔平仲《偶书》有云:“人生易日月,世路苦风波。”

人这一生,总要经历几件大事,往往事越大,越能磨炼心性。

沉得住气,定得下心,哪怕事大过天,也能找到应对之法。

唐敬宗时期,大臣裴度每逢乱局,总能沉着应对,化险为夷。

敬宗十分欣赏,认为他有治国之才,于是任为宰相,入职中书省。

一次,裴度与宾客听戏时,下级属官突然来报,称中书省印章失窃。

按唐律,丢失官印者,处以徒刑一至二年。

在场众人皆惊慌失措,唯恐入狱,只有裴度神色自若,命人继续演奏。

等到夜半宴酣,下属又来禀报,印章竟然回来了。

裴度听后,仍然默不作声,直至曲罢戏终。

后来裴度说道:“缓之,则复还故处;急之,则投水火。”

盗印必然是要用印,用完若不想暴露,自然会放回原处。

若是大张旗鼓寻印,盗印者知道已经败露,便会将印章丢弃销毁,掩盖罪行。

清朝帝师翁同龢(hé)曾言:“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大事当前,不慌不乱,才能看准要害,抓住关键,做出明治选择。

《史记》有言:“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人越是经历大风大浪的磨炼,往往越能显现沉稳从容的品格。

不怕事大,就怕意乱,把心性修好,人生处处是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难事,磨心智

宋代词人赵长卿《贺新郎》有云:“经一事,长一智。”

世上不存在没用的历练,每一件事,都能增长人的见识、提升人的认知。

事越难做,做事的人越能从中汲取经验,进阶自己。

毕竟,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尚未找到的办法。

清朝末年,曾国藩奉命镇压太平军。

结果刚一交战,他就因大意中了埋伏,导致一败涂地。

兵败之后,曾国藩羞愧难当,纵身投江,幸好被下属救起,捡回一命。

后来他重整旗鼓,再度出兵,谁料一败再败,连失数城。

于是他分析敌情,研读兵书,制定出“结硬寨,打呆仗”的策略,终于逆风转盘。

《上堂开示颂》有言:“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面对难题,解决难题,最能够催熟一个人,实现心智上的蜕变。

难事确实难办,但是在处理难事的过程中,你已经迈上了一层又一层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杂事,磨心态

元代作曲家白朴填词《沁园春》写道:“怕机事缠头不耐烦。”

生活中,我们常被许许多多的杂事缠住,心烦虑乱却又脱不开身。

其实,不急不躁把面前这些杂事做好,就可以为自己敞开更大的可能。

李白恩师赵蕤(ruí),精通诗文,精研术数,与李白并称“蜀中二杰”。

然而他出身低微,加上学术主张与孔孟之道违和,所以仕途坎坷。

后来赵蕤科考落榜,便放弃为官,归隐山林,潜心钻研学问。

他博览群书,对于百家之学、千古之变,一一进行整理。

整理书卷的工作最是枯燥乏味,但是赵蕤不急不缓,耐心记录。

如此埋首案卷整整四年,终于写出了长篇巨著《长短经》。

该书博征经史,广纳学思,一经问世,便轰动整个京城,甚至惊动了朝堂。

最终,赵蕤声名远扬,得唐玄宗多次征召,留名青史。

曾国藩说过:“耐得千事烦,收得一心清。”

真正有修为的人往往能做到,事越杂,心越静。

真正有阅历的人常常有体会,心越稳,事越顺。

明代僧人憨山《醒世歌》有云:“耐烦作事好商量。”

一个人能平心静气处理每一件杂事,就能随时随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而保持住好心态,也就预定了一半的好结果。